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元形意太極門」創始人、掌門人馬保國,自吹在英國時,一天裡打敗了兩名年輕的歐洲搏擊冠軍後,醞釀炒作了三年之久,在經歷了「撥打妖妖靈」風雲後,終於從110一步躍升至120——被30秒打倒3次而慘遭KO!
在對此公案的評論中,來自武當派傳人的陳師行道長,顯然說話很有分量。
不過,他的長篇談話一下來,就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如比賽方給出的馬保國年齡是68歲,而他的對手年齡則是49歲!可是,陳師行卻上來就如此說:
「首先,這個對抗是不公平的!(馬老師)七十歲了,和這個二、三十歲的小夥子對抗,這肯定是不公平的!——哪怕是一個專業的散打運動員,到了70歲上擂臺,他能打贏誰啊?誰也打不贏!」。
「在我們同行來說,對馬老師這種精神,是表示讚揚的。或許從某一個層次來講,他也是對傳統的一種弘揚。他告訴人們,上了年紀就不要上擂臺——拳怕少壯,這是不變的箴言:無論你多能打,上了年紀誰都打不過,所以,打,就像花一樣會謝掉;這是我一直在強調的」。
「我們認為,武學的修為,是人生的修行,很漫長,爭強好勝最終都會敗,只有戰勝自己,才能做常勝將軍」。
「我看過馬老師他的演講,他也講過:我沒殺過人,但是我殺過豬——但有些宣傳方式,我覺得有些過了。因為傳承傳統武術,還是需要接地氣」。
「對於他能不能打?我認為,他不具備能打的條件,因為,他練功只練了太極系列,他沒有練功力拳——我們認為一個能打的人,一定是他練太極的同時,還要練相應的功力拳,沒有功力拳作支撐,太極的四兩撥千斤、借力打力都是空的。所以,他上擂臺,最基本的姿勢都沒有出來,沒有還手之力,這是肯定的」。
「為什麼明知輸,還要去應戰?可能是主辦法的想法,也有可能是其它的原因。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這場武術表演就好了,不要有特別大的好奇!」
「從這裡,我們不能得出太極就不能打,散打就一定厲害,不能這樣看!——世上沒有最厲害的功夫,只有更厲害的人!……」
觀察陳道長對馬保國的評論,不難看出幾點:
其一,作為武林同行,顯然是利益共同體,總體上,陳道長明顯在竭力為馬大師粉飾一下,不讓其顯得那麼丟人現眼。
比如,陳道長「護犢子」心態下,竟妄稱馬保國的對手,只是「二、三十歲的小夥子」,這顯然跟賽事方給出的資料不符——對手的年齡,到了陳道長這兒,年輕了一半還多——陳道長的意思或許就是,馬大師比對手年老了四、五十歲,輸了也沒啥,且還顯得極為不公平!
不過,假設陳道長說的年齡是真的,可是,馬保國曾稱:他一天之內,打敗了兩個年輕的歐洲搏擊冠軍呢?馬保國說他只用一根手指頭,就能打敗230斤的年輕大漢呢?馬大師更稱他可以唱著歌兒破裸絞;以及手掌心練出了前無古人的太極總開關之肉球呢?——這些,陳道長估計就給馬大師圓不了吧?
其二,陳道長一邊說讚揚馬大師老當益壯上臺的精神,一方面又稱這麼大年紀了,「拳怕少壯」必輸,不該上擂臺——這顯然有點自相矛盾吧?
你們這些在後面的看客:到底是想讓馬大師上擂臺呢?還是不上擂臺呢?如果上擂臺他贏了,就是咱們大家都贏了?就是馬大師所言的「為傳武正了名」;要是輸了,那是馬保國自己不自量力,只是個人輸了。
其三,陳道長稱:馬保國輸了,並不代表太極不能打,也不代表散打就能打——「世上沒有最厲害的功夫,只有更厲害的人」,這話,確實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
可一個個大師前僕後繼地倒下,到底這太極能不能打呢?那個能打的太極大師,又在哪兒呢?為什麼不能出來證明一下?哲理只在嘴皮子上,這跟武術還是有一定的脫節吧?
其實,陳道長作為傳武的利益攸關者,他顯然一句也沒有言及此前的這些年來,他口中的那個「馬老師」,所吹過的那些氣勢磅礴的大牛!
當馬大師狂吹高歌時,陳道長們沒有一個人出來說話的,不敢、不願也不會揭發馬保國這樣的「一個小時收學費1000元」的大師;但當這些大師自我洗腦,把自己給忽悠上了擂臺,給打出原形後,傳武中人,卻在竭力為這些騙子大師辯解和洗白——其實,這種自我維護的利益機制,才真的是害了當代傳武!
【原創作者/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