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後女性不想「骨脆」,專家呼籲建立跨學科骨質疏鬆防治體系

2020-12-26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圖/視覺中國

在中國,平均每3個50歲以上的女性就有1位骨質疏鬆症患者。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以朋教授表示,骨質疏鬆主要因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風險隨之增加,嚴重者可引發脊柱骨折、股骨頸骨折、脛骨骨折等在內的脆性骨折。

女性應重視絕經後骨質疏鬆症

人體在衰老過程中,骨質疏鬆症就無聲無息地出現了。

據2018年國家衛健委發布首個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50歲以上與65歲以上骨質疏鬆症患者中,農村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比城市發病率高。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4-6倍,65歲以上女性的發病率超50%。女性絕經期在50歲左右出現,在絕經期後骨質疏鬆症發病率會明顯增加。

專家強調,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水平降低,對破骨細胞的抑制作用減弱,導致骨質疏鬆發生概率增高。女性絕經期後第一年失去的骨量是7%。女性一生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的概率為40%,男性為13%。

大多數人沒有做過骨密度檢測

王以朋教授表示,骨密度檢測是骨質疏鬆症診斷的金標準。然而,我國骨質疏鬆症從檢測到診斷遠遠落後於許多亞太地區國家。在中國所有骨質疏鬆症的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中,做過骨密度檢測的只有總人數的20%。

此外,在50歲以上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中,患者的患病知曉率僅有7%。50歲以上疑似患有骨質疏鬆症的就醫人群,得到骨密度檢測的僅有3.7%。

一旦發生脆性骨折,後果嚴重

骨質疏鬆症患者由於「骨脆」,容易骨折。王以朋教授表示,我國發生脆性骨折後得到規範治療的患者只有總數的24%,許多病人沒有得到重視。

統計學數據顯示,一旦發生椎體、四肢、髖關節等各部位的脆性骨折,人的生命周期明顯比自然生存的人要短得多。男性一旦發生髖關節的脆性骨折,死亡率明顯高於女性。

「臨床上許多骨科醫生把患者的骨頭接上,就算完成了患者從骨折到基本恢復的過程,但後續的抗骨質疏鬆症治療管理沒有跟上。」王以朋教授說,「這是醫生治療意識上的不足。」臨床上大概只有56.8%的骨折患者在出院時,治療記錄上提到了骨質疏鬆症的相關診斷。

需要建立跨科室骨質疏鬆防治體系

很多患者會問:骨質疏鬆症該看哪個科室呢?王以朋教授表示,該病涉及的科室比較多,包括骨科、內分泌科、老年科、婦產科等。在骨質疏鬆症的起始、漸進、嚴重、骨折整個過程中,每個科室介入的時段不同,這就造成骨質疏鬆症需要跨學科管理,對患者做針對性治療。

但目前,骨質疏鬆症的多學科管理還不是那麼「有序」。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科學技術研究所和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專家組在近期聯合主辦並推出「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骨力計劃)——中國脆性骨折高風險患者管理項目」,項目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和中國記協辦公室等單位的指導,安進公司的支持。

項目基於國際上較成功的骨質疏鬆症管理項目「骨折聯絡服務(FLS)」理念設計,通過探索多元化的患者管理、搭建數據平臺、鼓勵信息交流、改善患者疾病認知、加強醫生管理意識等手段,最終實現骨質疏鬆症的優化管理,讓患者健康獲益。

王以朋教授最後表示,打造骨質疏鬆症防治體系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需要在各方的共同支持下,逐步推進患者的長期管理,並探索出符合中國醫療現狀的疾病管理模式,可複製推廣到更大的區域中去,提升全社會對骨質疏鬆症的重視。(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敏

