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炒鞋「吃幹抹淨」後,nice能問心無愧嗎?

2021-01-19 千家智客

文 | 佘凱文

來源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

關於「雲炒鞋」的話題已經持續月餘,至今仍在發酵。

什麼是「雲炒鞋」?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這個詞可能有些莫名其妙,但在「鞋圈」中「雲炒鞋」已是眾人唾棄的投機行為。

簡單來說,「雲炒鞋」是炒鞋的「升級版」,即通過網際網路為炒鞋用戶提供一個平臺,將球鞋「期貨化」、「概念化」,買賣雙方可以在平臺上直接進行買賣操作,將電商平臺打造成一個虛擬金融交易平臺,球鞋不再是球鞋,變成了可操作、可流通的貨幣。

這種模式是不是很眼熟?沒錯,這正是「幣圈」的那套玩法,只不過現在將各類空氣幣替換成了球鞋,而此次「雲炒鞋」發酵的幕後推手則是名為nice的球鞋交易平臺。

下架「閃購」,nice罩不住了

9月26日,nice發布聲明《nice好貨對部分用戶違規買賣處理辦法公告》,企圖在攪爛了球鞋市場後,通過停止「閃購」、「成交曲線」、「漲幅榜」等相關功能、服務,並將事件推給平臺用戶,以為自己洗白。不過,吃幹抹淨後nice就想拍屁股走人,有點太異想天開。

nice攤上「雲炒鞋」的名頭全是因為它推出的一個名為「閃購」的服務。「閃購」原本的目的是快速的實現買賣雙方貨物來往,本無可厚非,但是有著「寄售」服務配合味道就變了。

「閃購」+「寄售」能讓炒鞋者在平臺上即時買賣「球鞋」,類似於「期貨」的玩法,即購買者買到鞋後可以選擇不發貨/收貨,而是直接又掛在平臺上售賣,減少商品往來時間,從而讓炒鞋的空間變得巨大,通過操作一夜漲跌數千變成可能,nice更是推出了「成交曲線」、「漲幅榜」等相關功能模塊輔助「雲炒鞋」,說白了就是在「推波助瀾」。


「雲炒鞋」的火爆,吸引了大量輿論關注,央視、新華社、工人日報都主流媒體都曾對這一現象,做了專題報導。

例如,新華社首發,人民日報轉載《鞋圈變身「韭菜園」 其中風險深幾許?》的報導,深刻剖析了「炒鞋」事件,並指出部分平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可以看見,雖然沒有直接點名,但nice的所作所為基本與文中所提一模一樣。

工人日報對於「雲炒鞋」也做出了詳細分析,指出了更多問題,一是,存在「莊家」通過球鞋炒作使價格達到違背正常市場需求的虛高,營造出一種「一鞋難求」的假象,讓跟風者被「套牢」的風險極大,通俗點說就是有大量群體正在通過「雲炒鞋」割韭菜。

二是,只有流通卻不見實物,這種脫實向虛的模式違背了球鞋本來的意義,又因球鞋產品本就屬於「易仿」產品,在高暴利的驅使下,假貨已經被大量催生。

三是,同樣因為高利,使許多不法分子盯上了這一市場,針對「炒鞋者」的詐騙事件已經時有發生。

最後則是「雲炒鞋」這一模式,已經超脫了所謂「球鞋交易」的範疇,更像是金融操作,而像nice這樣的平臺有沒有金融操作的能力和權利值得懷疑,或者根本上已經涉嫌金融違法。

在面對「雲炒鞋」的問題上,行業、媒體以及市場表現出的態度高度統一,即「雲炒鞋」模式即傷害市場、也傷害用戶,讓商品價格「無理」虛高損害了正常交易市場,同時在「莊家」、「機構」的操作下可能讓很多人「血本無歸」。

眼看,「雲炒鞋」所帶來的負面輿論越來越多,nice不得已只能下架相關服務,並且為表現出「政治正確」,在對外發聲時,反而將其他平臺所樹立「鞋穿不炒」的旗幟高高舉起,卻被廣大網友視為「賊喊捉賊」。


