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餐發展走向何處?這裡有一份深圳經驗……

2020-12-17 團餐謀

放眼團餐市場,深圳團餐在推進團餐標準化、智慧化與營養化建設、樹立行業標杆、打造食安規範機制等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

11月9日,由團餐謀主辦的「智造品質新團餐」2020年團餐年度論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深圳市團餐行業協會會長張北京也介紹了其中的經驗:

以下內容由團餐謀根據演講實錄整理:

團餐百強企業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5.4%

讓我們回顧一下團餐行業的發展軌跡與發展歷程。

第一階段,團餐發展的初級階段是傳統時期大食堂階段。以大食堂的形式供餐,主要特點是食堂員工是自身單位的職工,以我國溫飽型飲食階段對應,菜品以大鍋飯為主,餐單變化少,很難講究美味可口,營養搭配。

第二階段是萌芽發育階段。90年代初,部分餐飲企業拓展外賣業務,送餐企業應運而生,衛生條件不講究,價格低廉的飯盒快餐形式也曾經流行各大城市。

第三階段是成長期發展階段。隨著商務寫字樓大量崛起,為團餐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外來團餐理念的導入刺激了團餐的發展,使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第四階段是轉型期市場發展階段,團餐社會化、市場化、企業化成為主旋律,專業團餐公司應運而生,團餐市場開始成熟直至目前達到充分地競爭階段。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起,全國團餐百強企業主營業務有:學生食堂、企業食堂、機關食堂、醫療機構、學生營養和老齡配餐等。其中學校、企業和機關食堂是百強企業重點服務的領域,百強企業市場的佔有率達到85.4%。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加快和會展業的快速發展,我國養老配餐、外送外費等新興團餐業務也在逐步增多。

深圳本地團餐100多家,

佔深圳整個餐飲業的45%

目前深圳團餐企業的一些領導企業有100多家,其中龍頭企業有45家。深圳團餐產值佔到深圳整個餐飲業的45%,深圳團餐企業每年為深圳政府機構、學校、幼兒園、醫院、寫字樓、工地、工廠共計865萬人次提供集體供餐和配送服務。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團餐業務在今年市場份額和市場規模都將再創新高,接近1.7萬億元,相當於佔據了餐飲的1/3的細分行業。

團餐行業目前存在幾個痛點:

一是如管理方式落後;工作效率低;溝通不及時;人工成本高;一線從業人員高齡化嚴重,員工們很難應對系統化地制度,規範標準和操作應用,我們需要把它圖片化、標識化、顏色化,讓員工做到操作簡單。

二是後廚管理難的問題。因內外信息流不夠及時,缺乏精細化的管理工具,包括損耗控制指標、科學崗位考核制度。

三是採購管理難,因內外信息流不通不及時,沒有專業的採購數據、統計分析,缺乏專業的管控和統一的標準管控。

四是客戶管理難的問題。由於團餐客戶集體相對固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消費,這對於我們菜品設計和費用有一個相當高的要求,客戶管理是菜品管理的前提。

五是供應商管理難。在沒有戰略合作夥伴之前,對於供應商的價格管理以及對於供應商的考核工具就無從入手,這五點難是團餐同行存在的普遍問題。

品牌塑造方面,團餐人存在意識問題,大部分企業品牌塑造意識薄弱,在品牌方面沒有佔據客戶的心智,品牌力低下。在品質方面,由於食材原料的來源渠道眾多,加上工藝上的不規範,以及人員對於食品安全理解程度的不同,還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問題。再加上團餐行業發展迅猛,團餐企業數量眾多,同質化現象嚴重,競爭壓力大,原材料飛漲,用工成本過高,導致利潤空間狹小的問題。

團餐行業提出了新需求

第一,以前的消費者對於品質的要求只是關注到色、香、味、形,現在的消費者在關注色、香、味、形的基礎上還要關注食材的來源是否做到從農田到餐桌,所以對於品質的要求就排列順序,首先是安全,其次是美味,之後是營養,最後是衛生。

