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木偶,你會想到什麼?通常會想到捷克吧!可以說木偶是捷克的靈魂,捷克是木偶的故鄉。
你到了捷克旅遊就能深刻的感受到,這裡大街小巷總有一些看似神秘久遠而又充滿靈氣的SHOP,它們天花板垂著閃耀的銀線,絲絲縷縷之間滿是人偶:國王、王后、騎士、公主、廚師、軍官、乞丐、醫生、護士、巫師、巫婆、海盜、警察,或者胖胖的好兵帥克,劫富濟貧的名醜「喀什巴萊克」,長鼻子匹諾曹等等,應有盡有,實在讓人眼花繚亂。
或許你只是曾經子在很小的時候對木偶感興趣過,但是你總是要聽過匹諾曹的故事吧,它充斥著小編的整個小學時代。
關於木偶的誕生,它的歷史還是很悠久的呢~~~
最古老的木偶據說是源於大約3萬年以前,可以尋到的最早書面記錄是在公元422 年的印度。嗷~~~~~印度果然是個神奇的國度,怎麼啥的起源都跟它能扯上關係?
不說印度,只說捷克,木偶可以追溯到中世紀,雖然歷史不是那麼那麼的悠久,但這絲毫撼動不了捷克人對於木偶的狂熱喜愛。也正是珍重狂熱,才賦予了木偶靈魂!
原因很簡單:對於自己種族的保護,給予自己民族自信而延續的希望。看似有些「帽子」太大,但往往這些不引人注意的「小動作」,保護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
故事是這樣滴:「15世紀初,隨著羅馬教庭將捷克宗教改革先驅揚·胡斯(Jan Hus)作為異教徒處以火刑,雙方的矛盾激化至頂點,從而爆發了16世紀初的白山戰役,捷克宗教改革勢力被擊敗。此後,哈布斯堡王朝的天主教勢力開始了對捷克三百多年的統治,捷克不僅徹底喪失了主權和土地,民族文化也幾乎全部被消滅:德語替代捷克語成為官方語言,人民被迫改奉天主教,劇院只能上演德語劇目……捷克人擔心自己民族的語言會因此而消失,於是,在民間偷偷用捷克語來表演木偶劇逐漸成為捷克人建立民族自信的重要工具,大人們時常在自家桌上為孩子們表演木偶劇。 」
自此之後,木偶劇之風從此時悄然興起,大批量的人們開始從事木偶劇演出,這類人包括了各行各業分流出來的人:被開除的軍人、教師、小販成了最初的民間藝人的主力軍。雖然這些木偶藝人常常食不果腹,甚至淪為乞丐,但他們堅信這種娛樂能給苦難中的人們帶來歡樂與放鬆。時間慢慢推移到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末,木偶藝人的足跡遍布捷克的城市、村莊、小鎮。而木偶劇也就漸漸成為了捷克人最受歡迎的娛樂活動,而這些藝人們也有了自己固定的表演場所:木偶劇院,也開始遍地開花,從鄉村小廣場延伸至客棧酒館以及農舍民居。木偶作為民族重生的見證者也就成為了捷克人民族精神的寄託,這個木偶劇自然而然的也就成為了捷克人心中的靈魂劇!
既然是靈魂,那自然有傳承靈魂的匠人,他們一直延續著歷史的精神,將木偶的製作精雕細琢後,附上靈魂,才會栩栩如生。雖然說現在有很多木偶已經是機器加工生產。
大師——Jiri Trnka
Jiri Trnka——享譽世界影壇的木偶動畫家、傳統的木偶手工藝人,優秀的木偶劇作家。 1912年出生於捷克Plzen,1969年卒於布拉格。他一生創建自己的木偶劇院、動畫工作室,帶領傳統的木偶藝術形式邁入另一個頂峰。
遺作《手》
神劇——Don Giovanni
至今都是布拉格最受歡迎的木偶劇目,是被稱做「歌劇中的歌劇」的《唐璜》(Don Giovanni)。只是如果你沒有歐洲歷史墊底,可能不是很能適應這個劇目,但是外行看熱鬧吧!最這個可是由莫扎特創作,從1787年一直延續到現在的木偶劇,200多年來其炙手可熱之勢亦未曾改變過。而且1787年10月29日,《唐璜》在布拉格首演,莫扎特親自上臺指揮。
介紹個大概劇情:「脂粉客唐璜毫無道德可言,厚顏無恥,但又勇敢、機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放縱地誘惑女人,但從殺死安娜的父親開始,情場屢屢失手,最終被鬼魂拉進了地獄,面對死亡的審判。渾厚誘人的低音、迷人的小夜曲、平實的宣敘調、晦暗的情慾,以及力行詭異戰慄的悲劇場面,明、暗世界交錯。」這裡小編強烈建議回家自己惡補《唐璜》這本書。十之八九不容易領會精髓,但只看皮毛還是可以湊個熱鬧!
《唐璜》木偶劇在捷克國家木偶劇院演出已超出2000場,但依然是場場爆滿。影響力可謂深厚!
這些精美的木偶承載了太多的歷史,它們的誕生從雕刻、裝組、上漆、度身造衣,它們的頭、手、腳先以石膏成型,以及彩筆描畫著色,都承載著工匠以及民族的氣息在裡面。所以,當你再到布拉格的時候,別光顧著拍照扮漂亮,去看個木偶劇,順便買個木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