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有一種即苦又美味的筍,它叫苦竹筍,又叫甜苦筍。清明節過後,苦筍就紛紛冒出土來,為人們添上一份大自然的美味饋贈,每年這個時節便是吃苦筍的最好時間。
等苦筍長出一定的高度,人們便會帶上鋤頭,背上背篼,提著淵兜去苦竹林挖筍子。新生的苦竹筍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剛進林子人們便會陶醉其中。
苦竹筍質地脆嫩、色白,清香味苦,回甜滑口,以春末出土的筍苞為佳。
滿竹林的筍子任由你選擇,但挖筍看似簡單實則也有講究,挖筍也是門技術活呢!你別以為它很好挖,挖深了頭部很老難嚼,而且會挖爛,挖淺了只得尾部,又很浪費。
因此,你一定要找好位置,然後果斷挖下去,這樣你才能得到一根完美的筍子。
有時候挖累了,坐下來吃一根生苦筍也是不錯的選擇,獨特的苦味與清香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喜歡,即便是帶有些泥巴但也絲毫不妨礙它的味道。
可能這就是興文人對苦竹筍表達喜歡的方式吧!
從林子裡挖回的筍子帶回家用刀豎著劃一條口子,然後剝去層層外殼。剝好以後,再用刀削掉老了的竹節,竹節不容易煮熟,除非筍子很嫩,不然都要削去竹節,這樣才不會影響口感。
白白嫩嫩的筍子用清水清理一下,切片,滾刀,切成一定的形狀,再烹飪成自己喜歡的美食,炒肉煮湯都可以,味道鮮美只有那麼巴適了。
一年中吃苦筍的時間就那麼短,所以新筍一上市,你就會在大街看到無數挑著籮篼賣筍的人。菜市場、超市,你也總會看到苦筍的身影,這時候喜歡吃筍的人可就有口福了。
住在興文農村的朋友們可能都知道,每到筍子生長的季節,就是我們秀廚藝的時候。筍子長在竹林太密,不利於長成大竹,所以必須得挖去部分,這樣新生筍子才能長成優質苦竹。
我們一定要趁著筍子還沒有長老的時候,抓緊時間吃筍子。但一日三餐都吃筍子難免有些膩,所以就得換著花樣吃。
今天筍子湯,明天筍炒肉,想怎麼吃就怎麼吃,只有不同的吃法才能讓我們的味蕾得到最大的滿足。
可以說這段時間沒有苦筍的飯局,都是沒有靈魂的。
小編最喜歡的就是苦筍煮酸菜湯,剛喝的第一口湯,或許有點苦味,但是你接著再喝兩口,你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酸味中帶有點苦味,越喝越好喝,那是種用言語描述不出來的美味。
涼拌可以說是興文喜歡吃苦筍的另一種吃法,鮮嫩的苦筍取一定的大小,下鍋焯水,舀上一瓢適量的調料淋上,就成了興文人最愛的涼菜。
苦筍切片,豬肉切片,兩種完美的食材在鍋裡相碰便會成為一道佳餚。有人說少了苦筍,弄得再好吃的肉都少了點兒成色,可見竹筍炒肉人們有多喜歡。
這個苦味非常的重,吃這個的都是資格土著。身處外地的興文人人,鄉愁,是從思念一盤素燒苦筍開始的。
除了上面這些,還有就是苦筍燉雞,這也是小編極其喜歡的一種吃法,苦筍的清香味加上雞肉的細緻肉感,湯味濃厚,絕對也是一道美食佳品。
作為配菜的苦筍來說,自帶的苦味稍微散去了許多,但吃起來非常的香,那脆脆的口感簡直不擺了。
苦筍的吃法實在是太多了,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別人做不到的。小編今天就先介紹這幾種,光是這幾樣就讓我口水直流了。
我們知道苦筍不但是佳餚原料,而且還可入藥。宋代詩人陸遊還親自烹製苦筍,有詩曰:「薏實炊明珠,苦筍饌白玉……山深少鹽酪,淡薄至味足。」
中醫認為苦筍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熱利尿、活血祛風功用,可治風溼、食積、咳嗽、瘡瘍等症。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苦筍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益氣力、利尿、下氣化氮,理風熱腳氣,治出汗後傷風失音」可見苦筍是醫食俱佳的珍稀竹筍。
苦筍又好吃,又有健康價值,好處多多,看了這麼多,你還能忍得住嗎?反正小編是忍不住了,已經準備好鋤頭去挖苦竹筍了,走,約起約起!
今年,你吃苦筍了嗎?
部分來源網絡,侵權聯刪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城市通(興文在線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