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春秋三傳」的二三事

2020-12-14 安若琴姑娘

01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從魯隱公到魯哀公,歷十二代君主,涉及本國及其他諸侯國發生的重大事件。相傳是由孔子根據魯國史官記述而整理修訂的一部儒家經典。

它被列為「五經」之一,記錄著傳統歷史早年的智慧。

這本書總共不到兩萬字,卻講了242年的歷史,高密度的概括能力,讓無數文人學子讀起來抓耳撓腮,鑑於這種問題,

於是便有了「經」和「傳」的說法。

儒家最重要的典籍,叫作「經」,比如《春秋》就被列為「五經」之一。

解釋經的著作,則叫作「傳」或者「傳記」。如《春秋》是「經」,有《公羊傳》《穀梁傳》《左傳》三傳為其作以解釋。

下面我們就說說為《春秋》做註解的「三傳」。

02

《左傳》是反映春秋時期社會風貌的一部百科全書。

前面我們已經說了,由於《春秋》的內容過於簡短,行文過於枯燥,所以便有了「三傳」。

《左傳》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它的誕生,有力地補充了魯國《春秋》的歷史背景,使《春秋》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春秋史。

《左傳》一改《春秋》死板的流水帳式的記史風格,採用更生動、更系統、全盤性考慮事件邏輯的編纂方法,給後代記事體史書提供了可參考的樣板。《史記》《資治通鑑》等經典的誕生都是受了它的影響。

這本書,以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霸主爭霸事件貫穿歷史,善於描寫戰爭,生動反映了當時的諸侯國之間的關係,所以它的受眾一般都是武將。

據說關羽特別愛看《左傳》,作品《江表傳》說:「羽好《左氏傳》,諷誦略皆上口。」

後世歌頌關羽最有名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馳驅時無忘赤帝」,赤面、赤心、赤兔都好理解,赤帝就是皇帝。後人皆說,關羽愛讀《左傳》,其實就是對皇帝表忠心。

03

《公羊傳》包括三部分內容,即義理、條例與禮制,這也是古代學者學習此書的三條途徑。

一般來說,義理最容易掌握,一般的《公羊傳》研究者多從此入手,但若停留於此,只不過是跨過了半個門檻,尚未進入《公羊傳》的基本入門之檻。

禮制則更難,因為名物典章之學素來繁瑣,尤其需要對《儀禮》《禮記》等相關內容有相當功底,如此觸類旁通其他的「四經」,方能學有所成。

至於條例,則涉及聖人作《春秋》那些最精妙的書法,通常古人講的「微言」就是這個層面的東西。

《公羊傳》弘揚「大一統」政治思想,「大一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政治智慧與歷史信仰。

04

公羊學、穀梁學都是政治哲學。

《公羊傳》強調宗法和政治的嚴肅性,《穀梁傳》則十分重視禮制的教育。

《穀梁傳》與《公羊傳》都是解釋《春秋》的,但大意卻有所不同,《穀梁傳》更注重傳揚經的意義,行文有些拘謹。但在解釋經文之間又充實很多小故事,簡樸清新、委婉有致。

比如在解釋《春秋》時,《公羊傳》說「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強調封建等級制度的秩序。而《穀梁傳》則著重禮制教育,宣揚「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子惡。」

再如解釋《春秋》齊侯送姜氏於灌,《穀梁傳》說:「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出闕門」。認為齊侯送女過境是一種非禮的行為。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穀梁傳》反覆宣揚古代「禮」的重要性,對非禮行為進行嚴加批評、指責。

《穀梁傳》在思想上,認為君臣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夫婦之間,都要遵循相關的禮儀規定,只要有越界,都屬非禮的行為。

05

就歷史上《春秋》學的傳承來看,三傳的先後順序,應該是《公羊》形成最早,《穀梁》次之,而《左傳》最晚。

從正常人類的閱讀體驗說,喜歡聽故事、講段子的人肯定喜歡看《左傳》,對於偏哲學的人來說。《公羊傳》《穀梁傳》會更有研究意義。由於師傳不同,《穀梁傳》所解釋的道理與《公羊傳》略有出入,但在曲解經文意義上,二者倒是不謀而合。

