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NBA選秀大會將在本月19日進行,NBA官方表示已有23人退出2020年選秀。目前仍有86名球員參選,其中71人是大學生球員,15人是國際球員。
雖然今年是公認的選秀小年,但是對於許多球隊來說,選秀大會依然是積累天賦的最佳時刻。即便高順位選秀沒法得到建隊基石般的人物,但選到合格的角色球員,無論是自身培養還是成為交易籌碼,都會是不錯的選擇。
那麼,我們平時說的樂透籤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樂透一詞,來自英文lottery,本意是「彩票」,之所以用這個詞,是希望把選秀抽籤打造成一個彩票抽獎儀式,中籤的球隊有望「一夜暴富」,魚腩翻身,但同時也伴隨著「摸彩」失敗,從頭再來。
原本,NBA的選秀機制就是排名倒掛,誰最差誰就能擁有最優先的選擇權。但是衍生出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擺爛。想想前兩年的76人,再想想這兩年得到老鷹、騎士,在擁有樂透規則的情況下擺爛之風依然盛行,更何況之前呢?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1984年的選秀籤。當時爭奪狀元籤的是步行者和火箭,而這一年的狀元大熱早早就被奧拉朱旺鎖定。為了得到這位奈及利亞的潛力中鋒,火箭不惜整個賽季故意擺爛。
當時,火箭在前一個賽季剛籤下來未來的名人堂中鋒拉爾夫·桑普森,但他們依舊選擇將擺爛進行到底。畢竟對於管理層來說,一個賽季的好壞和未來十年的興衰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而同年參加選秀的,除了奧拉朱旺外還有喬丹和巴克利這樣的球員,因此跟火箭抱有同樣想法的球隊不少。當時《體育畫報》一篇報導的標題十分形象,名叫:「NBA樂透,放水1984!」
而當時NBA狀元則是通過擲硬幣的方式決出,最後火箭勝出。值得一提的是,前一年選秀籤下的中鋒拉爾夫·桑普森,火箭同樣是以扔硬幣的方式勝出,最終開啟了火箭的「雙塔時代」。
為了避免過度擺爛導致NBA兩極分化過於嚴重,1985年,斯特恩對於選秀制度進行調整,引入樂透機制。斯特恩將未進入季後賽的球隊一視同仁,將印有隊標的信件放入紙箱,進行抽籤。而進入了季後賽的球隊,則完全根據各自戰績確定首輪選秀順位的排名,戰績越好,排名越低。
這也就是樂透籤的由來,也就是說樂透籤是每年未進入季後賽的14支球隊專屬。而發展到現在,樂透籤也變成了概率論,也就是戰績越差獲得狀元籤的機率越大。戰績最差的三支隊伍概率14%,第四名是12.5%,14支球隊概率依次降低。
涉及到概率,這樣也就出現了2011年和2014年,騎士分別以2.8%、1.7%的概率抽中狀元籤,鵜鶘去年以6.0%的概率摘下錫安·威廉士。
而在選秀大會則有小綠屋之說,那麼小綠屋又是指什麼呢?
其實「小綠屋」並非一個屋子,而是選秀之夜的一個慣用名詞。通常來說,各隊球隊經理會在選秀前會投票產生一份名單,名單上新秀在經過NBA高管(通常是副總裁)確認後,將受邀進入小綠屋。
進入小綠屋的球員,他們可以有親友現場陪伴,親朋友好一起見證球員兒時夢想變成現實的時刻。而這些受邀球員則意味著選秀前景比較被看好,一旦他們被某支球隊選中,則有機會被記錄下當下的瞬間。
而小綠屋的球員人數一般會略多於樂透區球員的數量,從而保證一些球隊臨時更換人選等,但也會出現球員滿心歡喜趕往現場,但最後期望落空的現象。
比如曾經的小喬丹,選秀前本有機會進入樂透區,但是因為試訓期間的散漫表現,最終落到了第二輪第5順位才被選中。而他則是在現場坐了一整晚,看前面的球員一個個拿著球隊帽子站到臺上。
當然,今年的選秀大會不會出現小綠屋,畢竟整個選秀大會的都選擇在線上舉行。
分享、在看與點讚,至少汪要擁有一個吧(個_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