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空調×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共同守護呼吸健康

2021-01-19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來源標題:美的空調×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共同守護呼吸健康

世衛組織總幹事在7月7日召開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中表示,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尚未達到頂峰。抗疫尚未結束,我們日常的呼吸健康仍不能怠慢。進入7、8月炎熱高溫天氣,如何有效地保障呼吸健康成為大眾日常熱門話題。

夏天的炎熱可以用空調來拯救,但健康呼吸要拿什麼來守護? 7月10日,美的空調聯合廣州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和呼吸科專家開展了主題為「白衣執甲,守護原鮮呼吸」的健康主題講座。迅猛的疫情之下,人人自危。相信有來自專業醫護專家們實用的呼吸與健康知識教授,我們可以在特殊時期守護自己和家人「原鮮呼吸」。

關於呼吸與健康 你應該知道的

經歷疫情,大家對「呼吸與健康」議題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為此,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臨時第二黨支部書記、胸外科主任醫師、東院副院長陳振光教授,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林建聰副教授,線上傳授呼吸系統相關知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呼吸系統疾病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而新冠肺炎則屬於感染性呼吸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常見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一般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及衣原體等微生物的感染所致。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最常見的,如果處理得當,一般5-7天就能痊癒;而呼吸系統非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間質纖維化、腫瘤等。在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佔絕對優勢,總人數約1個億,40歲以上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慢阻肺患者,死亡人數佔全球因慢阻肺死亡人數的1/3。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慢性病,由於長期吸菸或長期暴露於受汙染空氣,呼吸系統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受到損害。

在後疫情時期,呼吸健康更不應該被忽視。對於如何避免空氣汙染對呼吸系統的傷害,美的空調也是不遺餘力,早已以科技的手段提出了解決方案。空調作為室內環境空氣調節和控制的設備,美的創新研發了「無風感科技」「雙混動新風系統」「巴氏高溫除菌技術」「智淨雙水洗系統」等功能,不僅能保持空調潔淨、不成為室內環境的汙染源,同時還能淨化吸入室內的空氣。根據專家醫生提出的呼吸健康威脅,有針對性防護,以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 時刻關注「原鮮」呼吸

隨著前些年霧霾天氣的出現,大氣汙染的嚴重問題徹底暴露在大家面前,它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儘管大氣汙染看起來很可怕,但對我們損害最嚴重的其實是最容易受到我們忽略的小環境的汙染,譬如我們的家居及辦公場所。對於這些汙染,我們的預防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風換氣。

提到通風換氣,在講座的互動環節中有網友提到:「家中父母年紀大了,家旁邊有工地在施工,空氣中粉塵比較多,不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整天關閉門窗又太悶,可以有什麼方法改善?」其實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在家裡放空氣淨化器或換上有過濾功能的空調。譬如美的鮮者換新風無風感空調,這一款空調是在疫情期間美的空調向武漢火神山及雷神山醫院捐贈的空調,它為何能夠受到醫院「重用」呢?因為它不僅只是空調,更是新風機。雙混動換新風過濾室內外汙濁空氣並引入含氧新風,擁有能過濾99.95%PM2.5和99.9%*抑菌率的雙重濾網,保證把高質量的新風換進室內,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健康的家居環境。(*註:數據來源於國家第三方實驗室檢測結果,在特殊工況下測得。)

共抗疫情守護健康 我們一直在路上

在本次健康講座現場,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成員孫愛群護士和肖芳護士分別講述了馳援武漢時的親身感受,包括穿著防護服時的呼吸不暢、超強的工作壓力等,這些無不是嚴峻的考驗,但這無阻醫護人員盡心盡力照顧和守護患者的健康。抗擊疫情,社會各界都在儘自己的力量。我們有無數醫護人員前赴後繼奔往抗疫一線,他們用逆行者的勇氣與可怕的新冠抗爭,他們以凡人血肉之軀守護國民健康,前線的故事更無不鼓勵著全社會人員凝聚一心、共同抗疫。

而作為企業,美的也是承擔起社會責任。疫情初期,第一時間馳援武漢,捐贈火神山雷神山所需家電,免費提供安得物流服務,捐贈抗疫資金1億、醫用口罩52萬隻及負壓救護車140臺。後疫情時期,美的空調繼續關注前線醫護需求並用福利回饋醫護人員。最近,北京疫情反彈,美的空調及時為海軍總醫院豐臺定點檢測點和北京301醫院豐臺定點檢測休息點免費贈送移動空調和搭建遮萌設施。

