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1280億元、行業大牛蔣尚義當總經理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如今卻...

2020-12-15 每日經濟新聞

投資高達1280億元,作為武漢市明星項目上馬,並邀請到曾經履職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的半導體行業風雲人物蔣尚義擔任總經理,如今卻被傳出停工甚至可能爛尾的消息。近期,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引發行業震動。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危機的曝光源於一份官方文件。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中明確提及,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不過,上述文件已經被刪除。

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運營方為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弘芯),項目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9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探訪過程中了解到,2019年11月份部分分包工程完成後,不少分包商在結算工程款時卻遇到了難題,多次協商後,多家分包商仍未拿到工程款。如此背景下,2019年12月後,項目廠房和宿舍已經停止了施工。

不僅如此,對於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的進展,近期也有市民在武漢城市留言板諮詢。對此,8月28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官方回復稱,經區商務局投資協調管理調查,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因為資金鍊問題,項目暫停了。

官方回復截圖

實地探訪:現場沒有施工跡象,有分包商稱被拖欠工程款數月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從臨空港大道進入網安大道後,就是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所在地,項目西北為東流港和創谷路。臨空港大道是武漢「千億大道」之一,區域內還有康寧、京東方、中金數據武漢數谷等投資過百億的項目。

9月3日下午2點左右,《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現場後看到,網安大道一側分布著2棟4層的廠房,雲大路一側也有一棟,不過均沒有施工跡象,其中兩棟外立面還有腳手架或綠色的安全網。

武漢弘芯項目外立面,已經沒有施工跡象。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在網安大道南端,則有兩棟約10層高的樓房,不過樓房只建成了建築外殼,並沒有門窗等,樓房旁荒草叢生,還有大量板材、管道和電梯隨意堆放,部分建材已經生出斑點。

武漢弘芯項目內,雜草叢生,建材已有斑點。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據一位施工分包商趙先生(化名)介紹,這是武漢弘芯的員工宿舍樓,按照計劃,要建成4棟樓房,但由於分包商都沒有拿到工程款,已經沒有工人繼續施工了。據其介紹,2019年12月份,廠房和宿舍就已經停止了施工。

與此相對應的是,同樣分布在網安大道上的中金數據武漢數谷項目,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惟邦營造交付數字認證項目,塔吊正在工作中。

在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邊臨時搭建的辦公區,記者注意到,現場仍然停著較多的私家車輛,時不時有三三兩兩穿著「弘芯」字樣藍色馬甲的人員進入,但記者在現場未能觀察到施工的人影或聲音。那麼武漢弘芯是否仍在正常運營呢?記者試圖採訪相關人員,但武漢弘芯公司的員工拒絕接受採訪,並阻止記者進入廠區。

武漢弘芯項目辦公區,仍然停放著大量私家車。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由武漢火炬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火炬集團)作為總承包商。在火炬集團專門為施工車輛開放的出入口,記者看到目前大門緊閉,雖然已到工作時間,但並沒有一輛施工車輛進入其中。

武漢弘芯項目施工車入口處大門緊鎖。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明雙 攝

趙先生告訴記者,2018年到2019年,約有二三十家分包商在火炬集團的安排下,進入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作業,2019年11月份相關工程完成後,不少分包商在結算工程款時卻遇到了難題,火炬集團與武漢弘芯在工程款交付進度上各執一詞,多次協商後,多家分包商仍未拿到工程款。

對於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工程款問題,記者前往項目一路之隔的火炬集團進行了解,撥打門口張貼的一位王姓負責人電話後,對方表示不接受採訪。

曾經輝煌:行業大咖加盟,巨資購入光刻機

如今陷入停工的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曾經是武漢市的明星項目。根據官網介紹,武漢弘芯於2017年11月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官網資料顯示,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總投資額約200億美元,主要投資項目為:預計建成14納米邏輯工藝生產線,總產能達每月30000片;預計建成7納米以下邏輯工藝生產線,總產能達每月30000片;預計建成晶圓級先進封裝生產線。

當地政府部門對此也頗為重視。就在今年4月武漢市發改委發布的《武漢市2020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中,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仍然以1280億元的總投資額位列第一,截至2019年底已完成投資153億元,2020年計劃投資87億元。

