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用自己的熱情、專業、活力,活躍在大運場館、U站、紅綠燈下、大街小巷,出色完成了大運志願服務工作。
大運落幕,精彩繼續。深圳大運「不一樣的精彩」,不僅讓與會的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和官員稱讚不已,也讓世界不禁驚嘆。
志願者永遠是大運會裡最亮麗的風景之一。剛剛閉幕的大運會上,南山共有17萬名志願者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官員、運動員和遊客提供服務。南山志願者用自己的熱情、專業、活力,活躍在大運場館、U站、紅綠燈下、大街小巷,默默無聞地服務賽事,提供諮詢,維持交通支持,維護社會治安。他們是大運會永遠的「天使」,他們的故事永遠值得我們記錄。
楊斌:
服務大運,他忠孝未能兩全
楊斌是大新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負責大運志願者工作,半年多來,他把業餘時間都奉獻給了大運。
從今年三月開始,圍繞迎大運,楊斌組織了師生、家長聯合社區和環衛總站等相關單位,開展「我用『三禮』迎大運,紅領巾進社區」、交通文明勸導活動,籌備學校對接U站的報名、籌備、培訓等工作,組織拍攝《城市U站志願者的一天》培訓視頻,在全市推廣。
5月31日,就在拍攝《不一樣的精彩——城市U站志願者的一天》的緊張時刻,傳來噩耗,和楊斌感情深厚的小舅去世了,因工作問題,他沒能回去。6月27日,噩耗又至,他敬愛的大舅病逝。此時正是全區U站準備啟動的關鍵時刻,他又無法脫身,沒能回去送舅舅最後一程。緊接著,外婆病重……直到7月13日,在U站順利運行後,他帶著愧疚的心情登上了回雲南大理的飛機,去探望病重的外婆,去祭拜逝去的親人。一個星期後的7月20日,他就返回深圳,繼續他的U站志願服務。
周吉:
我身體好,能頂得住
周吉,留仙小學少先隊輔導員,一個愛笑的女孩。五年工齡,七年黨齡。
4月接到大運動會招募志願者的通知後,周吉又激動又興奮,早早就忙開了。定方案、發通知、開動員會、收集信息、整理材料、上報數據,一系列前期的準備工作被她有條不紊地推進。最後,全校的志願者報名人數大大超過了規定人數的三倍,出色地完成了志願者招募任務,這對於周吉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安慰,更是一種鼓勵。
進入6月,籌備工作緊張又繁忙。周吉在U站和街道之間往來不斷,領資料,搬物資。有一次,他去領取志願者服裝,由於當時學校已經放假,沒有校車接送,到街道辦領取了服裝後,他自己把一百多件志願者服裝分批搬回到U站。街道辦的工作服人員都不忍心,勸她請人,可是她笑著說:沒事,我能行。
7月1日,U站正式啟用,周吉站在了第一天的第一班崗上。7月已經是學校的放假時間,除了輪流來U站值班的老師以外,其他老師都放假回家了。她是家裡的獨生女,只有寒暑假才有與爸爸媽媽相見的機會。今年暑假,爸媽已多次電話問她何時回家,她總是說等忙完大運就回家陪爸媽。這一等,兩個月的假快結束了。好在爸媽支持,讓她的內疚少了些,工作的勁頭更足些。8月,大運會的腳步臨近,她工作也越來越緊張。她組織了100多輛車參與綠色出行,策劃U站武術特色活動,還要安排U站工作,放假調整困難,她就一再自己頂上。她說:「不管怎麼樣,堅決不能讓U站有空缺。」整個大運會,她已經連續頂了8個班,問她累嗎?她就會笑著說:「還好,我身體比較好,能頂得住。」
林東:被曬成「黑人」也不言累
林東,大運南山賽區一名平凡的志願者,在今年的大運U站服務中,他以驚人的毅力和滿腔的熱忱,給大運會提交了一份志願者完美的答卷。
林東雖然身材瘦小,可不管是獨立準備U站啟用物資,還是每天開班收班的搬搬抬抬,他都是自己埋頭去做。有幾次收班時,遇著大雨,他總是細心地讓女生在旁邊避雨,一個人來回將所有東西搬回存放點。擔心別的班次志願者抬不動東西,他還主動拿出自己家的拖車放在U站使用。
林東很黑,朋友們常常開玩笑說他「是非洲來的」。其實他原本不黑,但每天花一個小時的時間趕到U站,再在大太陽下堅持服務4個甚至是8個小時,2個月下來,他比誰都黑,成了名副其實的「黑人」。
U站開始投入服務後,初期到位的志願者比較少,林東總是主動調整自己的工作時間,儘量抽時間到U站值班。有一次,他連續幾天,除了工作以外的其他時間都在U站服務,由於長時間工作,林東暈倒了,他中暑了。站長著急了,下令海雅U站每天最多給他排一個班,可林東又跑去報名文心一類U站,就這樣,他每天在這邊服務完馬上就趕往另一個U站接著服務。每天大家都能看到他真誠的笑容,每次的特色服務活動也總少不了他忙前忙後服務的身影。每天他都在值班,每次來服務了就不捨得走,有時候記錄考勤的副站長都很奇怪,為什麼別人一個班是4個小時,林東的一個班卻是5個甚至6個小時才下班呢?