7月10日晚,美的空調好物推薦之夜在線為消費者推薦換新風無風感空調好物,讓自由呼吸原鮮空氣成為生活常態。當晚,美的空調更健康的生活理念受到眾多消費者支持,截至24:00,直播整體銷量破192萬。

世衛組織總幹事在7月7日召開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中表示,全球疫情仍在加速蔓延,尚未達到頂峰。抗疫尚未結束,我們日常的呼吸健康仍不能怠慢。進入7、8月炎熱高溫天氣,如何有效地保障呼吸健康成為大眾日常熱門話題。

夏天的炎熱可以用空調來拯救,但健康呼吸要拿什麼來守護? 7月10日,美的空調聯合廣州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和呼吸科專家開展了主題為「白衣執甲,守護原鮮呼吸」的健康主題講座。迅猛的疫情之下,人人自危。相信有來自專業醫護專家們實用的呼吸與健康知識教授,我們可以在特殊時期守護自己和家人「原鮮呼吸」。

關於呼吸與健康 你應該知道的

經歷疫情,大家對「呼吸與健康」議題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為此,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臨時第二黨支部書記、胸外科主任醫師、東院副院長陳振光教授,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林建聰副教授,線上傳授呼吸系統相關知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呼吸系統疾病分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而新冠肺炎則屬於感染性呼吸系統疾病。感染性疾病中常見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一般是由病毒、細菌、支原體及衣原體等微生物的感染所致。其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是最常見的,如果處理得當,一般5-7天就能痊癒;而呼吸系統非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肺間質纖維化、腫瘤等。在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佔絕對優勢,總人數約1個億,40歲以上每8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慢阻肺患者,死亡人數佔全球因慢阻肺死亡人數的1/3。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種慢性病,由於長期吸菸或長期暴露於受汙染空氣,呼吸系統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受到損害。

在後疫情時期,呼吸健康更不應該被忽視。對於如何避免空氣汙染對呼吸系統的傷害,美的空調也是不遺餘力,早已以科技的手段提出了解決方案。空調作為室內環境空氣調節和控制的設備,美的創新研發了「無風感科技」「雙混動新風系統」「巴氏高溫除菌技術」「智淨雙水洗系統」等功能,不僅能保持空調潔淨、不成為室內環境的汙染源,同時還能淨化吸入室內的空氣。根據專家醫生提出的呼吸健康威脅,有針對性防護,以減少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

日常生活中 時刻關注「原鮮」呼吸

隨著前些年霧霾天氣的出現,大氣汙染的嚴重問題徹底暴露在大家面前,它對人體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而儘管大氣汙染看起來很可怕,但對我們損害最嚴重的其實是最容易受到我們忽略的小環境的汙染,譬如我們的家居及辦公場所。對於這些汙染,我們的預防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風換氣。

提到通風換氣,在講座的互動環節中有網友提到:「家中父母年紀大了,家旁邊有工地在施工,空氣中粉塵比較多,不能打開門窗通風換氣,整天關閉門窗又太悶,可以有什麼方法改善?」其實這種情況可以考慮在家裡放空氣淨化器或換上有過濾功能的空調。譬如美的鮮者換新風無風感空調,這一款空調是在疫情期間美的空調向武漢火神山及雷神山醫院捐贈的空調,它為何能夠受到醫院「重用」呢?因為它不僅只是空調,更是新風機。雙混動換新風過濾室內外汙濁空氣並引入含氧新風,擁有能過濾99.95%PM2.5和99.9%*抑菌率的雙重濾網,保證把高質量的新風換進室內,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健康的家居環境。(*註:數據來源於國家第三方實驗室檢測結果,在特殊工況下測得。)

共抗疫情守護健康 我們一直在路上

在本次健康講座現場,中山一院馳援武漢國家醫療隊成員孫愛群護士和肖芳護士分別講述了馳援武漢時的親身感受,包括穿著防護服時的呼吸不暢、超強的工作壓力等,這些無不是嚴峻的考驗,但這無阻醫護人員盡心盡力照顧和守護患者的健康。抗擊疫情,社會各界都在儘自己的力量。我們有無數醫護人員前赴後繼奔往抗疫一線,他們用逆行者的勇氣與可怕的新冠抗爭,他們以凡人血肉之軀守護國民健康,前線的故事更無不鼓勵著全社會人員凝聚一心、共同抗疫。

而作為企業,美的也是承擔起社會責任。疫情初期,第一時間馳援武漢,捐贈火神山雷神山所需家電,免費提供安得物流服務,捐贈抗疫資金1億、醫用口罩52萬隻及負壓救護車140臺。後疫情時期,美的空調繼續關注前線醫護需求並用福利回饋醫護人員。最近,北京疫情反彈,美的空調及時為海軍總醫院豐臺定點檢測點和北京301醫院豐臺定點檢測休息點免費贈送移動空調和搭建遮萌設施。