武漢弘芯引來行業矚目,還與其邀請到行業大咖蔣尚義加盟擔任總經理有關。75歲的蔣尚義曾經在中芯國際任職。2019年6月,中芯國際向港交所提交公告稱,蔣尚義基於個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諾,將不再擔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

據中芯國際披露,蔣尚義此前還曾經擔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2013年底退休時,蔣尚義的職位是共同營運長。退休後,蔣尚義曾於臺積電擔任兩年董事長顧問。

事實上,蔣尚義曾經是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左膀右臂,在圈內素有「蔣爸」之稱。中芯國際也稱,蔣尚義的「職業生涯致力於推進半導體技術和半導體工業的發展,彼為推進信息技術大眾化的先驅」。

退任中芯國際獨立董事後,蔣尚義赴武漢弘芯任職。直至今年7月,武漢弘芯官網更新的一則新聞仍顯示,2020年7月8日,在臨建一期2號樓1號會議室,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弘芯堅守崗位員工表彰大會隆重舉行。公司李雪豔董事長、蔣尚義總經理兼執行長出席會議並為堅守崗位的11名員工現場頒獎。

圖片來源:武漢弘芯官網截圖

除了引進行業專家,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還斥巨資購買裝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項目現場了解到,2019年12月份,武漢弘芯曾經高調舉行光刻機設備進廠儀式。據了解,該臺光刻機由ASML供應,售價在千萬美元級別。

危機不斷:土地使用權被查封,CEO被傳萌生退意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成立不到三年,如今的武漢弘芯危機重重。

不止是拖欠分包商的工程款,8月26日,在武漢城市留言板上,有市民留言稱,武漢弘芯119項目去年至今未付工人工資,拖欠工程款沒著落。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還為此訴訟纏身。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分包商武漢環宇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環宇)因為4100萬元工程款將總承包商火炬集團和項目公司武漢弘芯告上了法庭,並申請帳戶凍結和查封其他財產。

如此背景下,2019年11月,法院裁定查封武漢弘芯300多畝土地使用權,查封期限三年。

裁定書截圖

對此,武漢弘芯曾經於去年11月發布公開聲明稱,實際情況是,武漢弘芯按期足額支付總承包商火炬集團工程款,火炬集團與武漢環宇的糾紛屬於內部結算糾紛。

事實真相到底如何,我們暫時不得而知。不過,公開資料顯示,被拖欠款項的還有亞翔集成(603929,SH)。去年5月8日,亞翔集成發布公告稱,公司中標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項目兩個工程專業發包工程,中標金額合計6.88億元。

根據亞翔集成今年7月底發布的半年報顯示,武漢弘芯項目自政府允許復工後,因公司暫未收到相應的工程進度款及整體復工進度有所放緩,客觀上也影響到公司上半年的營收狀況。

武漢弘芯曾經引以為傲的光刻機也被抵押。啟信寶顯示,武漢弘芯進行了一筆動產抵押,登記日期是今年1月份。抵押物是1臺ASML掃描式光刻機,狀態為全新尚未啟用,評估價值為58180.86萬元。相關的借貸合同數額為58180.86萬元,債務履行期限為2019年4月19日至2024年4月18日。

抵押信息截圖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市場還傳出蔣尚義萌生退意的消息。有業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蔣尚義加盟武漢弘芯,原本是想做先進封裝,而不是傳統的Fab(晶圓代工)。據介紹,2019年3月,蔣尚義等人撰寫了一份《組合集成系統籌劃簡報》,提出了組合集成系統(New Co.)概念,該簡報認為傳統的Soc(system on a chip)是一種高複雜系統,用於物聯網終端弊大於利,而(組合)集成系統則是使用多晶片,通過先進封裝來進行系統整合。即由使用功能及可靠度都已驗證過的晶片拼組而成,無需後續的可靠度驗證與系統驗證。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蔣尚義提出的New Co.很大程度上類似於臺積電Cowas技術,屬於行業前沿的Chiplet(異構集成,模塊化小晶片)。」