第二,對待服務模式上也有了新需求。團餐企業必須做到多元化、階梯化、差異化、個性化,希望準入的團餐企業既有實力,既能提供高端的服務品質,也能滿足大眾的基礎需求。

第三,就餐環境方面。就餐環境必須有品質化,一方面提供員工的舒適度,另一方面對於甲方廣納賢才的招募也起到作用。

第四,在產品需求上也要有根本的改變,團餐的品類要與社會的品類看齊。不僅要具備社餐產品的豐富度、美味度,還要同時保留團餐的低價特徵。

第五,感覺方面的新需求,由於顧客的複雜化和多元化,消費跟著感覺走,要求產品不僅在色彩塑造上抓住消費者的第一視點,也讓消費者產生物超所值的愉悅感和滿足感。

第六,服務方面體現個性化和人性化措施,才能滿足80、90後消費群體。

團餐未來發展要實現升級趨勢。

第一,管理思維升級。要從以前的人管人模式升級為智慧化,物聯一景關係,操作規範、著裝規範和衛生規範,一旦出現違規,物聯繫統將會實時提醒和警告。升級依託於物聯網科技資料庫實現信息融合,查詢監控團餐企業,可以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的食品安全體制,並形成有效的食品安全預警機制,形成團餐企業生產銷售的閉環,以保證每個企業可以向社會提供優質的放心食品。管理思維升級可以讓企業在未來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也可以為團餐企業的未來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第二,知識迭代升級。由於餐飲業和團餐領域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加上一線從業人員高齡化嚴重,我們員工很難有標準。隨著5G的到來和普及,物聯網的實施監控和智慧預警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是迫在眉睫。數位化運營管理思維是每個人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唯一法寶。

第三,模式升級。模式升級才能化解高成本壓力。從成本構成方面,原材料成本上升,開源節流壓力增大,工資成本上升和社會保障水平提高等所帶來的成本提高,已成為發展的大趨勢,以犧牲經營規範和勞動力福利獲得低成本資源和廉價勞動力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團餐企業自有模式升級向產業價值高端延伸才能夠消化經營成本上漲的壓力。

第四,有一些團餐企業落後的業務模式已不能適應激烈市場競爭的要求,甚至危急到企業的生存,不升級就有可能被市場淘汰。因此,當前某些傳統團餐企業的升級也是生存倒逼之下的升級,只有加快模式升級,服務模式要從被動式服務觀念升級為主動的服務意識,生理需求的消費轉變為情感的消費;產品模式要從以往單一的產品結構升級為多元化、特色化的產品品類;營銷模式要從以往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新媒體渠道,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才能使團餐企業真正擺脫困局並具有持續競爭發展的能力。