審籤 | 梁澤銘

實習生 | 趙翊辰

相關焦點

  • 絕經後女性,需防範「骨脆脆」偷襲
    骨質疏鬆症女性發病率是男性4-6倍,絕經期後發病率明顯增加骨質疏鬆症是一種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徵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於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屬於一種代謝性骨病。骨質疏鬆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多發於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腦力勞動者發病率高於體力勞動者。
  • 到了40歲,該防治骨質疏鬆了
    今天我們重點要講的是骨質疏鬆的問題。根據2018年骨質疏鬆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我國50歲以上男性骨質疏鬆患者為6%,女性患者為32.1%,65歲以上女性患者達到51.6%。我國不僅骨質疏鬆人口比例高,而且對骨質疏鬆的重視程度不夠,50歲以上人群的骨密度檢測比例僅為3.7%。其實,無論男女,從40歲開始就進入了骨量丟失前期,我們從此時起就該防治骨質疏鬆了。
  • 健骨力行,自在人生|張英澤院士領銜:打響骨質疏鬆症防治保衛戰
    最終直到20世紀中期,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類別才出現。 短短幾十年來,全世界如今已有超過2億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其發病率躍居常見疾病第7位。隨著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我國正在逐漸成為骨質疏鬆症流行大國。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達19.2%,女性的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為32.1%,其中65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更是高達51.6%。
  • 抗骨質疏鬆症,有藥可吃了
    其為安進中國旗下產品,「力領骼局 築守人生」骨質疏鬆與脆性骨折優化管理高峰論壇同日舉行,全國逾千專家齊聚線上、線下會場。 普羅力通過與RANKL結合,抑制破骨細胞生成,從而減少骨吸收,改善骨量。一項納入7808名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顯示,普羅力能使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患者在10年內骨密度持續增加。腎功能不全患者也可正常用藥,無需調整劑量。
  • 復宏漢霖-B(02696)用於治療高危骨折風險的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的...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訊,復宏漢霖-B(02696)發布公告,近日,公司研製的重組抗RANKL全人單克隆抗體注射液HLX14(HLX14)用於高危骨折風險的女性絕經後骨質疏鬆症治療的臨床試驗申請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
  • 【天天健康】專家走進直播間和您聊一聊骨質疏鬆症的防治
    退行性骨質疏鬆症又可分為絕經後骨質疏鬆症和老年性骨質疏鬆症。老年人患病率男性為60.72%,女性為90.47%。骨質疏鬆症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因而被稱為"寂靜的疾病"或 靜悄悄的流行病"。但隨著病情進展,骨量不斷丟失,骨微結構破壞,患者會出現骨痛、脊柱變形,甚至發生骨質疏鬆性骨折等後果。
  • 骨質疏鬆了,還能運動嗎?掌握這3項運動方法,防治骨質疏鬆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骨質疏鬆症導致的骨折病例越來越多,我們身邊的很多中老年朋友,尤其是絕經後的女性,經常出現身高「縮水」、駝背、腰酸背痛、一跌倒就骨折等情況。為了防治骨質疏鬆,很多老年朋友不敢再運動,不敢上下樓梯,生怕發生骨折的情況。骨質疏鬆了,到底能不能運動呢?首先我們看一下骨質疏鬆的發病機制。
  • 女性絕經前的「異常反應」,若在45歲後出現,或說明你保養得不錯
    因為絕經過晚的話,往往都是由於身體的激素分泌異常引起的,這種情況比較多,根據相關專家表示,女性絕經的年齡超過55歲以後就應該提高警惕,卵巢功能出現疾病的可能性會加大。中國女性絕經有早有晚就如月經初潮一樣,年齡不一樣,所以就會存在個別差異,絕經有早有晚也是正常的。
  • 女性絕經前,身體會發生5種變化,做好準備,積極面對絕經的到來
    那么女性絕經前的變化究竟有哪些呢?1、月經異常絕經前,女性經血的顏色會發生變化,變淺或者是變暗,有的時候還會發黑。5、骨質疏鬆雌激素是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成分,在絕經前,該種激素會慢慢減少,就會影響到鈣質的吸收。一旦鈣質的吸收減少,患者就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情況。
  • 女性朋友 還在腰酸背痛?小心骨質疏鬆
    近日一名年齡69歲的老年女性,被兒子背著來到了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據這位奶奶說:平時身上總有不同的地方痛,但痛得不厲害,只是前兩天在小區散步時,抱了一下鄰居家的孫子,當時就覺得腰突然有些痛,回家以後腰痛越來越重,於是就來到醫院看病。
