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風速風電的未來將是星辰大海、大有可為

2021-01-08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摘要:與「三北」地區相比,中東南部陸上風電建設存在風速低、風資源分散、地形複雜、人口稠密等問題。要真正發展好低風速風電,首先要破除體制機制束縛。一方面,低風速風電往往呈現分散式布局,開發面臨著政府部門協調、徵地等難題。即便在技術層面可以實現平價上網,但發展速度依然受限。在此情況下,如何加強引導,提升地方政府對於發展「家門口的風電」的積極性,建立起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使風電在規則內有序發展,是當前的一項迫切任務。

據能源界記者獲悉,當前,受制於棄風限電等原因,我國風電裝機量近年來的增速僅能維持在10%出頭,勉強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但遠低於光伏裝機量增速。因此,無論是從消納還是可開發風資源的角度,低風速風電都是打開風電未來成長空間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僅為個位數,要實現2030年達到20%的目標,任務依然艱巨。然而,現實問題是,水電可開發資源越來越少,核電建設周期較長且面臨安全壓力。與光伏發電相比,風電發電效率更高,佔用土地更少。因此,大規模發展風電就成為現實而有效的選擇,可為我國實現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非水可再生能源的目標提供有效支撐。

以往,我國風電建設的主戰場集中於風速較高的「三北」地區,但由於遠離中東南部電力負荷中心,缺乏足夠的長距離輸電通道和調峰電源,產生了嚴重的棄風限電問題,風電新增裝機也受到較大影響。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估算,要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佔比達到20%的目標,「十四五」時期風電新增裝機需要達到1億千瓦至1.5億千瓦。在「三北」地區風電開發出現暫時性困難時,中東部和南方區域低風速開發就顯得非常關鍵。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每年新增風電裝機穩定在合理水平,避免大起大落對行業造成傷害。

不過,與「三北」地區相比,中東南部陸上風電建設存在風速低、風資源分散、地形複雜、人口稠密等問題。要真正發展好低風速風電,首先要破除體制機制束縛。一方面,低風速風電往往呈現分散式布局,開發面臨著政府部門協調、徵地等難題。即便在技術層面可以實現平價上網,但發展速度依然受限。在此情況下,如何加強引導,提升地方政府對於發展「家門口的風電」的積極性,建立起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使風電在規則內有序發展,是當前的一項迫切任務。

另一方面,與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備案制相比,低風速區域分散式風電在項目審批程序上仍顯冗長,加上各省份分散式風電開發的規劃編制和電力消納研究嚴重滯後,導致投資低風速風電項目的企業來源單一化,多數為國有企業,社會資本缺乏參與開發的積極性。

2018年4月,國家能源局印發的《分散式風電項目開發建設暫行管理辦法》將分散式風電項目核准所需要的流程、時間縮短了約6個月,一定程度上激發了開發熱度。今後,除了在審批方面給予政策支持,有關部門還應在消納保障方面給予市場更多信心,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參與低風速風電開發建設。

要真正發展好低風速風電,還要不斷提升技術和運維水平,提高風資源利用率。一般情況下,低風速風電場風電利用小時數要達到2000小時以上才具有經濟性。這意味著,對於低風速風電開發而言,要保證最終的項目收益,從前端測風選址到設備選型再到後端運維,整個流程都必須比傳統風電開發更加精細。

