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一場籃球比賽中最重要的位置就是裁判員,裁判的存在可以讓比賽更加流暢地進行下去。但在CBA聯賽中,隨著近幾年姚明上臺給予了裁判權威權力,比賽中也頻頻曝出一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混亂判罰,為此不少球迷也開始懷疑裁判的專業性,那麼大家知道CBA裁判是以什麼方式工作,他們的收入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也許真相令你吃驚
首先第一條,CBA沒有正式的全職裁判,恐怕這個就會令很多人吃驚吧,吹罰比賽的裁判基本都是官方花錢聘請來的,也就是說CBA裁判主要是以兼職的形式出現,沒人會做專職裁判。因為CBA不像NBA一樣,NBA裁判有固定的年薪,新入行的裁判年薪大約在9萬美元左右,隨著工齡增長經驗增長,裁判的年薪會陸續增加到20萬、30萬,甚至40萬美元不等,同時NBA裁判工作滿一定年限後還會享受聯盟的退休金政策,也就是說NBA裁判完全可以靠這個工作生存,而且像我們經常看到的知名NBA裁判,那都是年薪40萬美金左右,換算成人民幣280萬左右!
但CBA對於裁判的重視程度只停留在皮毛,雖然賦予了他們非常大的權利,不允許任何人挑戰裁判的權威,但他們的收入待遇卻遠不及NBA。這裡我簡單舉幾個例子,CBA裁判大多都是官方聘請的一些有資格證書的高校體育老師,或是體育局的工作人員,雖然外加CBA對他們的集中培訓,水平肯定是職業中的頂級,但絕對不敢跟NBA全職裁判的水平性相比較
除此之外,CBA裁判收入並非以年薪的方式支付,而是選擇日結,一般常規賽吹罰一場的收入在2000人民幣左右,進入季後賽薪水可能會上浮500-1500人民幣不等。當然了,這筆錢最終並不會全部落到裁判手中,他們還需要繳納一定比例的稅款,所以對於CBA裁判而言,這份工作只能當作回報較高、榮譽感更強和履歷感更強的兼職,如果想要當作全職去對待,那運氣不好的情況下,可能一整個賽季都接不到幾場工作,2000一場可能很高,但一個賽季只接不到10場,兩萬人民幣的收入還能算高麼?
也正是因為收入情況非常不穩定,所以很多CBA裁判在工作時都會秉承著能吹一場是一場的態度,這也導致比賽的公平性會受到潛在影響,畢竟沒有人能夠保證吹完這一場他還能否繼續得到這份兼職工作。說的直白一點,CBA近幾年爭議吹罰越來越多,根本原因就是裁判收入無法得到保障,很多裁判寧可被質疑也甘願出錯,畢竟即便CBA公司將其禁賽,他們該拿的錢一分也不會少,大不了就是再不來CBA當兼職裁判就是了,但對於這點,相信未來一定會改變,像NBA效仿
特約編輯:蘇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