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散弱向高精尖轉型
南宮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產業加快升級步伐
本報記者 路遙
產業名片
南宮市以羊絨產業為依託,建設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產業。產業共有梳絨機近7000臺,年產無毛絨約4000噸、綿羊絨約1.7萬噸,世界上無毛絨總產量約2萬噸,南宮佔20%的生產份額。2018年,南宮市被評為「中國毛絨紡織特色產業基地」,段蘆頭鎮被評為「中國絨毛分梳名鎮」。南宮市推動羊絨產業和服飾服裝產業相融合,建設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產業,以精品羊絨為方向,積極向服裝服飾行業拓展。
在南宮市的安美橋羊絨製品有限公司高檔羊絨面料車間,工人們正在車間內井然有序地忙碌著。這家企業的全套生產設備從德國和義大利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年產羊絨及絨毛混紡紗350噸、高檔羊絨面料80萬米、高檔羊絨製品60萬件,年銷售收入10億多元。企業落戶南宮後,便成為帶動當地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產業發展的龍頭。
引進龍頭企業、搭建發展平臺,推動羊絨紡織和服裝製作相融合,完善從原料到成衣的上下遊鏈條……近年來,南宮市正大力推動羊絨產業由羊絨精梳向精紡羊絨面料、羊絨服裝等高端產品發展,實現提檔升級。去年,南宮市羊絨產業營業收入近80億元,納稅2.1億元,同比增長21.1%,高端面料、服裝等產品暢銷歐美20多個國家和地區。
1 從生產原材料向生產高端面料、服裝提升
羊絨產業是南宮特色產業,全市年產無毛絨近4000噸、綿羊絨1.7萬噸左右,產業基礎雄厚。立足產業基礎,南宮市先後引進安美橋高檔羊絨面料、熙甄羊絨超薄面料等一批高端羊絨深加工項目,帶動整個產業提升層級。
熙甄科技有限公司高檔羊絨超薄面料生產項目,由中國羊絨行業十強企業寧夏德泓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20億元,年可產300萬米羊絨精粗紡面料及3000噸針織面料。目前1.7萬錠毛精紡生產線已投產。
車間內,每個環節都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負責人呂妍風介紹,熙甄公司應用了一系列行業先進的設備、技術。在這裡,實現了綿羊毛梳理制條工藝國內首創,使綿羊毛應用於精紡面料生產,還實現了羊絨等高端蛋白質纖維應用於緯編高支領域的國內首創。企業應用的德國斯道爾織機,純絨精紡面料達到每米120克,填補了國內空白。
據了解,企業將建設羊絨產業升級換代孵化基地,為當地培育技術人才,規範人員操作,確立操作標準,確立不同生產過程的檢驗檢測標準。通過技術的輸出、設備的輸出,帶動當地上下遊產業鏈條的升級。
南宮市科技和工業信息化局負責人鬱茂通介紹,熙甄、安美橋等龍頭企業的引進,帶動了產業向高精尖發展,使南宮的羊絨產業從主要生產原材料成長為現在集高端面料、服裝為一體的大產業。
2 羊絨與服裝服飾走向產業融合
目前,南宮市有規模以上絨毛企業19家,產業鏈覆蓋羊絨洗、梳、紡、織、整等全流程。圍繞產業提檔升級,南宮市為高質量項目搭建平臺,投資10.5億元啟動建設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產業園,以發展精品羊絨和羊絨製品為重點,積極推動羊絨產業與服裝服飾產業融合。為此,該市重點打造「四大平臺」。
據了解,「四大平臺」包括洗染整和汙水處理公共服務平臺,20萬平工業生產示範平臺,金融服務平臺,集研發、檢測、會展、電商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通過「四大平臺」,為羊絨企業提供工藝最先進的洗染整訂單服務,實現汙水高標準集中處理。建設標準化廠房,提供金融、倉儲等服務,促進企業集聚發展。
鬱茂通介紹,以平臺為依託,南宮市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產業確定了以精品羊絨為方向,積極向服裝服飾行業拓展的發展定位。引進高端服飾項目,實現點布成「金」。
落戶南宮的河北鴻熙服裝股份有限公司由北京西貝倫服飾有限公司投資成立。西貝倫公司是大型時尚女裝企業,擁有西貝倫、卡莉朵拉、戴布拉芬等自主品牌,營銷網絡遍布國內40多個大中城市,擁有近400家直營店。
鴻熙公司總經理盧洪輝介紹,他們向安美橋羊絨製品有限公司訂購了近萬米高檔羊絨面料,有了好品質的面料,服裝服飾企業就可以專心打品牌、做市場。
目前,南宮市已有鴻熙、傑絲菲等多家高端服裝服飾項目落戶,與當地羊絨面料企業開展合作,羊絨產業與服裝服飾產業融合發展模式逐步走向成熟。
3 建設羊絨精梳公共服務平臺保障優質原料
段蘆頭鎮是南宮的羊絨產業基地。在這裡,總投資2億元的中國南宮段蘆頭羊絨升級創新基地(三期)正在抓緊建設,將建設5.5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和羊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南宮市以段蘆頭鎮為核心,重點發展羊絨精梳產業,建設羊絨精梳公共服務平臺,為羊絨精品服裝服飾產業園提供充足的原料支撐。
段蘆頭鎮鎮長李飛介紹,該鎮擁有30多家羊絨分梳企業,有近3000多家從事羊絨分梳加工個體經營者。2013年,由浙江華新實業集團投資建設了段蘆頭羊絨升級創新基地,一期、二期已經建成,建設標準化廠房2.5萬平方米,入駐羊絨小微企業76家。
依託段蘆頭羊絨升級創新基地,南宮市著力建設精梳產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三區一中心一平臺」,即:羊絨生產加工提升區、商貿區、倉儲物流區、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研發創新公共服務平臺。輻射帶動羊絨精梳企業入駐,擴大生產規模,促進人財物最大化集聚,實現羊絨產業創新升級,使產業發展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全力打造「中國絨毛精梳名鎮」名片。
根據計劃,到2019年底,建設完成2000平方米羊絨質量監督檢測中心、8個標椎化羊絨精梳車間。到2020年底實現完全投入運營,入駐800臺梳絨機。到2022年,擴建羊絨精梳公共服務平臺,增加標準化車間,同時建設倉儲物流區和原毛交易中心,為精品羊絨服裝服飾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