名作《吶喊》以其主體的極端扭曲和痛苦的形象,被世界大眾所牢記。對於藝術愛好者來說,更是一件讓人愛不釋手、經典絕妙的藝術大作!每當談到「你最喜歡西方19-20世紀的哪一件藝術作品」時,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說——愛德華·蒙克的《吶喊》。
《吶喊》到底有多精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作品冷知識:
眾所周知的《吶喊》一共有4個版本,由愛德華·蒙克分別在1893年,先後創作了兩個版本:蛋清木板畫、彩蠟木板畫;在1895年,創作了彩粉木板畫;1910年,創作了第四版,蛋清木板油畫。
他的《吶喊》系列作品,部分存於博物館和國家藝術館內,部分被拍賣給私人——在2012年的紐約藝術專場拍賣中,蒙克於1895年創作的第三版《吶喊》,以1.199億美元高價拍出!
有趣的是,在1994年,《吶喊》就開始受到小偷的「追捧」,不得不說小偷的品味真不錯!那時,兩名小偷潛入挪威國家畫廊偷走了1893年版的《吶喊》,一年後被追回;2004年時,又有蒙面歹徒持槍從蒙克博物館搶走了1910年版的《吶喊》,在兩年後被追回。
· 作者簡介:
愛德華·蒙克是一位挪威畫家,也是20世紀表現主義的先驅。幼年時父母雙亡,之後考入奧斯陸皇家藝術與設計學院,不斷參與國際上的藝術畫展,由於不幸的童年,他的畫往往帶有苦澀之情、絕望之感,其表現主義的風格,對畢卡索、馬蒂斯等著名藝術家產生了一定影響。
· 作品亮點:
賞析《吶喊》這一作品時,其畫面中的主體人物和色彩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是該作品的最大亮點,最精彩的地方。
主體人物那驚恐到變形的臉,無聲卻勝有聲的尖叫表情,仿佛像一個在尖叫的鬼魂,尖叫聲劃破空際,充斥在觀賞者的感官中,恐懼、絕望、害怕的情緒情感是那麼極端的強烈。
畫面那粗狂鮮豔、衝撞強烈的色彩,以大膽扭曲的線條,構建了整幅畫緊張混亂、動蕩不安的氛圍。好像夜晚中做的噩夢那樣虛幻,但那主體的深刻形象與強烈情緒,以及與大自然相關的藍(水)、棕(地)、紅(天)等顏色又把人們拉回到現實中,使人感到極端的孤獨和絕望情感,以及人類「世紀末」的憂慮與恐懼。
·《吶喊》的商品化:
什麼是經典名作?《吶喊》讓我們知道,一幅經典名畫在時代變換的當代社會中,其感染力和生命力一如既往、盎然依舊。
在中國的商品市場中,《吶喊》以其鮮明的形象被借鑑於各種服裝和裝飾品的設計之中,人們還對《吶喊》進行了「二次創作」,以漫畫、表情包等有趣的形象代替了原有的主體,並作為商品在市場中售賣,其有趣的圖畫和實惠的價格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不失為一種自身個性的打造。
手機殼可以說是每人必備,對於年輕人來說,一個手機殼不僅要具備保護作用,還要具有獨特個性的圖案,以《吶喊》+可愛的喵喵形象作為手機殼的圖案,簡直不要太優秀!
以《吶喊》為主要元素的服裝,也是潮流年輕人追逐個性裝扮的喜愛款式,寬鬆的T恤配著休閒的運動褲,戴上時尚的帽子和項鍊、手鍊等,真的很酷!
還有將《吶喊》製作成胸針裝飾品進行售賣,是打造家庭藝術感的可選之物。
以及將名畫設計成冰箱貼,它們實惠小巧,還具有實用功能,每個人都能將「世界名畫」帶回家,這些可愛的冰箱貼著實受到了廣大藝術愛好者們的喜愛!
最後的叨叨:
《吶喊》是至今永不過時的經典之作,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它的獨特藝術價值,希望大家在看了小編的這篇文章後,能後欣賞並喜歡愛德華·蒙克的作品,記住這個偉大的藝術天才!
作家瑪莎·特德斯基曾評論道:「《吶喊》作品,在於能夠在彈指一揮間傳遞給觀者其表現意義,使上至社會名流,下至平民百姓都能感同身受。
(聲明:內容原創禁止抄襲,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喜歡,歡迎關注、點讚、收藏和分享,愛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