按nice方面給出的說法「部分商品「閃購」價格出現不合理波動,少量用戶惡意哄抬閃購價格,因此平臺封禁了68名用戶,並提出將進一步整頓炒鞋行為。」那麼為何在「雲炒鞋」開始或持續過程中,平臺沒在第一時間警示、停止或做無害化處理。相反,還推出了一系列工具進行輔助?並且關於已經受損的用戶權益如何保障也沒有說法。

由此看來,nice停止相關業務也並非一廂情願,而是迫於壓力,在假貨、套牢、詐騙等一系列衍生關鍵詞下,nice也兜不住。

「懸崖勒馬」OR「暗度陳倉」?

nice針對「雲炒鞋」的問題,主要做出了幾點改變,但在此過程中有幾個方面顯得疑點重重。

下架了「閃購」業務,號稱全新升級為「速達」,且沒有了「寄售」變為寄存,但卻沒有徹底杜絕「雲炒鞋」,因為依舊可以通過「寄存」+「速達」結合的方式炒鞋。

其次,對於此事,nice方面卻沒有發布任何正式公告,僅僅做了一個Banner在平臺上放了幾天。甚至很多用戶都不知道,都是通過詢問客服得知。

最後,有相關用戶詢問客服,目前「速達」的「寄存(寄售)」業務具體情況,而得到的回答是「只是暫時下線,並非永久關停」。由此看來,速達「升級」為以前的「寄售」模式也並非沒有可能。

這些疑問的存在,不禁惹人猜想,nice的一系列行為到底是「懸崖勒馬」還是在「暗度陳倉」。

在此次「雲炒鞋」風波中,nice試圖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但實際上nice獲利頗豐。

兩個層面,一是流量,之前「閃購」的模式因可以快速買賣,一天能為平臺帶來巨大的GMV,而流量數據對於nice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6月剛剛完成D輪融資,那時nice所依仗的正是GMV,對外宣傳月活過億,「閃購」模式儼然成為了nice流量製造的利器。

二是現金流,高頻的買賣除了流量,還未nice帶去了大量的現金流,當玩家入場後,等於是將自己的真金白銀兌換成了「鞋子」,而又因為「閃購」不需要實體貨物, 這就有了可操作空間,而當有玩家需求提現時,卻發現在nice平臺上的錢無法取出,錢去了哪裡?有沒有被平臺挪作他用?都是問題。並且這樣的事情已經不是個例,黑貓上已經出現大量投訴,控訴nice涉嫌非法集資。

由此可見,若說nice對於「閃購」模式沒有其它什麼想法,誰都不會相信。所以,會不會又是一起「換皮」?

在市場、政策等方面對於網際網路環境監測越來越嚴的情況下,「換皮」已經成為了許多問題軟體的常用手段。

如在年初爆出的一款名為「睡睡」的「酒店拼房」軟體,因提供 「異性拼床」,致使這個平臺由原來的「節約出行成本」變成了「涉黃」。

進而被各大平臺封殺,但創始人很不甘心,通過「換皮」方式繼續走拼房路線。例如,把拼房小程序和APP名字都改成了「趣伴」,內容上沒有變化。

從「閃購」到「速達」,若是之後「寄售」業務再次上線,不就又是一起「換皮」?在聯繫nice創始人周首之前的言論「賺錢是必須的,誰炒鞋不賺錢呢?只要你炒鞋,你就想賺錢,今天中國的球鞋文化不是那麼健康,雖然我們nice是個炒鞋平臺,說白了就是個炒鞋平臺,我們賣了那麼多AJ和椰子,我們相信我們平臺是有責任的,但我不認為這是錯的」,所以看起來nice似乎還有所謀。

「四面透風」的nice還能撐多久?

nice帶來的「雲炒鞋」讓「穿鞋」用戶十分受傷,價格虛高,使他們只能望而止步。而又突然下架「閃購」,又讓許多「賣鞋」的被套牢,這下nice等於將買賣雙方都得罪了。

nice平臺問題頻出,也不是一兩次了,在黑貓上可以找到大量關於nice各種問題的投訴。如售後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平臺提現出現限制、品控差等等。