很多人都說「春秋三傳」太深奧,不常用,所以一般也記不住。

這裡有一個順口溜,對於如何記憶這三本書特有幫助,就是這句話:一位姑娘(穀梁傳)命令公羊(公羊傳)向左轉(左傳),希望好學的你,能夠從中有所收穫。

相關焦點

  • 給《春秋》寫傳的原因眾多,春秋三傳有什麼不同嗎?
    《春秋尋根》專題,每天更新,謝謝!《春秋》出現以後,後人就寫了很多書來解釋他。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三傳,即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和穀梁赤《穀梁傳》。那麼這三個人為什麼選擇給《春秋》寫傳呢?這三本書有什麼不同嗎?
  • 春秋三傳(文學篇)
    春秋三傳「春秋」就是歷史的意思。在商和西周前期,一年只分春秋兩季,後來才增加冬夏而成四季。所以人們就用「春秋」指一年。歷史是一年一年記載的,所以,「春秋」 就被引申為歷史。《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史書。古時帝王身邊設有史官,分左史、右史。右史記帝王言論,如《尚書》。左史記帝王行動,大事記在「策」裡,小事則記在「簡」裡。(春秋,就是根據這些簡、策編成的魯國編年史(魯隱公元年~魯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七二二年~公元前四八一年)。
  • 《語文提高》春秋三傳是指哪三傳
    《春秋三傳》即《左氏春秋傳》、《春秋公羊傳》和《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春秋》是中國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
  • 【國學名詞釋義04】三禮、五禮、春秋三傳
    >三禮指《周禮》《儀禮》《禮記》三部儒家禮學經典,三者情況不同,其中當以《儀禮》為最古,是春秋戰國儒者所整理的古代禮儀細節,主要是士禮,包括成年、婚喪、交際、敬老、外交、飲宴、祭祀等各方面禮儀。《周禮》又稱《周官》,內容主要是關於國家行政機構設官分職的制度,非常詳細完密,因此歷代很多人懷疑這套制度並未在歷史上實行過,也不是周公所作,只是戰國儒者的理想。 五禮中國古代禮的範圍極為廣闊,政治體制、朝廷法制、祭祀、學校教育、軍隊徵伐等都在禮的範疇內。
  • 《春秋三傳》與《春秋》兩者有什麼關係?全面解讀,深入剖析
    記事者,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所以記遠近、別同異也。故史之所記,必表年以首事。年有四時,故錯舉以為所記之名也。」第三種依據古代制度,春夏、秋冬要取一字。 《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合稱,古代的「傳」意思是解讀別的書,那樣的書稱為「傳」,《春秋三傳》就是給《春秋》寫的傳。
  • 《春秋》與《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
    說到四書五經,在五經中有一本《春秋》,也稱《春秋經》、《麟經》、《麟史》等,有時又被《左傳》所代替,為何!首先,《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是四本不同的書,後面的三傳全稱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都與《春秋》這本書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一文講清楚「春秋三傳」的來龍去脈
    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帝王靡不同之。」西周春秋時期是史學的發起時期,當時各國史籍統稱為《春秋》。相傳孔子修史把各國史籍匯總,以魯史為主,兼及周王室及其他諸侯國史,編定了中國第一部編年史《春秋》。《春秋》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經歷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等魯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其間的歷史事件。
  • 貴州農信公基:春秋三傳簡介
    在備考過程中,經常會涉及到對古代文學的考察,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常見的一個知識點:春秋三傳。《春秋三傳》是《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的合稱,均為對孔子所著《春秋》的注釋,《春秋》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理解。目前可考的僅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
  • 【趣解三字經】之四十二:何為「春秋三傳」?
