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抗戰老兵們喪失記憶了,
那麼這段歷史便應該由你我繼續講給孩子們聽
1931年9月18日晚上10時20分,
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
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柳條湖分遣隊,
以隊長河本末守中尉為首的一個小分隊,
以巡視鐵路為名,
炸毀了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
離東北軍駐地北大營800米處的
一段南滿鐵路。
並將3具身穿東北軍士兵服裝的
中國人屍體放在現場,
栽贓嫁禍於中國守軍。
▲柳條湖事件
以此為藉口,
日軍向中國軍隊發起猛烈攻擊,
炮轟瀋陽北大營和兵工廠。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九一八事變及日軍侵佔東三省要圖
由於張學良曾訓令東北軍不得抵抗,
駐守部隊並未做出激烈反擊,
北大營近8000名守軍
被只有300多人的日軍擊潰。
▲日軍焚燒北大營
1931年9月19日,
日軍侵佔瀋陽,
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1932年2月,東北全境
128萬平方公裡的國土淪陷。
此後,日本在中國東北
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3000多萬東北同胞
開始了長達14年的亡國奴生活。
「九一八」事變
及此後的全面侵華戰爭,
是中國人民永遠的傷疤。
1931年~1945年,
大半中國被日軍踐踏,
930餘座城市被侵佔,
4200萬難民無家可歸;
1932年日本在東北
成立「關東軍防疫供水部」,
即731細菌部隊,
對中國人進行鼠疫、霍亂、梅毒、
細菌、毒氣以及槍彈
等活體實驗。
日軍製造的800名以上
平民傷亡慘案達173件,
造成3500多萬同胞傷亡;
中國婦女被日軍擄走
充當慰安婦在20萬人以上;
中國平民被日軍擄走
運往日本做勞工的在4萬人以上,
近7000人死在日本;
日軍從中國掠走資源:
鋼鐵3350萬噸、煤炭5.86萬噸
……
▲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屠殺中國民眾
「九一八」事變後,
日本更是在淪陷區推行奴化教育,
妄圖以日本文化殖民中國文化,
美化侵略歷史,
讓中國人忘了自己還是中國人。
▲日本在淪陷區推行奴化教育
▲在濟南的日軍,教淪陷區的孩子學習日語
▲日軍對中國孩子進行軍國主義教育
「九一八」事變
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
試圖以武力徵服中國的開始,
也是法西斯國家
在世界上點燃的第一把侵略戰火,
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後,
中國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
而且日本侵略逐步向華北地區擴展,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
中華民族得到了空前的覺醒和團結。
在我們每年
都紀念「九一八」的時候,
很多日本的年輕人
或許根本就不知道「九一八」。
在九一八事變後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
日本相關史料有意隱去了
戰爭爆發的真正原因,
而是用軍國主義觀渲染著
九一八事變對「大東亞共榮圈」的貢獻。
相反,對於日本自身的「被害」,
卻是牢牢記住:
日本是唯一被發射原子彈的國家,
日本人深受原子彈之害……
在日本,談「侵略」,
至今還是個禁忌,
反省日本的戰爭罪行的言辭,
常被人稱為「自虐」。
▲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89年過去,
炮火雖不在,警鐘仍長鳴。
回望歷史,
我們噙著淚花的眼中,
有著對祖國
對這片熱土的深情凝視。
「歷史會逐漸久遠,
但歷史的啟迪和教訓,
不管承認不承認,
永遠就在那兒。」
一個清醒的民族,
在遠去了硝煙後,
還應記著歷史與責任。
時間可以過去,歷史不能忘卻。
我們有如今安穩的生活
是前輩軍人熱血戰鬥和現代軍人的離家守護得來的
倖存老兵的記憶
饒平如:他說當兵抗戰,原本就沒有想過要活著回來。
程峙:才15歲的他槍法不好,他沒想過生死,卻還想著勝利。
張修齊:他哭著說希望我們記住抗戰,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為了那千千萬萬沒有活下來的兄弟。
韓燦如:他告別母親去參軍時對母親說:媽,您就當是少生了我這個兒子。
那年上戰場他15歲,沒想過生死,卻還想著勝利!
鍾志仁:他曾在四行倉庫外看著八百壯士血戰,然後高唱著《中國不會亡》去當兵。
趙振英:他曾經的英勇,連他自己都忘記了,誰還記得?
抗戰老兵說:
「我們什麼都不怕
就是怕你們把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都忘記了」
好多人都忘了那段暗無天日的歲月
忘了在那個暗夜裡用生命發著微弱的光
照亮這片土地的中國軍人
用記憶對抗遺忘
是我們對抗戰老兵最後的敬意
讓我們再看看那些老兵吧!
(圖片來源:網絡視頻截圖)
2017年9月10日,開國少將、原南京軍區副政委張玉華將軍逝世,享年101周歲。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戰士。
1938年,在與日軍的一次惡戰中,面對著兵力上的懸殊差距,張玉華和戰士們頑強抵抗,打退了一次又一次進攻,但自己卻身負重傷,手被打穿,子彈穿過左腿,戰後腹部還殘留著一塊彈片。
(圖片來源:看法新聞)
2017年9月6日,老戰士董濟民先生去世,享年113歲。董濟民先生是國內已知最年長的抗戰老兵,參加了14年抗戰。
從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日本投降,董濟民先後參加了武漢會戰、長沙會戰、豫湘桂戰役以及貴州的獨山戰役等。抗戰結束時,董濟民在遼寧錦州見證了日本投降。
(圖片來源:大河報)
2017年8月18日,抗戰老兵王福昌逝世,享年102歲。而老人留下的遺物,只有一件穿了40多年的中山裝,因為他已經把所有積蓄甚至遺體都捐了。
戰爭年代扛槍上戰場,和平年代是道德榜樣,他生前總對人們講:「我不留金、不留銀,只給兒女留精神!」
(圖片來源:蘇州新聞)
2017年4月27日,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中,最年長的參加「九三」閱兵的抗戰老兵陳廷儒逝世,享年104歲。
1939年,時任小學校長的陳廷儒,面對日寇的野蠻入侵,挺身而出,踏上抗日救亡的道路。抗日戰爭期間,他領導群眾,在敵後戰場與兇殘的日寇展開殊死搏鬥,九死一生,甚至連親人也因受到牽連被敵人殘忍殺害。
(圖片來源:南京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聯盟)
2017年2月17日,南京抗戰老兵程紹頤「歸隊」,享年96歲。18歲那年,父親被日軍殘忍殺害,悲痛萬分的程紹頤決定報考黃埔軍校。在一次運送彈藥的任務中,程紹頤遭遇轟炸,手部受重傷。
但一切磨難,都在抗戰勝利那日得到回報。聽說勝利的那晚,程紹頤與幾名戰友找出了所有的子彈,開槍慶祝!他說,「終於讓中國人揚眉吐氣了。」
(圖片來源:百度)
楊昌文,2018年9月14日去世,享年111歲。
他戎馬一生,經歷大小戰鬥30餘次,4次身負重傷,在戰爭中過一等功。
那個時代的革命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
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那段歷史不應該被遺忘
戰爭雖已遠去
但這段歷史不能忘卻
今天 我們向先烈致敬
歲月無疆 英雄不朽!
同時也讓我們銘記:
以史為鑑,珍愛和平!
勿忘國恥,我輩自強!
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