作為一個「球鞋電商交易」平臺,nice似乎走錯了路子。如果nice將自己定義為平臺,那麼他需要知道,什麼叫「平臺經濟」,平臺經濟本身並不生產產品,但可以促成雙方或多方供求之間的交易,說白了就是一種資源的統領,平臺經濟本質不是「單贏」,應該體現平臺、商戶、用戶的「共贏」。

但nice卻在通過「閃購」等手段既破壞了「賣方」的利益,又破壞了「買方」的利益,從始至終都是nice「獨贏」,這種模式註定無法長久。

在電商領域,這樣的案例已經出現大把。

如另一個平臺淘集集,企圖分食「社交電商」這一大蛋糕,卻最終倒在了自己腳下。回顧淘集集的歷程可以發現,在運營上打著高額補貼、免費流量的路子,淘集集看似高歌猛進,但暗傷也開始一點點積累,明明融不到資,卻拿著商戶的錢依舊做著高額補貼,只為流量、GMV、月活等數據好看,直到東窗事發,捅下近30億欠款的巨大窟窿。

淘集集CEO張正平最新發布的聲明稱淘集集「接下來的分分秒秒都可能掛掉」,這也說明想要依靠「旁門左道」,而忽視平臺本身生態的運營的,最終都將不過是「曇花一現」。

再回到nice本身,不是想著如何從服務、質量、運營等各方面做用戶沉澱,而是通過「閃購」的方式不停「薅流量」,即便短期內能為nice帶來可觀的數據,長期來看被當成韭菜的買賣雙方們還會來嗎?沒有了用戶的平臺還如何成為平臺?久而久之nice還能靠什麼維持?

所以nice的種種行為也註定只能是短期得利,前景堪憂。

結論

誠然「球鞋電商平臺」競爭已經趨於白熱化,是因為競爭過於激烈也好,短期利益太誘人也罷,但都不應是「雲炒鞋」模式的誕生的理由。

現階段,「雲炒鞋」已然成為了過街老鼠,nice存有的僥倖心理無異於飲鴆止渴,但想要在競爭中站穩腳跟,打造平臺健康生態、維護買賣雙方的實際利益,或許才是長遠之道。

*此內容為【螳螂財經】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完】

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泛財經新媒體,《財富生活》等多家雜誌特約撰稿人。微信十萬+曝文《京東走向「四分五裂」》《「維密秀」被誰殺死了?》創作者;重點關注:新金融、新零售、上市公司等財經金融等領域。