7月10日晚,美的空調好物推薦之夜在線為消費者推薦換新風無風感空調好物,讓自由呼吸原鮮空氣成為生活常態。當晚,美的空調更健康的生活理念受到眾多消費者支持,截至24:00,直播整體銷量破192萬。

相關焦點

  • 中山一院自創的康復操在武漢重症隔離病房「火」了
    中山一院供圖 人民網廣州3月13日電(申洋陽、彭福祥、梁嘉韻)「大家跟我一起來,吸氣,呼氣,放鬆……」在武漢協和西院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隔離病房裡,一套康復操「火」了起來。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馳援武漢醫療總隊成立「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加油站」,通過形式多樣的康復運動,改善患者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 中山六院17名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返院工作
    歷經五十多日奮戰,從武漢前線完成支援任務返穗後,經過統一休整,4月7日上午,17位中山六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正式返院。中山六院全體院領導、醫療隊員所在科室主任、護士長以及臨床各科室代表為醫療隊舉行歡迎儀式,由中山六院黨委書記李漢榮主持,迎接抗「疫」英雄回歸崗位。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知名溫情漫畫家「小林老師」林帝浣也親臨現場,特意為隊員們送上他所著的籤名版漫畫《武漢一定贏》。
  • 【鄂粵聯合報導】廣東醫療隊的「武漢保衛戰」,馳援武漢四十八天...
    廣東派出了「壓箱底」的應急重器——2月4日,廣東緊急派出省疾控中心移動P3實驗室馳援湖北武漢;同一天,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派出57名隊員奔赴武漢,三臺緊急救援車和四臺物資運送車裝載著45箱31噸藥品、設備、防護和生活物資。
  • 中山一院遠程會診武漢危重症患者
    中山一院10多個專科的專家團隊通過視頻連線,為武漢疫區重症患者「把脈問診」。 根據國家衛健委公布數據,與其他地區相比,武漢地區新冠肺炎患者治癒率低、病死率高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圍繞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目標,中山一院建立疑難重症患者遠程病例多學科會診機制,在武漢協和醫院搭建高級生命支持單元,通過有創呼吸機支持、血液濾過技術以及俯臥位通氣技術,成功救治多位重症患者。
  • 廣東醫療隊馳援湖北武漢疫情救治
    急需的呼吸科、檢驗科專家們踴躍請戰,整裝以待馳援武漢的號角。24日20:20廣東省人民醫院確定省醫21位醫護馳援武漢後,5名醫生,16名護士,傳達需求+自願報名,僅半小時內報滿了。24日20:25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廣東省應急醫院)接到國家衛健委關於組派醫療隊湖北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函件。180多人的應急醫療隊隊員踴躍報名,醫院立即遴選,名單立即出爐,30分鐘內7人隊伍就建好了,隨時趕赴武漢。
  • 中山六院17名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返院
    歷經五十多日奮戰和14天休整, 4月7日上午,17名中山六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正式返院。中山六院院領導、醫療隊員所在科室主任、護士長以及臨床各科室代表為醫療隊舉行歡迎儀式,迎接抗「疫」英雄回歸崗位。中山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漫畫家「小林老師」林帝浣也親臨現場為隊員們送上他的籤名版漫畫《武漢一定贏》。
  • 中山六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結束休整...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踏上徵程縱然不知何時才是歸期,中山六院馳援武漢醫療隊依然挺身而出。在前線奮戰五十多天後,經過統一規範休整,4月7日上午,17位中山六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正式返院。
  • 中山一院集結10餘學科「最強大腦」 合力救治武漢危重症患者
    2月21日晚7時,大屏幕前方,一場廣州與武漢兩地的多學科會診正在進行。中山一院10多個專科的專家團隊通過視頻連線,為武漢疫區重症患者「把脈問診」。 此次針對武漢前線危重症患者病例開展的全院多學科會診,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心血管醫學部、體外循環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放射診斷科、營養科等10多個專科的專家,其中謝燦茂、郭禹標、吳健鋒等多位專家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老將。
  • 中山一院回顧抗疫之路,分享英雄榮光
    成績斐然:醫療隊出徵,中山醫方案揚名在這場疫情「狙擊戰」中,中山一院做了哪些努力,又有哪些成績?一組數字可以說明:在武漢出現疫情初期,憑著高度的敏感性,去年12月31日,醫院便著手對住院的肺炎患者進行排查;並在今年1月21日在全市醫院中率先進行核酸檢測,至今已檢測超4萬例;中山一院共派出163人次的醫療隊員,分赴武漢及國內多個城市的醫院救援,近期更派員遠赴塞爾維亞;中山一院武漢醫療隊,診治新冠肺炎患者292例,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