不過從公開信息看,武漢弘芯擬從事的業務,仍是以傳統晶圓代工為主,並非蔣尚義此前提出的組合集成系統。

神秘的大股東:並無行業背景,相關股東再建類似項目

曾經光環加身的武漢弘芯為何會走到如今的境地,大股東方面又有何打算?啟信寶顯示,武漢弘芯大股東為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光量),其持股比例為90%。而北京光量股東為李雪豔、莫森兩名自然人,持股比例分別為54.44%和45.56%。從公開資料來看,北京光量並無相關行業背景。

圖片來源:啟信寶

此外,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武漢弘芯的比例為10%,經穿透後,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由武漢市東西湖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100%持股。

對於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的危機,半導體投資人士陳穰(化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項目主要問題在於資金和技術方面。一方面,項目總投資高達1280億元,採購設備、工藝研發、人員培訓等都需要大筆的真金白銀投入,這對企業資金實力要求非常高,也需要其對項目進行良好的資金規劃。但該項目從始到終,就不清楚到底誰出錢,「一般來說,地方政府只能承擔一部分,比如廠房代建、基礎設施建設等,那麼其餘資金(的)來源呢?」

陳穰還分析稱,作為一個半導體項目,除了購買設備,IP、工藝等智慧財產權等問題也都需要考慮周到。「弘芯號稱要做14納米工藝,但在沒有其他大廠授權的情況下,從頭開始無異於天方夜譚。」陳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光量原股東曹山近期又投身於另一個半導體項目中。啟信寶顯示,曹山於2019年1月退出北京光量,目前是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濟南泉芯)實際控制人。濟南泉芯註冊資本50億元,於2019年1月份成立,其股東包括逸芯集成技術(珠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芯集成)、濟南高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除了逸芯集成由曹山控制外,另外兩名股東分別持股10%,且均為濟南國資背景。與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類似,濟南泉芯也是一個大手筆的項目,總投資高達598億元。

圖片來源:啟信寶

多個項目爆雷 業內:晶片項目招商需謹防騙局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由2012年的215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53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27%。

在這種背景下,近幾年,二線城市競爭頗為激烈,武漢、南京、合肥、重慶等二線城市,紛紛利用土地和政策紅利,大舉招商引資。

不過,除了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近期多個項目陸續爆雷。今年7月份,德科碼(南京)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提交了破產申請。此前,湖南創芯、陝西坤同等也都遭遇了相同的命運。

「這樣的先例非常多。」陳穰表示,早十幾年就有「南通綠山」等知名爛尾項目。他還表示,市場上部分項目的失敗,很大程度上就是企業空手套白狼,忽悠地方政府的結果。

據陳穰介紹,半導體產業投資對各方面要求較高,僅僅依靠土地等優惠政策是肯定不夠的,「半導體項目回本期非常漫長,動輒以十年計算。在沒有盈利之前,需要考慮清楚如何活下去」。

陳穰建議,一個大規模半導體項目想要獲得良好發展,需要考慮人才、技術、專利、產品、市場、運營以及行業周期等諸多因素。任何一項條件不滿足,都可能導致項目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因此,政府部門招商引資時,不能以傳統行業的思維來對待,需要多了解產業發展特點和風險後審慎決定。

對於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未來的命運,陳穰分析認為,如果有中芯國際之類的大公司來接手,可能還有機會盤活,否則很可能成為爛尾項目。

就此次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相關問題,9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武漢市東西湖區商務局,但對方稱「不清楚」後就掛斷了電話。