相關焦點

  • 蜥蜴瞬間被秒殺,5分鐘不到吃幹抹淨!
    蜥蜴瞬間被秒殺,5分鐘不到吃幹抹淨!蝸牛是一種經常見到的小生物,特別是在下雨之時,它就會來到路面上溜達,那大家見過非洲大蝸牛嗎?非洲大蝸牛跟平時見到的蝸牛比起來,那真的是龐然大物一般的存在,非洲大蝸牛有多恐怖?蜥蜴瞬間被秒殺,5分鐘不到吃幹抹淨,下面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吧。
  • Nice閃購的陽謀:平臺雲炒鞋收割韭菜的狂歡
    9月24日,有媒體爆料:球鞋交易平臺Nice通過閃購活動引導用戶雲炒鞋,一些配件玩偶也被炒到了極高的價格,據了解,原價為4.9元的鑰匙扣在Nice平臺上一度賣出了上千元的百倍溢價。但一場喧囂之後,有用戶因投入金額巨大無法提現欲輕生,還有的用戶因為泡沫破滅虧的血本無歸。
  • 《如懿傳》:阿箬並非「完璧」,新婚當天,就被皇帝「吃幹抹淨」
    可她又是多麼地卑微,這表面風光的這幾年,深夜裡的苦楚,就只有她自己能明白了。坐到了嬪位又如何,不過徒有虛名罷了,最終也不過是一枚棋子。但是她並非「完璧」,其實早就已經被皇帝「吃幹抹淨」了。     她被教訓後,回去找如懿訴苦,想叫如懿幫她出口氣,可如懿沒有,還用話語敲打她,自這時起,她便再也不同如懿一心了。
  • 球鞋轉賣平臺nice打擊假鞋抵制炒鞋,sneaker叫好
    潮流電商nice對球鞋的交易機制的設置一直受到用戶和行業的廣泛關注,被評價為有助於嚴厲打擊炒鞋行為,維護球鞋市場的良性發展。nice採用C2B2C的轉賣模式,即賣家將商品上架銷售,買家購買後,賣家發貨到平臺進行查驗、鑑定,鑑定為正品後,平臺再發給買家。疫情當下,中小商家、實體店鋪為了去庫存,紛紛轉戰線上,nice作為運動品類垂直電商,以最低的成本為商家提供了最便利的渠道,同時也給喜愛球鞋的買家提供了更多交易場景,提升了平臺的活躍度。
  • 優化球鞋交易模式 niceApp持續打擊炒鞋
    打擊炒鞋行為,是nice進行平臺治理、維護球鞋市場良性發展的第一關鍵詞。 8月29日,漫威電影《黑豹》男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病逝世,引發網友集中懷念。
  • nice平臺:抵制炒鞋 推動球鞋文化的傳播與保護
    nice作為潮流電商平臺是如何推動球鞋文化的傳播和保護的?首先,大力推動社區內容的多元,多角度呈現潮流文化。進入nice,最先呈現在眼前的是用戶在社區的分享及互動,比如日常穿搭、好物推薦等等。亮眼的搭配、最快的潮流資訊,你很難不被這些內容打動。到nice社區打卡,已經是潮人們每天必須完成的to do list。有人說潮流物品的價格太高,遠遠超出生產成本。
  • 球鞋文化折射95後消費升級 nice規範市場打擊炒鞋
    網際網路消費領域早在球鞋市場方興未艾時期就已經瞄準了球鞋市場,各種專門針對球鞋交易的線上平臺開始湧現,再次點燃了年輕人對於球鞋的熱情,同時,消費者們對於球鞋的熱衷也讓投機分子嗅到了可乘之機,在球鞋已經被賦予文化和收藏雙重屬性的背景下,「炒鞋」之風開始盛行,球鞋市場出現大量投機者。
  • nice平臺嚴厲封禁炒鞋行為 成潮人首選網購平臺
    緊跟潮流趨勢的消費者聚集在nice等球鞋線上交易平臺,搖號搶鞋、曬單評測、分享穿搭,已經成為現代年輕人的日常。潮流電商nice是近兩年的後起之秀,採用區別於傳統電商的C2B2C模式,即賣家將商品上架銷售,買家購買後,賣家發貨到平臺進行鑑定,確保為正品後平臺再發給買家。有了平臺的專業化「背書」以及成立之出的潮流社區氛圍積澱,短時間內,nice球鞋交易量激增。
  • 優化球鞋交易模式潮流電商平臺nice持續打擊炒鞋
    打擊炒鞋行為,是nice進行平臺治理、維護球鞋市場良性發展的第一關鍵詞。8月29日,漫威電影《黑豹》男主演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因病逝世,引發網友集中懷念。可見,nice對於抑制炒鞋的力度始終沒有放鬆。這並不是nice第一次發布打擊炒鞋相關的公告。8月中旬,nice團隊也曾發布「打擊惡意刷單、鎖單,對16名違規用戶的處罰公告」。nice表示,經過平颱風控系統的監測與排查,發現有用戶存在惡意刷單、鎖單行為,已對較為嚴重的違規用戶進行了禁止買賣7天的處罰。
  • nice平臺抵制炒鞋 推動球鞋文化的傳播與保護
    nice是如何推動球鞋文化的傳播和保護的?首先,大力推動社區內容的多元,多角度呈現潮流文化。進入nice,最先呈現在眼前的是用戶在社區的分享及互動,比如日常穿搭、好物推薦等等。亮眼的搭配、最快的潮流資訊,你很難不被這些內容打動。到nice社區打卡,已經是潮人們每天必須完成的to do list。
  • 提升風控能力規範球鞋交易 nice拒絕炒鞋
    「嚯,那是還沒發售的狠貨」、「這人的鞋和我一樣」、「看,他穿的那雙鞋是20年前的骨灰級滑板鞋」。這是一批青春成長期恰逢球鞋文化在國內爆發的年輕人,90後、95後、00後,他們在個性、興趣形成的重要時期,遇上了NBA、滑板運動、說唱音樂,這些組成潮流文化的重要原生力量在全球化、網絡化的過程中,不斷交錯碰撞,最終以球鞋為代表,成為當今青年文化現象級的標誌之一。
