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真是一部好劇。
不管是畫面,還是節奏、演員的演技,亦或敘事技巧,都讓人追起來無比舒服。
尤其是劇中塑造的那些歷史人物,隔著屏幕都能讓人敬服。
秦昭襄王戎馬一生,志向在於統一六國,他沒能實現宏願,臨死之前對安國君和嬴異人說:告訴你們的兒子,要繼承秦人之志。
正是因為一代又一代秦人的努力,他們才能開創這空前盛世吧!
李斯也出場了,他那一番言論,更是激蕩人心。他不拘泥於出身,只願為天下的大一統而努力。
帝國基業,需要靠無數有理想、有志向的人的努力。這些人不但要有志向,更要有胸襟、有堅定的意志。
嬴異人這一生也著實不易,他從小不受寵愛,作為質子派往趙國。
因為秦國經常與趙國開戰,所以嬴異人的日子過得很不舒心,也沒什麼人願意與之交往。
只有商人呂不韋與他常來常往,甚至送他嬌妻,為他上下打點。
與其說呂不韋看到嬴異人的才華,不如說他這是一種投資。畢竟,當時的情況下,大家都看好秦國的未來。
為了讓自己的投資更加有價值,他跑到鹹陽疏通關係,讓華陽夫人認嬴異人為子。
試想,如果華陽夫人有兒子,呂不韋還會去追捧嬴異人嗎?
因為呂不韋的付出,嬴異人對他極為信服,聽從他的建議,認了華陽夫人為母親,成了安國君的嫡子,後來又被立為太子。
但是華陽夫人哪裡是那麼好算計的呢?
同意認子的前提是嬴異人要改名子楚,並且娶了她看好的韓國宮室之女韓霓。
嬴異人答應了。
為了保住這太子之位,嬴異人幾乎事事順從華陽夫人,但是他這一生卻有三件事堅決不同意。
也正是因為這三件事,他才能夠順利幫助嬴政繼位,使天下統一,完成秦人的志向。
1、立趙姬為王后
華陽夫人逼著嬴異人娶韓霓,不僅是為了監視他,更是為了圖謀王后和太子之位。
從劇中鄔君梅的演繹可以看出,她雖然是個有志向的王后,也想統一六國,但是她卻任人唯親,難以成事。
她有羋月的理想,卻沒有她的心胸和能力。
嬴異人深知這其中的要害。
所以,當趙姬攜子回國,華陽夫人再三逼迫他,他卻不能同意。
因為戰國時期,嫡庶之分非常分明。正妻往往享有極大的話語權,更何況是太子的正妻。
嬴異人可以娶韓霓,但是卻不能立她為正妻,否則她的兒子就是嫡子,將來能夠繼承王位。
嬴異人一直對抗華陽夫人,對立誰為正妻這件事上死活不鬆口,就是為了要給趙姬和嬴政爭取機會。
幸運的是,嬴政非常討安國君的喜愛,並且賞賜了秦王劍,這才讓嬴異人鬆了一口氣。
2、立呂不韋為丞相
不管怎麼樣,嬴異人順利登基為王。華陽夫人便壓著他,讓他拜自己的親弟弟陽泉君為宰相。
當時,嬴異人應該是同意了,不然華陽夫人也不會對陽泉君說,嬴異人同意尊守先王的遺願,讓你當宰相。
可是,在朝堂上,嬴異人宣旨,讓呂不韋做宰相。
華陽太后當場翻臉。
當時的朝堂上,宰相的位置無比尊崇,幾乎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嬴異人任用呂不韋,不僅是因為他幫助自己登上王位,更是因為他真的有才能、有野心。
而陽泉君,首先才能不夠,看他辦的幾件事就知道,他能力有限;再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就是他聽命於太后。
如果任命他為宰相,朝堂可以說是掌握在華陽夫人手裡了。
所以,無論如何,嬴異人都不能任命陽泉君為宰相。
嬴異人任命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利用五萬大軍滅了東周,並且重創了其他六國。
可以說,呂不韋為秦國統一天下做出了極大的努力。
更不要說,他用心培養嬴政,並助他登基了。
3、立嬴政為太子
嬴異人身體越來越差,華陽太后奪權的心思也越來越強烈。
甚至不惜逼迫他下詔書立成蛟為太子。
嬴異人這次更是強硬,寧死不從。
他說,如果我立成蛟為太子,華陽太后必然把持朝政,那麼秦國幾代人的基業就要毀於一旦。
華陽太后說,我也會統一六國。
嬴異人說:你做不到。外族人你尚且不容,你把持朝政,又怎麼禮賢下士?肯定會是打壓外族人,重用羋姓之人。
華陽太后說:那你怎能肯定嬴政這一個小娃娃就能成事?
嬴異人確實不能肯定嬴政一定能行,但是他知道,嬴政上位,呂不韋一定全力輔佐,更何況還有蒙大將軍一族,他們也一定會全力扶持嬴政的。
他雖然死了,可是呂不韋會依然照著他們當初商量好的計劃繼續實現理想。
他不是信任嬴政,而是信任呂不韋啊!
幸運的是,不管是嬴政,還是呂不韋,他們都沒讓他失望。
在嬴政的領導下,秦國終於滅掉了六國,實現了天下的統一。
嬴政能夠實現秦人的最終理想,靠的是秦國人幾代人的努力,而嬴異人,能夠為他做的,就是在關鍵時刻頂住各方壓力,只為將王位順利傳承。
嬴異人一生屈服於華陽太后,但是關鍵時刻,卻做出了最正確的決定。
他這一生活得真的不容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