雖然低風速風電開發問題仍然不少,但相信在國家政策、風機整機廠商以及開發商的共同推動下,低風速風電的未來將是星辰大海、大有可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低風速風電:平價時代市場潛力不可低估
    在近日於河南鄭州召開的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討會上,與會人士認為,中東南部風電開發大有可為,但仍然面臨著商業模式較為單一、生態環境保護遭遇「一刀切」、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等難題,需要產業鏈各方形成合力,共謀突破。低風速風電開啟高速發展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研究員朱蓉表示,中東南部地區以低風速風能資源為主,河南、山東、江蘇和安徽的風速隨高度增加較快,但仍屬於低風速資源。
  • 風資源沒有「天花板」 低風速風電能否喚醒風電產業「第二春」
    近兩年來,除了海上風電,平原低風速風電被認為是風電產業下一個「希望的田野」。未來,平原地區低風速風電能否再次打開風電產業增長的空間?低風速風電目前能否實現平價上網?產業發展還存在哪些瓶頸?為了回答以上問題,記者近日對全國首座整場大規模採用高塔的平原風場——湯陰風電場進行了探訪調研。
  • 風電行業「搶裝潮」:中低風速領域成「主戰場」
    但在平價政策之後,低風速風電項目的經濟效益如何,將再次面臨市場的拷問。中低風速市場加速「2019年,GE在中國市場籤下了1215MW的訂單,這些訂單將在今年底全部實現交付。」 GE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業務中國區總經理趙霖告訴記者,「今年會是GE陸上風電業務迄今為止在中國裝機量最大的一年。」
  • 風電項目前期工作要求愈加嚴格 大容量低風速平價風機挑需求迫切
    其實,在上個月,廣東一次性延期64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根據官方公布信息,主要原因是海事原因。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風電的開發邊界條件是越來越細,規矩是越來越多,在黨中央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國策指導下,綠色和發展如何協同,成為風電新能源開發與建設者們在奔往未來30-60目標道路上的新障礙。
  • 運達股份:本項目擬針對中高風速平價風電市場和低風速(高切變)平價...
    公司回答表示,為迎接風電平價時代的到來,本項目擬針對中高風速平價風電市場和低風速(高切變)平價風電市場,分別進行2個系列共4款新產品的開發。 系列一為5MW級智能型風電機組系列化研發項目,針對高風速平價風電市場的風能資源特點,開發2款不同功率等級、不同風輪直徑的5MW級智能型風電機組,並完成樣機製造、認證測試及併網運行驗證。
  • 中國海裝:專啃硬骨頭 玩轉低風速
    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低風速地區卻共同與中國海裝結下了不解之緣。  整體解決方案是王道  中國能建犁牛坪項目位於廣東南雄,該項目採用中國海裝H120-2.0MW風電機組。作為四類風區,低於5米/秒的平均風速、複雜的地形條件,加上不斷下調的風電電價,讓該地區風電場投資收益風險上升。
  • 穩中突破 智領未來——第二屆風電產業技術研討會成功舉辦
    來源:能見Eknower5月26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二屆風電產業技術研討會成功舉辦。研討會以「穩中突破·智領未來」為主題,聚焦風電技術創新和整體解決方案,旨在推動產業保持平穩有序發展。
  • 風電需求爆發 GE中國工廠忙不停
    而過去10年,我國陸上風電度電成本下降了40%,那麼與同為可再生能源的光伏行業相比,風電行業會走上同樣的競爭道路嗎?   「未來風電行業不會陷入價格戰的局面。」對此,趙霖給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他表示價格是供需關係的問題,如果明年整個市場需求有所下降,那對價格的壓力肯定會大一些,但價格壓力大並不意味著整個行業從業者就會陷入價格戰。
  • 30萬千瓦,全國最大規模高原山地風電項目順利併網
    在此情況下,綜合考慮建設條件、項目收益等綜合因素,子長風電項目選取了130米的輪轂高度、141米葉片作為最終建設方案。據了解,此次成功併網項目130米處平均風速約為6米/秒,相對常規的100米塔筒,此次選取的高塔筒能夠在電量方面提升20%左右。大機型減少了35公裡施工道路和30公裡集電線路。方案出爐,下一步的施工卻又是一大難題。
  • 三一重能:數位化與智能化賦能風電製造降本增效
    作為整機企業,我們希望加速這一進程,首先風電發展是個長跑過程,質量第一,只有穩定可靠、保證質量才能和產業鏈一起實現這個目標。其次,風電不僅要清潔,還要廉價,我們堅信風電可以和水電媲美,甚至比水電更廉價。未來行業的目標應該是協同風電質優價廉的平民化發展。」
