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讓關注中國足球的球迷感到格外寒冷,短短2個月時間,中國各級別男足國家隊三線潰敗,先是國青1:4輸給韓國無緣亞青賽正賽,陳濤、郜林、馮瀟霆等人領銜的85國青在世青賽淘汰賽上鏖戰德國隊仿佛就在昨日,如今我們就連亞青賽也早早無緣,遑論闊別15年的世青賽。再有國足客場1:2不敵敘利亞,將小組頭名拱手相讓,仿佛讓人回到了4年前被香港隊支配的慌張中,提前備戰2026世界盃的鐘聲似乎已在耳畔響起。
前幾日國奧高開低走的表現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國字號男足徹底淪為穩定理財產品,俗話說: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沒有希望,而是有了一絲希望後再次陷入失望乃至絕望。首戰韓國的表現讓球迷看到了國字號男足久違的鬥志和血性,張玉寧傷退時捶地的動作讓無數球迷心疼,儘管被對手遺憾絕殺,但是在球迷心中國奧出現的可能性反而更大了。誰料後兩場國奧全無還手之力,楊立瑜、胡靖航、劉若釩等前鋒紛紛迷失,國奧3戰皆墨的同時1球未進,此時此刻球迷想對4年前被稱為「史上最弱」的93國奧道個歉,中國足球底線在哪誰也不能預料!
國字號球隊用一場場敗仗將球迷往對立面趕,中國足球真的迎來了寒冬期,02年以前出生的球員讓人看不到一絲衝出亞洲的希望,起碼未來5年中國足球仍會徘徊在低谷,到時候我們的對手可能不再是日韓澳伊,而是越南、菲律賓這些球隊。俗話說窮則思變,到底怎樣才能拯救中國足球?歸根到底還是教育觀念和社會發展的問題,下面詳細分析:
中國社會幾千年運行下來的主流價值觀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民眾傳統觀念裡只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才會去練體育,打籃球在某些父母眼中可能還高大上一點,漫山遍野追一個破球會被父母斥責光顧瞎玩耽誤學習,這就涉及到一個體育概念的問題,什麼是體育?其實就連大多數體育老師都沒搞懂,體育絕不僅僅是跑個馬拉松或者做100個引體向上,體育是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同時感悟人生道理的活動,譬如從中能學到團結合作、堅韌不拔的品質等等,體育本質上和書本學習是殊途同歸的。體育玩得好需要靈活聰明頭腦的支撐,光靠四肢發達是玩不轉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們頭腦中的固有觀念需要幾代人努力才能扭轉過來。
唯有不再妖魔化體育,才會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和老師允許鼓勵支持孩子踢球,校園足球才能蓬勃發展,群眾基礎才有夯實的可能,俗話說:水漲船高,群眾基礎就好比水平面,中國足球就是水面上的船,群眾基礎上去了,我相信中國足球水平絕不至於淪落到如今地步。中國男籃就是典型例子,雖然去年折戟世界盃飽受詬病,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中國男籃在亞洲範圍內還是處於第一陣營,至於足球界存在的貪腐問題,籃球圈怕也難以免俗,但是為何中國籃球沒有淪落到亞洲不入流的地步,每天人滿為患的籃球場或許能夠解釋這一問題。當然群眾基礎還與足球場地和基層教練的數量有關,只有這些基本條件都落實了群眾基礎才會夯實,有天賦並且熱愛足球的小球員會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其實一國足球發展也能反映社會發展的現狀,當下我們社會大多數民眾還需要為了溫飽而奔波,而成為職業球員的概率不比考進清華北大高,因此讀書學一技之長以便將來能夠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養家餬口成了多數人的選擇。當我們的社會發展到物質財富極大豐盈,人們可以跟隨興趣而不是飯碗來選擇職業時,那時的中國足球職業球員數量會井噴,輔以夯實的群眾基礎,中國足球才會騰飛!
對未來的中國足球始終滿懷希望,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