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在三水,提到書法特色教學,不能不講三水華僑中學。
自1985年建校以來,三水華僑中學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書法教育成為該校的特色品牌之一。該校學生通過欣賞書法提高審美,通過練習書法磨鍊心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書法課覆蓋全校各年級
一張紙,一支筆,就是一片天地。在三水華僑中學,禮和中國書法館是愛好書法的師生鍾愛之所。這裡總被墨香縈繞,老師、學生手握硬筆或毛筆揮毫臨帖,神態專注,在橫豎撇捺的書寫中感受中國漢字之美。
三水華僑中學自建校以來,便重視開展藝術教育,其中以書法教育為甚,更是將書法作為學校的品牌特色來打造。2018年,三水華僑中學復辦初中部,成為一所完全中學。如今,書法課程已覆蓋該校初高中全年級。
12月4日,三水華僑中學禮和中國書法館內,書法老師梁炳倫向學生講授隸書臨摹的要點並進行示範。
據介紹,該校初一及高一年級均開設美育課程,帶動每個學生在思想上認識美、在手上創造美。作為美育課程之一,書法欣賞和訓練課納入課程表,每周一節。
書法課上,書法專職老師通過資料視頻、自編教材及書法演示等方式,帶領學生欣賞名家經典,了解楷行草篆隸「五體」的特徵和寫法,讓學生知書法、賞書法,培養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感。
如何才能練好書法?三水本土書法家、三水華僑中學專職書法老師梁炳倫表示,老師僅起到點撥和引導作用,「關鍵要靠學生自己」。梁炳倫說,要想練好書法,得做到「知行合一」「心手同修」。對於學生而言,可通過多讀書、養成美感,以及領悟老師的點撥,以提升自身的「心力」。當然,學生後天還要付出不懈努力,即堅持有序而專業的書寫訓練。
12月4日,三水華僑中學師生欣賞該校師生美術書法作品展上的作品。
經過30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書法教育早已成為三水華僑中學的一張閃亮名片。憑藉書法項目,該校先後獲認定為廣東省書法教育名校、佛山市第一批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學校以及廣東省第二批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
奏響書法育人新樂章
梁炳倫花了近30年的時間探索學校書法教育體系的建設,在教學的同時提升自我。「練字即煉心。」他說,學生沉下心來學習書法,既能寫出一手好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能陶冶性情、錘鍊品質。
隨著書法教育在全校的推廣普及,目前該校學生中的書法愛好者至今有上百人,書法特長生有5人。多年來,三水華僑中學師生在各級書法比賽中屢屢獲獎。去年,該校學生吳兆森獲得全國第35屆中日青少年友好書法交流大賽活動名額(廣東僅9人)。
近日,該校舉辦以「丹青不渝」為主題的35周年校慶師生書畫作品展,共展出師生作品100多幅,充分展示了該校的藝術教育教研成果。課餘時間,這個書畫展吸引了不少愛好書法的師生到場觀摩。
12月4日,三水華僑中學禮和中國書法館內,學生臨摹隸書。
關穎熹是「取經人」之一。她是三水華僑中學高一級的書法特長生,從初中時代開始學習書法,至今學過楷書、行書、隸書等書體,已在多次重量級書法比賽中獲得獎項。
「學習書法以後,我的學習專注度更高了,比別人學到了更多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知識,還積攢了不少語文寫作素材。」關穎熹說,三水華僑中學具有優秀的師資和學習條件,將繼續打好自身「底子」,夯實書法功底。
「植根深厚民族文化,培養高素質現代人」,是三水華僑中學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該校副校長李海說,該校努力構建「五育並舉」的育人體系,大力推行美育課程,積極探尋書法與育人的契合點,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水華僑中學將繼續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書法類比賽及活動,堅持做好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類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今年9月,三水區華僑中學附屬小學揭牌,引入華僑中學的書法特色資源,學生分年齡、分階段修習硬筆和毛筆書法,用墨香浸潤童心、培育新人,培養綜合素質。
掃碼觀看現場視頻
原標題:三水華僑中學35年堅持開展書法教育,傳承書法藝術
練字煉心 立字立人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何豔純 通訊員黃志泉
圖|記者王澍
編輯|何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