自5月份U站試運行到7月份正式開站以來,林東再沒有陪妻子逛過一次街,服務了那麼久,也沒有時間帶家人參觀過一次大運場館,整個暑假,3歲的孩子連爸爸的面都沒有見上。他經常說,有幸服務大運的機會一生難得,孩子的暑假年年都有的。就這樣,他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奉獻給大運服務,參加U站服務時間遠超200小時,他以他的實際行動,沉穩地寫出了漂亮的「志願者」三個字。
餘振芳:沒有志願者證依然開心
餘振芳老人有一個遺憾:從小在香港受教育,在香港工作,沒有太多機會為祖國盡一份心。退休時,兒子要帶她去加拿大定居,她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退了休應該為祖國服務,所以選擇了定居住南山。
餘振芳一直熱心公益活動,尤其對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有一種特別的感情。2006年9月30日,她和千名老人就曾在荔香公園表演太極拳,歡迎大運會主席基裡安及其夫人。由於餘振芳英語好,她被邀請作為代表,接待基裡安和夫人並獻花。從那時起,她就與大運結下不解之緣,只要有與大運有關的活動,她都會積極熱情地參與。
今年3月份組織志願者隊伍時,她第一時間報名加入,成為了一名大運志願者積極分子,活躍在交通文明勸導、大運安保巡邏、文明行車UV行動現場。7月1日U站正式啟用後,憑著自己對大運的滿腔熱情,她主動要求多安排自己的工作,沒有人上崗,她就頂上班。她覺得做一個志願者不能計較太多,只要自己能為別人服務就很開心。沒有志願者證,她一樣做得很認真,很開心。
謝玉玲:「不用錢,我們是大運志願者」
謝玉玲,大新U站的一名副站長,也是一名普通的志願者,當志願者,讓她覺得既忙碌又開心。
8月16日下午,天氣異常炎熱,謝玉玲和其他志願者在U站值勤。一位市民從地鐵A出口匆匆走到U站並詢問:「你們這裡有創可貼嗎?」謝玉玲迅速看了他一眼:天吶,只見他右小腿不知被什麼東西劃開了一個約有七八公分的口子。
志願者立即拿凳子讓他坐下,幾個人馬上分工合作,以最快的速度準備藥物,有的清洗傷口,有的進行包紮。這位市民可能因疼痛有點緊張,用雙手使勁壓著受傷的腿,謝玉玲不停地和他說話分散他的注意力並叫他不要緊張,要放輕鬆。謝玉玲為他清洗傷口之後,又把雲南白藥灑在他的傷口上。因為他的傷口太長,單憑創可貼不能將所有傷口包住,所以改用了一張大的醫用紗布來包裹傷口,緊張而有序地完成了整個救治過程。
志願者的服務讓這位市民感激不已,馬上對志願者說:「多謝多謝!要多少錢?」U站的志願者相互對視微笑,然後告訴他:「不客氣,不用錢,我們是大運U站志願者。」
劉章信:
「活地圖」的貼心服務
劉章信,退休職工,區義工聯助殘組第六小組長,大運會城市志願者。為了做好U站諮詢工作,劉章信特地上網查找大運會的比賽場館,比賽場次價格,比賽場館到達地鐵站等信息,並摘錄下來儘快熟悉。每次U站志願服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她都會趕緊學習查找,有些不熟悉的路線還會親自去走一走,成為了所在U站的「活地圖」。
一天中午,天空下起了小雨。雨越來越大,行人有的急著趕路,有的進站避雨,有的問路後繼續冒雨前進。大雨中,一位老奶奶走進U站,要買U站的愛心傘。劉章信告訴她,愛心傘是不能賣的,附近海雅百貨和海岸城的超市可以買傘。
可是,老奶奶並不知道超市怎麼走,於是劉章信一遍一遍地給老奶奶講解路線。但是,老奶奶對附近並不熟悉,找不到地方,還把錢拿出來,希望志願者幫她買傘。看著老奶奶期待的目光,考慮到老奶奶年齡那麼大,雨又下得那麼大,劉章信和其他志願者商量了一下,由她去海岸城幫老奶奶買傘,其他人留守。劉章信冒雨把傘買回來後,連同發票、電腦小票和找回的零錢一起交給老奶奶。老奶奶感謝萬分,對志願者連連表示感謝。
王凡:
志願者更需細心耐心
王凡是留仙小學的一名老師,她所在的西麗社區U站雖偏僻但商業較集中,街道上來往行人較多。
一天下午三時左右,陽光猛烈,西麗U站所在的街道行人不多。王凡正在整理資料,馬路對面走來兩個女孩。看到她們過馬路的樣子,王凡覺得有點奇怪:她們的一個行李包掉到地上也沒撿起來,過馬路的時候也沒看車,從她們身邊經過的一輛車差點撞到她們,其中一位女孩還在抹著眼淚。
「發生什麼事了?」王凡心頭一緊,趕緊迎了上去,把她們接到U站。兩個女孩休息了一會兒後,王凡就和她們聊了起來。原來,這兩個女孩是準備來深圳打暑期工的,老家當地的中介把她們介紹到深圳的一個公司,來了之後,公司的人發現她們年齡太小,不能接收。於是,兩人準備去親戚家。在去親戚家的路上,或許是因為天氣太熱,其中的一個女孩連續暈倒了兩次。
王凡老師仔細觀察了女孩的情況,從站內的藥箱裡拿出驅風油等藥品對暈倒的女孩實施了救治。王凡發現這個女孩昨天剛打了耳洞,今天一直隱隱地痛。撩開她的頭髮,王凡發現她打耳洞的地方有些紅腫,一看就是發炎了,這應該是她暈倒的原因之一。藥箱裡沒有紅黴素,於是,王凡又去附近的藥店幫她購買了一支紅黴素軟膏,並小心地幫她塗在了耳洞周圍。
兩個女孩休息好後,王凡帶她們去了地鐵站,並查好了去她們親戚家的站點。臨別時,兩個女孩稚氣的臉上掛著感激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