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證實新發現的迷你月亮是六十年代的火箭推進器

2020-12-14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今年9月份發現了一個神秘物體。如今這個神秘物體——代號「2020 SO」,已經成為地球的新一個「迷你月亮」。

根據NASA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山的紅外望遠鏡收集到的數據,以及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開展的軌道分析,NASA於12月2日證實,該物體是一枚60年代的火箭,來自於勘測者2號探月任務,於50多年前發射升空。

這張1964年的老照片展示了即將對接宇宙神火箭的半人馬號末級火箭。兩年後,一枚相似的半人馬號火箭曾用於勘測者2號太空飛行器的發射。這枚火箭如今被稱為2020 SO,現在是地球的一顆新的臨時迷你月亮。

2020年9月17日,科學家首次注意到這個物體,當時該物體正飛向地球附近。軌道模型很快表明,2020 SO的低速度和運動軌跡都有點異常。軌道模型還預測,地球將短暫地捕獲2020 SO,使其成為新的迷你月亮。11月8日,地球果不其然捕獲了這個不尋常的物體。12月1日,2020 SO抵達靠近地球的位置。再加上先前3個月對其運動軌跡的分析,NASA最終證實,2020 SO為早期太空時代的遺物:一枚半人馬號末級火箭推進器。

1966年,這枚火箭帶著勘測者2號太空飛行器奔向月球。遺憾的是,勘測者2號未能成功登陸月球,任務失敗。

科學家預期,這枚遺失的火箭將在2021年3月離開地球。

圖中展示了2020 SO於2020年11月8日為地球引力捕獲時的運動軌跡。2021年3月,該臨時「迷你月亮」將離開地球。

根據NASA的解釋,2020 SO之所以偏離原始軌道似乎是受到了來自太陽光的微小但持續的壓力。「太陽光施加的壓力雖然小,但卻是持續的,並且這種壓力對空心物體的影響遠大於實心物體。一枚使用過的火箭實際上無異於一枚空心管,表面積很大,但密度很低,所以它會更加容易地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被推離原始軌道。」NASA解釋說。

12月1日,2020 SO運動到非常接近地球的位置,距離地球僅3萬英裡(平均地月距離的0.13倍)。

1964年6月30日,宇宙神LV-3C半人馬-D發射升空。

今年9月份,天文學家使用口徑1.8米的Pan-STARRS1望遠鏡(位於夏威夷海勒卡拉)首次觀察到該物體,並將其命名為「2020 SO」。起初,在JPL的小天體數據中,2020 SO被歸類為阿波羅型小行星。

但是,進一步的觀測很快顯示,2020 SO具有一些使其不同於普通小行星的特徵。根據NASA/JPL的計算,該物體以每小時1880英裡或每秒0.84公裡的速度,與月球擦肩而過。對於小行星而言,這個速度實在太慢。

計算還表明,這個「低速小行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周期為1.06年,也就是387天。相對較低的速度,再加上和地球類似的軌道,都在暗示2020 SO或許是來自地球的人造物體。

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的負責人保羅·喬達斯首先提出,該物體可能是勘測者2號的火箭推進器。1966年9月20日,勘測者2號搭載宇宙神LV-3C半人馬-D運載火箭,從佛羅裡達甘迺迪角發射升空。該機器人太空飛行器是美國無人探月項目「勘測者計劃」中的第二個月球登陸器。

三天後,火箭中途校正失敗,一個引擎未能點燃,導致太空飛行器運動不穩並與地面控制失去聯繫。最終,勘測者2號在哥白尼坑附近撞毀。

勘測者2號模型

再回到這個名為2020 SO的奇怪物體。天文學家注意到,2002 SO的尺寸大約在6到14米之間,與宇宙神LV-3C半人馬-D火箭的尺寸相當,後者大約長12米。

2020 SO在11月8日被地球引力捕獲,預計將於2021年3月離開地球,重新繞太陽運行。在繞地球運行期間,2020 SO將「畫」兩個大圈。圖中央的藍點代表地球。白色圓圈為月球軌道。

那我們怎麼會弄丟一枚12米長的火箭呢?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的太空考古學家愛麗絲·戈爾曼表示,在可回收火箭得到應用之前,運載太空飛行器的火箭非常容易丟失。