  • 大功率樣機低溫吊裝成功 陸上風電加速創新迭代
    原標題:大功率樣機低溫吊裝成功 陸上風電加速創新迭代 12月8日,三一重能5兆瓦平臺產品在國家能源大型風電併網系統研發實驗中心(張家口張北縣)首臺樣機順利完成吊裝。該產品是目前國內首家首臺變壓器上置機艙的陸上最大功率產品。
  • 薛盛堂:大豐將打造國內領先海上風電裝備基地
    大豐區把海上風電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大豐區委宣傳部供圖人民網鹽城9月7日電(翟玉標)作為2020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重要組成部分,9月7日下午,由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和鹽城大豐區承辦的海上風電論壇開幕,來自新能源領域國內外機構
  • 柯文哲6名子弟兵將大有可為?港媒分析未來將大有可為!
    柯文哲6名子弟兵將大有可為?港媒分析未來將大有可為!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爐。柯文哲領導的臺灣民眾黨在臺灣立法機構的選舉當中拿下5席,一躍成為臺灣第三大黨,可以說剛剛臺灣民眾黨剛剛成立半年首戰告捷。
  • 風電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大!我國海上風電10年內將超過50GW!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約1200GW)以上。風電和光伏將是未來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形式,風電因為能部署到海上,因而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 GE在華第二座陸上風電生產基地投產
    記者 | 莊鍵1通用電氣(下稱GE)在國內的第二座陸上風機工廠投產,將生產為中國市場定製的低風速風電機組。8月6日,GE宣布其位於河南省濮陽市的亞太低風速生產基地竣工,首颱風電機組也在今天正式下線。GE的這座新工廠位於濮陽市下轄的濮陽縣,佔地三萬平方米,相當於四個足球場大小。該項目於去年9月動工建設,是GE在全球的第六座陸上風電工廠,也是公司在國內的第二座陸上風電生產基地。
  • 風電功率預測方法和準確性提升方案
    風電功率預測是指以風電場的歷史功率、歷史風速、地形地貌、數值天氣預報、風電機組運行狀態等數據建立風電場輸出功率的預測模型,以風速、功率或數值天氣預報數據作為模型的輸入,結合風電場機組的設備狀態及運行工況,得到風電場未來的輸出功率。
  • 來GE瀋陽風電基地找答案
    量身定製 滿足本土需求與其他地區不同,目前我國可利用的風能很大一部分是低風速資源(低風速地區一般被認為是風速在6到8米/秒之間,年利用小時數在2000小時以下的風電開發地區),約佔全國風能資源區的68%,具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如何能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以提升整體能源結構的綠色轉型?
  • 國內最高風電機組在廣洋湖畔併網發電
    國內最高風電機組在廣洋湖畔併網發電 2019-12-15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將開闢固定式海上風電市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菲律賓將開發本國首批 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表示,這些項目的面積和規模超過了最初的計劃。從長期來看,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Rosenberger表示,Triconti在菲律賓固定基礎式海上風電領域具有先發優勢,主要是因為菲律賓及其周邊海床的地形意味著合適的淺水區非常少。他指出:「淺水地區確實非常有限。相比之下,菲律賓的深水區佔主導地位,因此漂浮式風電項目擁有巨大潛力。」即使在菲律賓眾多島嶼之間的海域,水深也相當深。這意味著,從長期來看,菲律賓將主要是一個漂浮式風電市場。
  • 30萬千瓦科研示範海上風電場首個「風電單樁」中山馬鞍島交付
    對於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因地制宜地利用風力發電,非常適合,大有可為。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是推動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加快海上風電項目建設,對於促進沿海地區治理大氣霧霾、調整能源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