相關焦點

  • 武漢弘芯項目爆雷!中國晶片史上最大的騙局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江蘇、安徽、浙江、山東的24個非一線城市,已籤約超過20個半導體項目,籤約金額達到了1600億元。上半年各省市半導體項目籤約金額(億元)然而,大幹快上的蒙眼狂奔之下,中國晶片行業正颳起了一股浮誇風。其中,最魔幻是投資1280億元的武漢半導體項目。
  • 武漢千億投資、臺積電大牛掌舵的晶片...
    但被強調的「大牛」,並非上述兩位。而是另一位半導體領域聲名在外的大牛:蔣尚義。沒錯,就是臺積電那位功勳重臣蔣尚義,外界有過「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最重視的研發乾將」的評價。所以蔣尚義宣布在2019年——73歲已退休的身份就任武漢弘芯CEO。一時也成為轟動兩岸的大新聞。其後,蔣尚義的帶動效應也開始展現,一大批半導體專家匯集武漢弘芯。
  • 武漢千億投資弘芯半導體項目官宣停擺:唯一一臺7nm光刻機被抵押
    武漢千億投資弘芯半導體項目官宣停擺:唯一一臺7nm光刻機被抵押!一個名叫武漢弘芯半導體的明星項目,被置於聚光燈下。投資超千億、運行三年的晶片項目,被官方披露陷入『爛尾』危機。連價值5.8億元,大陸唯一一臺7nm光刻機都被拿來作抵押(而且是全新的,未使用的!)。事情最初是起於武漢東西湖區在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官方文件,其中預警指出: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項目基本停滯,剩餘千億資金今年難申報。
  • 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中芯國際內訌背後,兩位晶片大牛的恩怨
    晶片「大牛」回歸中芯國際 梁孟松突然請辭,與半導體領軍人物、晶片「大牛」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有關。 今年已經74歲高齡的蔣尚義系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人物,曾在臺積電(TSM.US)擔任研發副總裁、營運長等職。2001年,蔣尚義名列《商業周刊》雜誌評選的50位「亞洲之星」之一,以表彰他在帶領臺積電研發團隊突出表現過程中展現的領導力、視野和決心。
  • 武漢晶片項目官宣停擺
    連價值5.8億元,大陸唯一一臺7nm光刻機都被拿來作抵押。在國產晶片備受關注的當下,這樣的消息迅速成為半導體領域最大新聞。一個名叫武漢弘芯半導體的明星項目,被置於聚光燈下。文件中提及的停擺項目,跟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 (HSMC)息息相關。在這次暴雷之前,「先進技術」、「大牛加持」、「高額、重點投資」成為了它的三大標籤。首先說「先進技術」。其官網信息顯示,武漢弘芯成立於2017年11月,總部位於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主攻邏輯晶片、系統集成。
  • 晶片企業紛紛折戟:1280億元投資項目爛尾 地方「小馬拉大車」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總計劃投資1280億元的武漢弘芯半導體,是湖北省近兩年新建的一個集成電路項目,曾被省、市兩級列為重大在建項目。此外,弘芯去年專門聘請來的執行長——曾在業界龍頭企業臺積電任職過的關鍵人物蔣尚義,也通過律師事務所發布聲明稱自己於2020年6月提交辭呈,不再參與弘芯任何項目運營。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在今年疫情影響之前,武漢弘芯資金缺口就已顯現。
  • 蔣尚義回歸,梁孟松請辭 中芯國際人事變動背後是何邏輯?
    蔣尚義(右六)在武漢弘芯任職期間留下的合影 圖片來源:武漢弘芯官網「蔣爸」傾心Chiplet本來蔣尚義已經安心退休,促使「蔣爸」從幕後二線走上前臺一線的是Chiplet(小晶片、或者稱之為芯粒)。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Chiplet引起了蔣尚義的注意,並重新燃起了其發展特殊的先進封裝的欲望。
  • 武漢半導體工廠爛尾,暴露了中國在高科技生產能力上的差距
    幾年以來,在武漢西部一個建築工地,所有人都清楚地看到,半導體行業在中國的地位正在急劇攀升。這家工地由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所有,目前尚未建成,它原本是一項200億美元投資計劃的關鍵部分,該計劃旨在將武漢打造成晶片製造中心。但開工兩年後,工程已陷入停頓,除了幾臺起重機、工人宿舍和高聳入雲的鋼鐵框架外,幾乎沒有任何進展的跡象。
  • ...丨臺積電前COO蔣尚義將回歸中芯國際,此前已卸任武漢弘芯一切職位
    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um-16nm關鍵節點的研發。2016年12月-2019年6月,蔣尚義曾經加入中芯國際任第三類獨立非執行董事。有知情人告訴36氪,蔣尚義此前在中芯國際期間並無實權,也「不敢講話」,原因是與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達成了口頭的君子協議,即蔣尚義在中芯國際期間「不做先進工藝、不可以和臺積電起競爭衝突」。為此,三年期滿,中芯國際並未與蔣尚義續籤。離開中芯國際之後,2019年7月,蔣尚義曾經加入過武漢弘芯項目任CEO。
