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彩的「文化盛宴」

2020-12-16 央廣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中國文化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文化消費早已成為我國消費升級的重要體現。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利用新技術、新渠道,打造文化發展新業態,推動文化產業提檔升級,不僅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同時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新需求的現實需要。

  對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各地文化資源優勢,豐富其文化內涵,定期開展文化旅遊惠民消費節、景區文化節、文化夜市節等活動,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幸福感和獲得感,讓人民群眾享受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文字/馬碩 漫畫/馬碩)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讓文化產業搭上高質量發展的「數字...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讓文化產業搭上高質量發展的「數字快車」人民論壇網  作者:馬 碩  2020-12-21 近期,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需求的時代意義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當前人民群眾的文化新需求中最為迫切、最為核心和最為重要的需求。同時,人民群眾的文化新需求也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的現實依據。文化消費能夠帶來更為持久和穩固的幸福感。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中國文化決定中國道路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王東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四個自信」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這些文化基因經過幾千年的歷史傳承和積澱,形成了我們今天治國理政重要的思想和智慧寶庫。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共產黨、中國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重大問題。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影響治理效率的文化因素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影響治理效率的文化因素人民論壇網  作者:王明進  2021-01-07 制度是深深嵌入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實之中的。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的「德」與「法」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自古以來便不是單純的文學載體,而是民族之精神所在、國家之力量所在。正所謂「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化與治理目的息息相關。中國之治的關鍵密碼蘊含在中國悠久的「德」文化與「法」文化之中,體現在中國之治的「德」與「法」之中。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深刻認識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深刻認識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意義人民論壇網  作者:  2021-01-16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胡智鋒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劉軍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實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全球治理中的拓展與應用,這也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為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給出的「中國答案」。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 | 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融入人民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人類文明中的智慧和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曾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點是不脫離民族特殊的生活生產方式,是民族個性、民族審美習慣的「活」的體現,所以人的傳承特別重要。近年來,各地都在積極組織開展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民眾生活以及社區教育當中。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年輕人的加入能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增添更多可能性,增強生命力。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的市域之維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作者:龐金友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進入21世紀,中國農村城市化、城市國際化、區域一體化進程加速,城市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迅速提升,大都市圈建設趨勢明顯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漫評|讓文化產業搭上高質量發展的「數字...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近期,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促進消費升級,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中國文化理論探索核心與建設經驗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範玉剛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文史部教授、博導在新中國70多年的輝煌歷程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三大重要理論成果。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群眾路線在國家治理中的豐富實踐
    ,創造性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工作,形成了國家治理的中國之道。在總體上,我們既積極擴大人民有序參與政治,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又努力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社會主義民主實質上就是群眾路線的政治運用和政治建制。這樣,就形成了政治治理的中國之道。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影響治理效率的文化因素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王明進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教授制度是深深嵌入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實之中的。一種制度只有與自身的歷史、文化高度融合,才能最好地發揮其效能。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近代中國,列強在瓜分中國的同時,試圖用西方文化中心主義挫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尊。國土安全與文化安全一體,缺一不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侵略與反侵略是一條明線,對本位文化的自戕與自衛之爭是一條暗線,兩條戰線的鬥爭都很膠著。由於歷史背景複雜,人物的政治立場、文化底色、價值取向、社會關係與之糾纏,對其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轉型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王君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有著密切的關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國家治理也是一種產品,只不過它和市場當中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不一樣,它是一種帶有公共性的產品。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網格化社會治理方式的歷史性及本質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王卓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導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強調在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過程中,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文化及思維方式推進創新基層「體驗式...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作者:李春成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導  我國無論在文化觀念上還是在治理實踐上與西方哲學「主客二分」對立的認知型思維相比,「中國文化及其思維方式,一貫講究『體驗思維』」。中式思維是一種「經驗綜合型的主體意向性思維」,慣常「物我一體」地以人的意向去體察萬物之道。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周邊外交理念的文化淵源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 阮建平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一個國家秉承什麼樣的外交理念,就會採取什麼樣的外交政策,因為它集中體現了這個國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考察一個國家未來的政策走向,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分析其背後的理念。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轉型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主講人:王君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有著密切的關係。  從中國的古代來看,主要有四種公共需求。  第一個公共需求, 就是「治水」。 這在以灌溉農業為主的經濟模式中至關重要。我國水利歷史悠久,從大禹時期開始就有治水的傳統。治水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圍繞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治水需要統一調配資源,會產生一種垂直分工的合作主義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