相關焦點

  • 深圳團餐企業家考察團來到越南 「一帶一路」助力深企尋找商機
    日前,由深圳市團餐行業協會與益海嘉裡餐飲發展深圳分公司主辦的「中國團餐 深圳模式 一帶一路 服務全球」考察團一行人來到越南,相繼參觀了富士康河內工廠和益海嘉裡胡志明市工廠,與當地企業交流團餐發展經驗,介紹深圳團餐的先進模式,尋找海外合作的機會。
  • 用社餐「姿勢」打開團餐?11月9日,與餐飲人共同開啟頭腦風暴!
    11月9日,由團餐謀主辦的「智造品質新團餐」年度團餐大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經過一個多月的籌辦與策劃,我們的年度團餐大會已經做好準備。餐飲人的年度思想盛宴、大佬們的話題分享,數千餐飲人的集體頭腦風暴——即將開啟!
  • 中國飯店協會發布《2020中國團餐發展報告》
    近日,在中國飯店協會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中國團餐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飯店協會團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何娟發布了《2020年度中國團餐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從中國團餐行業整體發展歷程及現狀、2019-2020團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2020團餐行業發展趨勢展望以及團餐百強企業案例分析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 《2020中國團餐行業發展報告》發布,五大展望「預言」中國團餐發展...
    11月9日,團餐謀發布了《2020中國團餐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詳細解讀了各線城市團餐企業經營發展現狀、疫情對團餐企業的負面及正面影響,以及中國團餐的信息化、品牌化發展情況,最後對中國團餐市場的未來提出了五大展望。
  • 走訪實錄|做學生營養餐,這家團餐企業不走尋常路
    深圳同樣是餐飲創新熱土:喜茶、奈雪的茶、樂凱撒、探魚等新銳餐飲品牌層出不窮;佔據餐飲業46.8%市場份額的團餐市場上,有1500多家團餐企業,每年為深圳政府機構、學校、幼兒園、醫院、寫字樓、工地、工廠共計865萬人次提供集體供餐和配送服務。敢闖敢幹、創業創新,是深圳的企業特色。我們在走訪譽興集團的過程中,對此印象深刻。
  • 團餐應該如何運營?觀麥與您相約第四屆食材供應鏈論壇
    而像團餐也是一個近幾年才有的概念,那麼像團餐企業的話,應該如何運營發展呢?作為小白的你真的適合投入這一行業嗎?一、注意供應商的選擇現在的供應商質量良莠不齊,看到小白就會想坑你,前期給你看的時候產品是比較好的,但實際上當你真的看到產品收到貨的時候,顧客就會不太滿意菜品的質量。
  • 開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召開全市團餐量化分級工作會議
    市場監管網-市場監管專版訊(馬磊 通訊員 韓吳琦)12月16日上午,開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全市團餐量化分級工作會議。開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郭振啟,餐飲食品科科長馬雙陽,各縣區分管副局長及食品股長,市團餐協會主要領導,各配餐公司負責人參加會議。
  • 團餐升至萬科戰略,房企開「食堂」的陽謀
    也正是由此躬身入局,使得萬科的團餐業務積累了完備而先進的經驗。在產品上,據資料顯示,「第五食堂」能夠為社區居民提供一日五餐,包括活力早餐、營養午晚餐、悠閒下午茶、饕鬄夜宵。每餐提供菜品達20個以上,菜品總數多達600多種,餐餐不重樣,月月有新品。
  • 2019-2020中國團餐產業細分市場運營及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而西北、東北與西南區域受商業經濟發達程度、人口密集程度與教育發展程度的影響分布較少。iiMedia Research(艾媒諮詢)數據顯示,約半數食堂餐受訪用戶認為食堂距離近且出餐快,價格優勢明顯,但品相、口味和擺盤等需要改進;而企業用戶中,有過員工團餐、企業自助餐、活動餐等團餐經歷的受訪者超過25%。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團餐作為某種形式的員工福利,未來的市場需求會逐漸擴大,團餐市場將持續發展壯大。
  • 社餐企業跨界團餐水土不服 滿客寶智慧食堂解析如何做好萬億市場
    行業發展過程中,入局出局往往是常態,跨界企業或品牌若想在團餐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具備一定的雄心壯志,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智慧管理系統同樣必不可少,這將對企業發展版圖起到關鍵的助攻作用。社餐組團跨界「水土不服」,團餐業務模式真那麼難適應?