2020 SO並非地球捕獲的第一顆迷你月亮。科學家已經證實過兩顆迷你月亮。一個是2006 RH120,在2006年到2007年之間繞地球運行;另一個是2020 CD3,在2018年到2020年之間繞地球運行。

當然,這也不是我們第一次將太空垃圾誤認為小行星。「WT1190F」是另一個被誤認為是小行星的物體。科學家在2015年10月發現WT1190F正在接近地球。它的軌跡顯示,WT1190F將在斯裡蘭卡附近的印度洋上空進入地球大氣層。

2015年11月13日,物體「WT1190F」進入斯裡蘭卡南部上空的大氣層。

2015年11月13日,當WT1190F在大氣層中分解時,科學家通過光譜學對其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告訴我們,該物體很有可能是太空飛行器或廢棄火箭上的一部分。(勻琳)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證實,第二個「迷你月球」
    科學家證實,第二個「迷你月球」     的發現並不是繞地球公轉的唯一天體! 地球的引力有時會意外地拖拉其他小天體在太陽系中「經過」,導致它們與地球軌道一起離開一段時間. 這種暫時與地球相遇的「小追隨者」也被稱為「迷你月亮」. 英國科學家24日在《天文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他們發現了一顆繞地球運行了近三年的小行星.
  • 強大的離子推進器將執行NASA的DART任務
    為了抵達這一雙星系統,DART將依靠功能強大的離子推進器,稱為NASA的進化氙推進器(NEXT-C)。(圖片來源:Naidu et al., AIDA Workshop,2016)發動機由兩個主要部件組成:推進器和動力處理單元(PPU)。NEXT-C正在為這次任務做準備,包括性能和環境方面的一系列測試。該推進器經過振動、熱真空和性能測試後,與PPU集成。它還經受了模擬的太空飛行條件:發射過程中的極端振動以及太空中的極端寒冷。
  • NASA證實神秘太空物體2020 SO是上世紀60年代的火箭助推器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在1966年用來發射「勘測者2號」月球著陸器的一個火箭助推器,已經回到了地球附近,作為一顆圍繞地球運行的迷你「衛星」暫時旋轉。當科學家在9月發現它時,他們將其命名為2020 SO。
  • Roadster 2將配置小型火箭推進器 火箭推進器隱藏於車牌後面
    據馬斯克透露,他想為新一代特斯拉超跑安裝小型火箭推進器,主要是想藉助該設備,提升車輛的加速度、最高車速、制動及轉向性能。他還在推特上寫道:「這類小型發動機或將使特斯拉車輛飛起來。新款特斯拉超跑的SpaceX選配套件將包含~10小型火箭推進器,可無縫配置到車輛周身,沒準真能讓特斯拉飛起來。」詳見正文。
  • 《最強蝸牛》火箭推進器怎麼獲得 火箭推進器作用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中火箭推進器是遊戲中的一件配件,屬於火箭的核心材料,對於修復火箭有重要作用,那麼最強蝸牛火箭推進器怎麼獲得
  • NASA加碼SLS火箭,計劃發射九次阿爾忒彌斯任務
    來源:NASA日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已經採取了下一步措施,建造更多的太空發射系統(SLS)固體火箭助推器,這些額外的推進器可以支持多達6次的額外飛行,這樣的話,阿爾忒彌斯(Artemis)計劃的任務就總計多達
  • NASA推出最強離子推進器,人類20年內登陸火星,馬斯克表示等不了
    雖然電推的推力很小,技術目前最強的離子推進器,也還不如一個兒童的力氣大,因此要靠電火箭將衛星帶離地面,是遠遠不夠的,還得靠使用化學推進劑的火箭。不過在太空中,幾乎沒有引力和主力的情況下,那就大大不同了。在太空中一個物體,你吹一口氣,都可能改變它運動軌跡。所以,包括離子推進器在內的電推進器,太空就是它們的主場。
  • 迷你世界更新!首個會飛的坐騎上線,新道具助大神獨創爆旋陀螺!
    最近迷你世界測試服迎來了大更新,不僅更新了兩個酷炫十足的新坐騎,還更新了三個道具方塊,據說有了新道具就能自主研發各式各樣的火箭飛上天了,事不宜遲,迷你世界小夥伴們趕快一起往下看吧!今日主題:迷你世界更新!首個會飛的坐騎上線,新道具助大神獨創爆旋陀螺!
  • 中國古籍中竟發現月亮的離奇記載,結果證實確實是!
    月亮是我們的近鄰,自古以來,多少悽美的故事,優美的詩句無不承載這人們對月亮的渴望。
  • 什麼是「迷你月亮」?短暫的「魅力」引來小型天體
