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朱邦凌
目前,科技股行情風頭正盛,2月份重倉科技板塊的基金漲幅居前。銀河創新成長、萬家經濟新動能A、華潤元大信息傳媒科技前兩個月的累計收益率已在達到41.46%、41.32%、40.84%。半導體晶片主題指數表現領先,醫療、人工智慧、5G等主題指數的基金漲幅也居前。華夏國證半導體晶片ETF、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聯接A兩隻基金2月份漲幅分別為13.88%、12.35%。
受科技股火爆行情的吸引,基民認購科技股基金熱情高漲,年後多隻科技主題基金一日售罄,其中永贏科技驅動、招商科技創新、建信科技創新、中郵科技創新精選等基金均被投資者搶購。2月份月成交額最高的股票型ETF是華夏5G ETF,該基金月成交額達到432.34億元。從份額來看,華夏5G ETF、華夏晶片ETF、國泰半導體50ETF三隻科技類ETF年初以來截至2月末的份額均已翻倍。
那麼,在科技股行情火爆的如今,到底有哪些正宗的晶片股,而不僅僅是晶片行業概念股?我們不要只看證券分析師的公司報告,不妨跳出來看一下產業報告,看一下晶片公司的行業排位。
2019年11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正式對外公布了一份2019年中國十大晶片設計廠商(未統計港澳臺地區)的營收數據的預測報告。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前十大集成電路設計企業的分布情況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有3家,長江三角洲有4家,京津環渤海地區有3家。
進入10大設計企業榜單的門檻提高到48億元,比2018年的30億元,大幅提高了18億元。十大企業的銷售之和為1558.0億元,佔全行業產業規模的比例為50.1%,比去年的40.21%提升了9.9個百分點,是近年來提升最大的一次。十大設計企業自身的增長率達到46.6%。到明年,進入前十集成電路企業的門檻將會提升到五十億甚至六十億人民幣。
其中第一名營收為842.7億元,很明顯這家企業就是華為海思了。通過相關的數據分析後,依舊能夠得到這份清晰的「十大晶片企業」名單。他們分別是:華為海思半導體、紫光展銳、韋爾股份(韋爾+豪威+思比科)、北京智芯微、華大半導體、中興微電子、匯頂科技、士蘭微、北京矽成、格科微。
2019年長三角地區佔比最多,共有107家企業,佔比45%;中西部地區緊隨其後,共有46家銷售過億元企業,佔比19.3%;珠三角地區共有45家銷售過億的企業,佔比18.9%;京津環渤海地區共有40家企業銷售過億元,佔比16.8%。共計238家企業銷售過億元。
我們不妨把2018年的晶片企業榜單一起對照參考:2018年11月29日,中國集成電路設計業2018年會暨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珠海召開,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教授做了題為《迎接設計業的難得發展機遇》的演講。同時發布了2018中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榜單。據榜單顯示:2018中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分別是:華為海思、豪威科技、清華紫光展銳、比特大陸、匯頂科技、芯成、華大半導體、敦泰、兆易創新、紫光國微。其中,華為海思位列榜首。
2018中國十大晶片設計企業:
3月3日,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 寫了一文,我覺得寫得很中肯,特意附錄在下:「什麼是信息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自華為中興受到美國打壓之後,信息產業的關鍵核心技術短板一下子曝露出來,電腦CPU和作業系統被稱之為信息產業的心臟和大腦,這兩樣一直是美國大公司主導的,現在生態已經形成,成了尾大不掉之勢,如果沒有美國的制裁,國產CPU和作業系統永無出頭之日,不可能有市場空間。
抓住關鍵核心技術的國產替代是國家的戰略,也應該是投資者的核心目標。最近炒的熱門科技股其實偏離了這核心目標,幾個近千億市值的晶片股主要是存貯晶片,不是CPU。當然,存貯晶片也很重要」。
目前總體上看,光刻機是制約集成電路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核心技術中的核心,被冠以「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的稱號。目前,世界上80%的光刻機市場被荷蘭公司佔據,高端光刻機也被其壟斷。中國在努力追趕,但仍與國外存在技術代差。
在傳統晶片領域已經被巨頭所壟斷的現實條件下,一些面向專門應用領域的晶片已經成為中國未來實現彎道超車的重點。比如除了手機晶片、礦機晶片,還有專門用於人工智慧計算的AI晶片等等。但我們也應當理性、客觀地認識到,在難度更大的通用晶片領域,我們依舊存在著較大的短板,仍然需要更多踏踏實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