  • 團餐品牌「小食代」,這個小吃品類能否C位出道?
    團餐謀原創內容作者|微雨團餐小吃品牌化進程,是整個行業最為關心的現象之一。無論團餐企業還是小吃品牌,誰能發現其中蘊藏的變革與機會,誰就有可能脫穎而出。日前,由團餐謀聯合禧雲世紀品牌發起的「以創新為核,引爆團餐品牌力」TOP食團餐品牌評選活動中,大量優秀的小吃品牌參與到活動中來。團團梳理發現,不少品牌是以米粉這個品類切入市場,完成升級,並且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米粉幾乎是南方人生活中的「必需品」,說南方人天天「嗦」粉也不為過。
  • 安溪團餐行業協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座談會廣州召開
    本報訊 11月6日,由中膳國際團餐產業聯盟牽頭、聯合40多家安溪團餐企業共同發起的安溪團餐行業協會籌備委員會成立座談會在廣州中膳集團召開。中國食品報社黨總支書記、社長黃國勝,中膳團餐聯盟主席黃金盾,中膳團餐聯盟理事長李力強,中膳集團執行董事黃智勇,中膳集團主發起人張偉來,安溪縣藍田中學校長池國益,安溪縣藍田中學副校長唐文集以及41家安溪知名團餐企業代表出席座談會。會上,李力強闡述了福建安溪團餐發展現狀現狀以及行業擬成立的背景。
  • 2021年,鄭州團餐將做好九件大事!
    當天 ,鄭州市團餐行業協會會長閆玉昌作2019——2020年協會年度工作報告,並作財務工作報告。據介紹,鄭州市團餐行業協會成立於2019年7月,成立時有會員40餘家,如今已經發展到101家。在今年疫情期間,除了昌盛餐飲等企業保障鄭州岐伯山醫院的建設及日常後勤,協會成員單位共捐款32.5萬元。
  • 武漢知名餐飲企業闖進團餐市場,明年有些食堂可以吃到武昌魚
    武漢團餐市場規模超200億元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江夏區一片2000畝的農場,新鮮的茄子掛在枝頭,露天的田地裡成片的紅菜薹待摘,不遠處還有養殖生豬和肉牛的區域。「這裡的農產品都是直供加工廠和酒樓,為明年開始的團餐需求做準備。」
  • 2019年度盤點(中國團餐十強好來客集團)
    感謝每個員工的辛苦付出和不懈拼搏,感恩每個給予我們關心和幫助的人們,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每一次努力都將留下痕跡,每一個精彩瞬間都將被銘記。一份大事記盤點,讓我們一起共同回顧2019,走過的足跡。1、好來客榮獲中飯協「2018年度中國團餐百強企業」2019年1月11日,雲集團餐及供應商行業各個領域精英的「東方優品第四屆中國團餐大會暨中飯協團餐委換屆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盛會發布了中國團餐行業榮譽榜單,廣東好來客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榮獲「2018年度中國團餐百強企業」。
  • 陸續復工下,「香餑餑」的團餐
    近日,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市有1387家餐飲門店可提供工作餐,包含眉州東坡、嘉和一品、宏狀元、霸蠻、東來順等。「刻板」的團餐業態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團餐市場整體收入1.28萬億元,佔國內餐飲市場總收入的30%,是外賣市場規模的3倍。
  • 為什麼70%的團餐龍頭企業選擇了智盤
    除了百勝中國、金拱門、海底撈等餐飲品牌穩居百強外,這幾年勢頭強勁的團餐企業,也有10家闖入榜單。數字轉型,變革中闢新路儘管我國餐飲行業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經營壓力、食材浪費、人工成本等矛盾不斷激化,但危中有機,不少團餐龍頭率先將數字轉型付諸實踐,在變局中闢新路。
  • 團餐品牌化轉型升級:下一步怎麼做?
    團餐謀與禧雲國際聯合發布的《中國團餐行業品牌檔口發展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過去,由於整個市場競爭格局分散,行業標準化、規模化程度極低,以及企業對於新技術、新服務以及智能化設備的接受能力較低,自身升級改造「力不從心」等等,整個行業品牌化轉型升級進程緩慢。
  • 致敬團餐勞動者!你們是團餐最美的「後浪」新勢力
    原創|團餐謀自古誠實勞動就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品格,也由此凝結成了中華民族的底色。「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句唐詩就有借辛勤勞動的蜜蜂,讚美 誠實勞動的品格,以及暗喻對不勞而獲者的痛恨和不滿。
  • 團餐行業1.0時代腰斬,運營變革真的來了?
    團餐2.0時代與整體餐飲行業的快速發展態勢保持一致,行業在進一步促進市場規模擴大、 保持高速增長的前提下,以市場化、產業化大眾化、信息化作為自身的產業轉型升級與突破方向,實現從初級粗放型向多元精細型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