  • 女性絕經前的四個體徵,若在45歲後顯露,恭喜,卵巢還很年輕
    月經對於很多女性來說「又愛又恨」。當女性被痛經「折磨」時,都希望月經趕緊離開,但是當有一天月經真的不再到來時,女人卻又捨不得。有些人認為絕經的年齡越晚越好,因為絕經之後意味著加速衰老,所以有些女性會選擇外力的方法延緩絕經的年齡,這樣的做法並不利於健康。女性,多少歲絕經最理想?
  • 為什么女性最容易骨質疏鬆缺鈣?這5個方法讓你在30歲亡羊補牢
    健康的骨骼讓身體外表更勻稱雖然骨質疏鬆症在不同年齡的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發生,但它最常影響絕經期的老年女性,因為絕經期間雌激素水平下降,很多專家也認為激素有助於保持骨密度。女性在30歲就要制定終身健身計劃2.吃正確的食物,你在30多歲時所做的飲食選擇可以幫助建立強壯的骨骼。
  • 雙能X線骨密度儀,骨質疏鬆檢查的金標準
    骨質疏鬆分為原發性骨質疏鬆和繼發性骨質疏鬆兩大類,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死和致殘的主要原因。早期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患病率女性為20.7%,男性為14.4%。60歲以上人群中骨質疏鬆症的患病率明顯增高,女性尤為突出,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
  • 導致女性骨質疏鬆的三個主因
    作者:寶寶知道女人要自己愛護自己骨質疏鬆的病理改變為骨量減少,骨小梁破壞和骨折發生率增加。骨質疏鬆多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以絕經後女性發病率為最高。因為女性與男性相比,有下列幾點加重骨質疏鬆的因素,使得女性骨質疏鬆發病率比男性更高,值得關注。
  • 應對骨質疏鬆症:白巖松攜手專家齊支招
    李梅:女性絕經後需測骨密度和維生素D水平 「骨骼是有生命的,每天進行骨生成和吸收,這個過程被稱為骨轉換的過程。對於絕經後的女性,建議到醫院做一下骨密度和維生素D水平的測試,這對於日後防治骨質疏鬆症來說很有必要。」在談到女性進入老年期後,中華醫學會骨質疏鬆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候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李梅說道。
  • 靜悄悄的殺手——骨質疏鬆症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絕經後骨質疏鬆症(Ⅰ型)、老年骨質疏鬆症(Ⅱ型)和特發性骨質疏鬆症(包括青少年型)。絕經後骨質疏鬆症一般發生在女性絕經後5~10年內,老年骨質疏鬆症一般指70歲以後發生的骨質疏鬆,特發性骨質疏鬆症主要發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指由任何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或藥物及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骨質疏鬆。
  • 抗阻訓練幹預絕經後骨質疏鬆患者骨密度的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
    目前,抗阻運動被大量運用於臨床治療骨質疏鬆並且得到了顯著的效果,針對不同類型的患者需提供不同的運動方案。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它的特點是骨量減少、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風險,從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很高並且還在不斷增加。
  • 女性絕經的最佳年齡不是45,也不是55,專家:這個年齡絕經更健康
    月經在女生的學生時期就會到來,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就會絕經,所謂的絕經就是月經停止了,很多人都覺得絕經就是女人衰老的徵兆,每個人的絕經年齡也都不一樣,根據個人的體質和遺傳都是有著很大的關係的。女性絕經的最佳年齡不是45,也不是55,專家:這個年齡絕經更健康大多數女人的絕經年齡一般都在45歲到55歲中間,而專家就曾表示,其實女人的最佳絕經年齡是49.5歲,在絕經前後,每個人都會有著一些變化,不少人在絕經前,月經會變得紊亂,周期變得不規律,有時候身體還會發生潮熱,尤其是在胸,面部等部位。
  • 女性45歲後容易骨質疏鬆,一旦骨質疏鬆,身體會提醒你,要早補鈣
    女性過了45歲後,體內的鈣質流失速度變快,骨骼、關節會變得越來越脆弱,容易出現骨骼疏鬆的情況。特別是絕經之後,體內鈣質進一步流失,更容易骨質疏鬆。骨骼疏鬆在中年女性群體中很多見,根據調查,40歲—49歲的人群中,女性出現骨質疏鬆的人數是男性的兩倍左右。人之所以能站立、能走路,能活動,都是因為骨骼在體內支撐著身體。骨骼疏鬆後,骨骼變得脆弱,會頻繁地出現骨折,容易摔倒,會給人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 第四屆東方婦產科論壇 絕經分論壇精彩薈萃
    ,重點分析了2018年中國絕經管理與絕經激素治療指南,鬱琦教授強調:1.治療絕經相關症狀,MHT最有效;2.MHT可以作為預防年齡小於60歲及絕經10年內女性骨質疏鬆的一線方案選擇;3.在年齡小於60歲及絕經10年內且無心血管系統疾病的絕經女性啟動MHT治療,能夠有效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並建議長期使用;4.與合成孕激素相比,微粒化黃體酮或者地屈孕酮導致乳腺癌的風險可能更低;5.有子宮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