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冬至,民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冬至的習俗,比如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湯圓,你知道東山冬至有哪些習俗嗎?
說起冬至,東山人都知道它是吃「湯圓」和祭祖的節日。記得以前大人們常說那句「吃了冬至丸多一歲」的老話。節前「搓圓」、操辦的時候,一般會先煮一鍋來讓孩子們解解饞。
要說「冬節」吃湯丸也不是閩南獨有,以前在北方一般是吃餛飩,西北一帶多吃餃子,江浙這邊才吃湯圓和麻餈。其中蘇州人過節所吃的就是「冬至圓」,分為粉團和粉圓兩種,無餡又小的為粉圓,即泉州人所說的「冬節丸」。吃法有「甜」、「鹹」兩種,以放糖的甜食居多,加些芋頭、地瓜、橘皮作料。也有加入面線、肉片、海蜊等作成的鹹食。
拜床母
古時候人們飯後通常會特意地留下幾粒丸子,粘於門上和床邊,稱為敬門神與拜床母。祈求孩子晚上不哭不鬧,睡個好覺。大人要準備葷素五味和美味佳餚,是要紅色的湯圓,就焚香點燭,燒紙錢,甚至放鞭炮。拜床母也要有冬至圓上供,這次與清明節的祭祖,合稱為閩南的「春冬二祭」。
東山人吃丸子的節日,一般共兩次,元宵吃「上元丸」(年初的「頭丸」)、冬至食「冬節丸」(年末的「尾丸」),東山有的地方還會有「半年圓」的習俗,寓意著頭尾都圓滿,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團圓美滿!
古時候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就是「做雞母狗仔」,即在做冬至丸的時候,用做丸的米料捏成一些小巧玲瓏的動物和金錠銀寶等,動物的眼睛來自田野裡狗尾巴草的草籽,所以動物們煞是生動。做什麼動物,往往取決於家裡各個人的生肖或家裡畜養的動物。冬至時節,已進入農閒,當人們在盤點一年收穫之時,也難免要犒勞一下那些動物,除了做「做雞母狗仔」,亦有一些風俗,頗有意思。
冬至湯圓做法
和面
添紅
揉面
成團
捏面成形
擺盤待煮
最後,將湯圓放入薑糖水中熬煮即可,熬煮視頻吃貨慎入!
閩南冬至農諺
1、「吃冬節,上冬天;吃清明,下苦坑 」(意思是說冬至後,可以「貓冬」;清明節後,接著幹活);2、「幹冬節,溼節兜;溼冬節,幹年兜」(冬至時分不下雨,春節期間肯定有雨);3、「冬至百日六清明」(冬至106天後是清明,提醒人們不忘備耕);4、「冬至在月頭,嚴寒在年兜;冬至在月末,嚴寒正二月 」;5、「冬至前,米價長,貧兒受長養;冬至前,米價落,貧兒轉蕭索」。推薦閱讀
那些東山島冬至的湯圓君
秋藏冬補 | 正值食用海參好時節
東山人大帽山運來新鮮的「涮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