  • 投資猛增215%,半導體產業火熱背後接連爆雷,誰來買單?
    據財新網報導,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文件中披露,預計總投資達1280億元的武漢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今年以來,各地接二連三擱淺的半導體項目不在少數。
  • 離開弘芯之後,傳蔣尚義將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
    摘要:12月15日消息,據業內傳聞稱,臺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中芯國際前獨立非執行董事、武漢弘芯前CEO蔣尚義,在武漢弘芯項目遭遇「爛尾」並離開弘芯之後,蔣尚義將重回中芯國際,並在明年元旦後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職務。
  • 中芯晶片大牛請辭 細數恩怨二三事
    晶片「大牛」回歸中芯國際梁孟松突然請辭,與半導體領軍人物、晶片「大牛」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有關。晶片「大牛」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蔣尚義是重返中芯國際,他曾於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加入中芯國際,出任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今年已經74歲高齡的蔣尚義系半導體行業的領軍人物,曾在臺積電(TSM.US)擔任研發副總裁、營運長等職。
  • 中芯國際高層內鬥,半導體晶片行業發展或許受阻
    近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半導體領軍人物蔣尚義將重返公司,出任副董事長。這則公告發布後,網上也是叫好聲一片,網友紛紛恭喜中芯國際再添一員猛將。 蔣尚義,中芯國際員工及業內人士稱之「蔣爸」,1997年擔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03年牽頭「0.13微米SoC低介電質銅導線先進邏輯製程技術」,打破了長期被IBM等國外廠商佔領的半導體行業
  • 中芯國際人事地震:梁孟松去留關鍵時刻 誰將主導7納米?
    之後,蔣尚義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執行長。   這是蔣尚義第二次加入中芯國際。   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蔣尚義曾加入中芯國際董事會,擔任獨立董事。2019年,蔣尚義曾短暫入職「爛尾」的武漢弘芯項目擔任總經理。然而不到一年,他便離開。2020年11月,蔣尚義曾通過律所發表聲明,稱因個人原因辭去一切職務。
  • 蔣尚義下月轉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他曾被臺灣綠營罵「叛徒」
    12月15日,臺積電前營運長蔣尚義在武漢弘芯受挫後,仍堅持在中國半導體業繼續效力,他對外透露,與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洽談許久後,將在明年元旦後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職務。目前,蔣尚義從美國抵上海,正在隔離中,他接受媒體採訪表示,他只是很單純的工程師,有權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事業的目標,尤其是技術上的理想,他對半導體還有有很強烈的熱情,非常熱衷先進封裝技術與晶片組,認為在中芯國際要實現他的理想會比較容易。
  • 4000億巨頭中芯國際人事大地震!
    該消息很快傳導至資本市場,12月16日早間中芯國際港股臨時停牌,午後復牌一度跌近10%,截至收盤跌近5%,市值1555.43億港元。A股中芯國際同樣未能辛免,截至收盤下跌5.53%,市值4250.47億元,合計蒸發幾百億元。更牛的是,就「人事變動」一事,中芯國際一天狂發6份公告!
  • 臺積電前COO入職中芯國際 擔任副董事長!意義多大?
    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 及 16nm FinFET 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在退休後,蔣尚義還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
  • 臺積電前COO入職中芯國際,擔任副董事長!意義多大?
    在臺積電期間,蔣尚義牽頭了0.25μm、0.18μm、0.15μm、0.13μm、90nm、65nm、40nm、28nm、20nm 及 16nm FinFET 等關鍵節點的研發,使臺積電的行業地位從技術跟隨者發展為技術引領者。在退休後,蔣尚義還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
  • 迎來蔣尚義卻失去了梁孟松,中芯國際真「一山難容二虎」?
    1974 年畢業後,蔣尚義曾在德州儀器和惠普公司工作。隨後,於 1997 年返回中國臺灣,任臺積電研發副總裁。於 2013 年底退休時,蔣的職位是共同營運長。後蔣尚義曾擔任臺積電董事長顧問、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