    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地球未來或擁有一批太空「護衛」,是「迷你月亮」?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通過研究,科學家可以更好地了解這個「迷你月亮」的自轉速度和軌道特徵,證明其是一個自然天體,而非人造的太空垃圾殘骸。
  • NASA下注太空工程的未來:又見核動力火箭
    核火箭發動機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世紀40年代。不過,這次以核裂變和核聚變為動力的星際飛行任務計劃得到了新設計的支持,這些新設計更有可能使火箭升空。重要的是,核發動機只用於星際旅行,而不在地球大氣層中使用。化學火箭將飛船發射到低地球軌道之外。只有在那時,核推進系統才會啟動。
  • 聯合千餘企業研製近 10 年,NASA 最強火箭點火失敗,美國何時重返月球?
    其實,搭載阿姆斯特朗三人登月的火箭正是 NASA 大名鼎鼎的土星 5 號 SA-506 火箭,時至今日,它仍被稱為史上最強運載火箭系統。時隔半個世紀,NASA 再次將載人登月提上日程,雄心勃勃的「阿爾特彌斯計劃」(Artemis)由此提出。
  • 特斯拉超跑二代或安裝火箭推進器,馬斯克:我想讓它懸浮
    近日,馬斯克做客喜劇演員Joe Rogan的播客節目The Joe Rogan Experience,節目中他談到,他正在考慮使用火箭推進器讓Roadster實現懸浮。 此前,馬斯克就表示要使用SpaceX的冷氣推進器來提高Roadster二代的速度。 主推進器將會安裝在車牌照背後,拿掉車牌照就會看到後面有一個火箭推進器。 這就像是一輛貨真價實的007座駕。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但其實,還有一些「迷你月亮」,也曾經繞地球運轉,「任職」地球衛星一段時間後,飛向星際空間。  11月23日,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利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洛厄爾發現望遠鏡(Lowell Discovery Telescope, LDT)所收集到的數據,揭示了已知的第二個「迷你月亮」的部分特徵。
  • 等離子推進器--面向深空探索的次世代發動機(下)
    可以將其作為一種參考,因為,通過對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支持的主要聚變推進方案的研究發現,聚變火箭的研究和設計由來已久,種類繁雜,但相對於停留在設計層面的方案,有驗證實驗、有示範設備、有發展路線圖的方案才值得我們關注,畢竟設計歸設計,工程歸工程,拉出來遛遛才是真本事。來吧!
  • NASA科學家在土衛六大氣層中發現 「奇怪」的碳基分子
    來源: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理工學院(JPL-Caltech)/南特大學(University of Nantes)/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 NASA的科學家在土衛六泰坦(Titan)的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從未在其他星球大氣層中發現的分子。
  • 科學家揭示第二科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護衛」
    未來10年會發現大量迷你月亮【科學家揭示第二科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護衛」】何為「迷你月亮」?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行星科學與深空探測實驗室副研究員趙玉暉介紹道:「『迷你月亮』是指像月球一樣繞地球運動的、尺寸較小的天體。從動力學上講,它處在繞地球運動的軌道上,受到的主要作用力為地球的引力。」
  • 揭開特斯拉火箭推進器的秘密
    這張圖其實中間部分是標準的量產數據,而最後一列是選裝了空氣推進器的配置,憑藉SpaceX的推進器,新款Roadster毫無疑問能拿到全球加速最快量產車的頭銜。憑藉SpaceX的「火箭」推進器,新款特斯拉Roadster便擁有了可以百公裡加速1.1 秒的恐怖加速能力。馬斯克曾發文表示,SpaceX推進器開啟的時候,能讓 Roadster 保持懸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