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倫周刊》撰稿人阿維·薩爾茲曼(Avi Salzman)
編輯 | 張曉添
比特幣價格再度大漲背後,這種飽受爭議的加密貨幣正在吸引新的機構資金。統計顯示,大型機構持有者對比特幣期貨合約的未平倉頭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比特幣11月17日(周二)突破17500美元大關,接近其歷史高點。(編者註:周三午後,比特幣升破1.8萬美元,為2017年12月以來首次站上這一高位。截至發稿,價格已回落至1.8萬美元以下。)
隨著「大錢」開始湧入,這種加密貨幣正在受益,並且監管者們已經心照不宣地(如果不是非常正式的話)認可比特幣作為一種可被接受的資產類別。它今年上漲了147%,在過去幾周顯示出特別強勁的勢頭。比特幣的歷史最高點是19783美元,於2017年12月達到這一水平,隨後幾個月裡急劇下跌。
儘管比特幣仍被用於那些曾令投資者厭惡的事情——比如針對機構的勒索軟體攻擊——但它作為一種針對美元的對衝手段,也越來越被一些投資者接受。一些人預計,美聯儲保持低利率的決定會刺激通貨膨脹,他們認為比特幣可以抵禦這種貶值。比特幣的供應量上限為2100萬,因此支持者認為它不會以同樣的方式貶值。對衝基金投資者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本月早些時候表示,他持有「極少量」比特幣,因為他預計美元將會貶值。
「我持有的黃金比我持有的比特幣多很多很多倍,但坦率地說,如果黃金的投資奏效,比特幣的投資可能會更好,因為它交易量更小,更缺乏流動性,有更多的β收益。」德魯肯米勒在CNBC上說。
對於通脹的擔憂已經成為比特幣崛起的一種標準解釋,儘管有一些因素使得這種說法變得複雜。一方面,總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貨幣Ethereum也處於牛市,而它的供應沒有上限。並且,在過去的幾年裡,對通貨膨脹的恐懼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了。投資者經常抱怨美聯儲在「印鈔票」。在此期間,比特幣有時上漲、有時下跌。
眼下,加密貨幣的監管是零散的,有些事情由州政府處理,有些則由不同的聯邦機構處理。但是近幾個月來,監管決定大多對加密貨幣是積極的。
在線支付公司PayPal Holdings(PYPL)上個月表示,作為允許用戶交易比特幣的計劃的一部分,它已經從紐約州金融服務局獲得了一個特殊許可證。
儘管川普表示自己「不喜歡」比特幣,且美國證監會也打擊了一些加密貨幣公司涉嫌的欺詐行為,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機構卻向資產託管等多種加密貨幣服務敞開了大門。這種基本上友好的監管可能會繼續下去。貨幣經紀商OANDA分析師愛德華·莫亞(Edward Moya)指出,當選總統拜登的金融監管高級顧問之一加裡·詹斯勒(Gary Gensler)「被視為對加密貨幣持友好態度」。
比特幣也被更多的公司所接受——比如支付公司Square——並且吸引了新的機構資金。提供比特幣期貨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統計顯示,最近幾周交易量飆升。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對《巴倫周刊》表示,大型機構持有者對比特幣期貨合約的未平倉頭寸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與10月相比,本月日均交易量上升了7%,達到7900份合約。
儘管如此,比特幣仍然受到質疑。隨著價格持續上漲,著名的對衝基金投資者瑞·達利歐(Ray Dalio)周二表達了他的懷疑。
達利歐在Twitter上寫道,考慮到比特幣的波動性,以及你不能用它買很多東西的事實,它既不能很好地作為交換媒介,也不能很好地作為價值儲存手段。即使各國政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試圖叫停它,「如果它成功到足以與各國政府控制的貨幣競爭,並對政府貨幣構成足夠大的威脅,那麼各國政府就會宣布它為非法,並使其過於危險而無法使用。」
「此外,與各國央行持有的第三大儲備資產——黃金不同,我無法想像央行、大型機構投資者、企業或跨國公司會使用比特幣。」他寫道。
儘管如此,他明確表示願意重新考慮自己的立場。「如果我對這些東西的判斷是錯的,我樂於得到糾正。」他寫道。
翻譯 | 小彩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0年11月17日報導「Matthew C. KleinDivided Government May Push the Fed to Go Bigger. Here’s What That Might Look Like.」。(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投資建議不代表《巴倫周刊》傾向;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