  • 廣州武漢隔空會診,中山一院「最強大腦」合力救治危重症患者
    該院10多個專科的30多位專家通過視頻連線,為武漢疫區重症患者「把脈問診」。廣州與武漢隔空會診專家頭腦風暴制定危重症救治方案此次針對武漢前線危重症患者病例開展的全院多學科會診,中山一院集合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醫學科
  • 南昌大學一附院緊急挑選141人組成國家醫療隊馳援武漢
    2月13日下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緊急挑選141人組成的國家醫療隊已在南昌火車站集結,即刻出發馳援武漢。2月13日上午9點,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抗擊新冠肺炎援助武漢醫療隊出徵儀式。「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從選擇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作為專業的那一天起,就註定我們會直面最危險的新發突發呼吸道傳染病,為控制疫情蔓延和救治患者,為維護中國人的健康而投身戰鬥,為全人類健康謀取福祉,這是每個呼吸人的情懷和責任。
  • 哈醫大一院感染監控科姚源:「守護天使平安回家」
    生活報4月8日訊 來自哈醫大一院感染監控科的姚源是黑龍江省第一批、哈醫大一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經歷過「非典」、「甲流」,從事感染控制工作十多年的她,面對這次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絲毫沒有猶豫,主動請纓參戰。
  • 點讚廣東好醫生|中山一院李怡:全天「待機」的救「心」人
    「磨刀」22年 心繫祖國挑重擔守一線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來襲,了解到武漢疫情情況後,李怡即刻備好行囊。「請派我去武漢,我已做好準備!」得知醫院發出緊急馳援武漢人員招募通知,李怡立刻向醫院黨委請纓。
  • 中國英雄:馳援武漢的醫療「國家隊」
    截至2月1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已派出3.2萬餘名醫務人員馳援湖北、武漢。這些醫務人員主要來自呼吸、感染、重症等專業。其中,有1.1萬名重症專業醫務人員,佔全國重症醫務人員資源的10%。
  • 醫大一院援綏芬河和吉林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勝利凱旋!
    2月4日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星夜兼程奔赴武漢開始醫療救治工作4月13日在綏芬河抗擊疫情最關鍵的時刻隊員們來不及休息就立即投入工作測量場地、調試機器、熟悉院內感控路線按照國家衛健委統一安排對當地發熱及疑似患者進行影像學篩查工作參照武漢醫療隊的感控經驗醫療隊制定了
  • 中山六院馳援武漢醫療隊歸來,漫畫家小林老師現身贈畫集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通訊員 簡文楊 李饒堯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喻今日(4月7日)上午,17位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正式返院,中山六院三任院長和醫院的同事們為醫療隊舉行歡迎儀式
  • 延邊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凱旋
    經歷60多天與病毒的英勇抗戰、14天的集中休整,今天下午,延邊州首批馳援武漢的4名醫護專家平安歸來。1月24日除夕夜,延邊大學附屬醫院原感染管理處處長牛延軍接到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通知,她入選為國家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要求奔赴武漢參加抗擊疫情工作。沒有片刻遲疑,牛延軍以最快的速度踏上徵程,25日準時到達目的地,是我省援馳武漢醫護專家第一人。
  • 17位中山六院馳援武漢醫療隊員返院
    「把握生命裡每一次感動,和心愛的朋友熱情相擁,讓真心的話和開心的淚在你我的心裡流動……」歷經50多日奮戰,從武漢前線完成支援任務返穗後,經過集中休整,4月7日上午,17位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正式回家
  • 「你有多美」廣東醫療隊休整3天後「就地再請戰」:不破新冠誓不還!
    廣東派出了「壓箱底」的應急重器——2月4日,廣東緊急派出省疾控中心移動P3實驗室馳援湖北武漢;同一天,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派出57名隊員奔赴武漢,三臺緊急救援車和四臺物資運送車裝載著45箱31噸藥品、設備、防護和生活物資。
  • 大年初一,西苑醫院首批醫療隊馳援武漢
    2020年1月25日12時13分,由院黨委委員副院長李浩帶隊10位醫護專家組成的西苑醫院首批醫療隊由北京西站出發,馳援江城武漢。此次醫療隊由6名醫生,3名護士以及一名院感專家組成,這其中有參加過抗SARS戰役的專家,也有技術過硬的中青年專家,還有恰逢今天生日的護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