  • 與niceApp共同抵制炒鞋,分享潮流時尚穿搭
    來源標題:與niceApp共同抵制炒鞋,分享潮流時尚穿搭 如果手機裡只有一個購物APP,那肯定不能稱之為「潮人」。去各個購物平臺掃貨,才是打開潮人生活的正確方式。比如買球鞋,首選就是niceAPP。
  • 球鞋電商平臺nice集結潮流大神打擊炒鞋 解讀球鞋真實價值
    nice希望的是,縱向可以通過這一版塊的運營和推廣,幫助更多用戶真正了解潮流單品的真實價值與背後故事,潮流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標籤。橫向可以完善抑制炒鞋的機制,發揮頭部用戶價值,讓球鞋交易更理性,潮流+社區電商走的更穩。
  • 抵制炒鞋 niceAPP引領潮流電商平臺保護健康球鞋文化
    如何杜絕炒鞋泡沫、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球鞋文化,是每一個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總的來說,球鞋文化和球鞋經濟的崛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球鞋的成功「出圈」,引發了全社會與國內外的「炒鞋」現象。必須提出的是,「炒鞋」行為不可取,但在供需均不斷放大的背景下,不能因噎廢食,拒絕一切球鞋交易。球鞋市場的存在是必然的,對於球鞋交易的管理和炒鞋行為的打擊亦是需要持續進行的。
  • 潮品交易平臺nice再度打擊炒鞋 集結潮流達人解讀球鞋真實價值
    nice希望的是,縱向可以通過這一版塊的運營和推廣,幫助更多用戶真正了解潮流單品的真實價值與背後故事,潮流不僅僅是一個符號標籤。橫向可以完善抑制炒鞋的機制,發揮頭部用戶價值,讓球鞋交易更理性,潮流+社區電商走的更穩。
  • 潮品交易平臺nice:堅決抵制炒鞋,有益於潮流電商行業健康發展
    如何杜絕炒鞋泡沫、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球鞋文化,是每一個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總的來說,球鞋文化和球鞋經濟的崛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一方面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物質的追求也不同於以往,具體表現在年輕人愈發注重個人穿搭,另一方面則是在物質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之後,人們對精神世界、興趣滿足的追求,球鞋及品牌背後的文化內涵已經成為年輕人重要的精神寄託,且被越來越多的人群所接受。
  • nice APP:抵制炒鞋,引領Z世代球鞋文化多元發展
    埃森哲發布的《全球95後消費者調研中國洞察》報告顯示,在這個社交平臺叢生的網際網路環境中,95後相比其他群體對社交平臺的接受度更高。32%的95後青睞豐富多樣的社交媒體,00後更是十分熱衷興趣圈子,通過加入圈子可以很快地找到組織、得到歸屬感。
  • niceAPP:引領潮流電商平臺保護健康球鞋文化 消滅炒鞋泡沫
    如何杜絕炒鞋泡沫、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球鞋文化,是每一個從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總的來說,球鞋文化和球鞋經濟的崛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球鞋的成功"出圈",引發了全社會與國內外的"炒鞋"現象。必須提出的是,"炒鞋"行為不可取,但在供需均不斷放大的背景下,不能因噎廢食,拒絕一切球鞋交易。球鞋市場的存在是必然的,對於球鞋交易的管理和炒鞋行為的打擊亦是需要持續進行的。
  • 與潮品交易平臺nice共同抵制炒鞋,探討買鞋最新趨勢
    垂直電商好在哪?如nice平臺為消費者提供了平臺鑑別球鞋真偽的服務,解決了消費者的隱憂;對於賣家而言,垂直電商能夠提供更為完善的網絡銷售渠道和宣傳渠道,幫助其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尤其是對於中小賣家、個人賣家而言,能夠以更低成本去庫存,因此吸引了大量商家入駐,反過來也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
  • 抵制炒鞋,球鞋電商平臺nice引領球鞋文化多元發展
    抵制炒鞋,球鞋電商平臺nice引領球鞋文化多元發展 2020年10月22日 14:2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從誕生起,球鞋的歷史不過短短百年,卻有著一個極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