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0年12月的每日健康新聞報導,心臟病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佔2019年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而且死亡人數還在繼續上升。#心臟病#
中國去年死於心臟病的人數最多,其次是印度、俄羅斯、美國和印度尼西亞。法國、秘魯和日本的心臟病死亡率最低,比1990年低6倍。
該報告的作者分析了30年的數據,認為各國需要建立具有成本效益的公共衛生計劃,通過改變行為來降低心臟病風險。
在此期間,心臟病病例幾乎翻了一番——從1990年的2.71億例增加到2019年的5.23億例,心臟病死亡人數從1210萬上升到1860萬。2019年,大多數心臟病死亡歸因於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與1990年相比穩步上升。(缺血性心臟病是由動脈狹窄引起的心臟問題。)
去年,心臟病是全球960萬男性死亡和890萬女性死亡的根本原因。其中600多萬人死於30至70歲之間。
這項發現發表在12月9日的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
心血管疾病,特別是缺血性心臟病和中風,是導致殘疾和醫療費用上升的主要原因。
該研究發現,與心臟病相關的壽命損失顯著增加,與心臟病相關的殘疾的壽命從1990年到2019年翻了一番,達到3440萬。
由於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總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例可能會大幅增加,特別是在北非和西亞、中亞和南亞、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以及東亞和東南亞,那裡的老年人比例預計將在2019年至2050年翻一番。
全球心血管疾病總模式對臨床實踐和公共衛生政策的制定有著重要的意義。研究者呼籲加強對促進心臟健康和健康老齡化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