    三傳就是公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穀梁赤所著的《穀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這三本傳都是針對《春秋》所作的註解,有戰國時齊國人公羊高寫的《公羊傳》,有和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寫的《左傳》,還有戰國時魯國人穀梁赤所著的《穀梁傳》,三傳是為《春秋》作註解的三部傳書,它們開始的時候是和《春秋》分開流傳的,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大家走的不是一條道。《春秋》傳播《春秋》的,三傳傳播三傳的。
  • 『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基知識:春秋三傳
    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提供以下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信息:『備考資料』2020廣東事業單位公基知識:春秋三傳,更多關於廣東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備考,廣東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要點,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的內容,請關注廣東事業單位考試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國學知識:先秦文學之《春秋三傳》
    《春秋三傳》即《左氏春秋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
  • 從《春秋三傳》之爭,聊聊公羊派的興起與沒落
    於是就有了一幫號稱高智商的傢伙跑出來給大家詮釋《春秋》,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春秋公羊傳》、《春秋榖梁傳》和《春秋左氏傳》,號稱《春秋三傳》。另外還有鄒氏、郟氏二傳,可惜沒啥市場,在漢朝時就失傳了。  董仲舒就屬於專門研究和傳承《公羊傳》的公羊學派。
  • 春秋左氏傳的前世今生
    《春秋左氏傳》(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
  • 《〈春秋〉三傳研究初集》序言
    《〈春秋〉三傳研究初集》(以下簡稱《初集》)收文一十有五,皆與《春秋》經傳有關。《初集》特點有二:一是關注文本校勘、訓詁;二是重視宋前古寫本、古注、類書以及各類出土文獻之利用。原本《玉篇》殘卷「放」字條下云:「《左氏傳》:『棄位而放,不可謂貞。』杜預曰:『放,淫之別名也。』」正文、注文皆作「放」。劉向《列女傳》述穆姜事亦作「棄位而放」。「放」用作「淫」義,古書多見,而「姣」之「淫」義罕見。蘇君以為「漢語史上『姣』為『淫』這一義項,很可能並非始於先秦」。頗有見地。此類研究,對文本訓詁注釋、辭書編纂、漢語史研究等都大有裨益。
  • 「春秋三傳」是哪三傳?知道一個算及格,兩個算優秀,三個很無敵
    有一本書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本書就是《春秋》,但是大多數人不知道春秋還分為三傳,即「春秋三傳」。那麼「春秋三傳」到底指的是哪三傳呢?知道一個算及格,兩個算優秀,三個很無敵。「春秋三傳」自「五四」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之後,經學作為現代學術的棄婦,在數十年中受盡冷落,完全失去了往日獨領風騷的風採,慢慢變成殭屍,深藏並滯息於塵封的故紙堆中。
  • 《春秋穀梁傳》:對孔子《春秋》的闡釋,風格峻潔
    《春秋穀梁傳》對孔子《春秋》的闡釋,純粹出自義理的角度,這是它和《春秋公羊傳》相同的地方。不過《毅梁傳》的作者是魯國人,章太炎先生說它「有儒者之風」,不像《公羊傳》那樣氣勢飛揚,漢代鄭玄亦評價它「善於《經》」,不像《公羊傳》那樣通篇充斥藏緯神秘主義,可知它對孔子隱藏在《春秋》字縫中的「微言大義」確有切近而獨到的領悟與理解。
  • 2020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簡介
    2020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簡介 甘肅中公輔警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建議各位考生在複習備考期間多多練習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
  • 新書 | 《〈春秋〉三傳研究初集》出版
    《春秋》相傳為孔子編纂,《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皆為解經之作,史稱「《春秋》三傳」。自漢至今,三傳研究枝葉峻茂。本書收錄作者歷年來在《中國史研究》《中華文史論叢》《中國經學》《歷史文獻研究》《漢語史學報》《圖書館雜誌》《書品》《光明日報》等刊物發表的論文、札記凡十五篇,在前賢論述基礎之上,參以古寫本、古注以及出土文獻等各類新材料,圍繞《春秋》三傳的異文與文本流變等問題展開考辨,析疑解滯,多所發明。具體而言,主要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 【走進經典】第三十期《春秋公羊傳》
    《春秋公羊傳》《公羊傳》又名《春秋公羊傳》,儒家經典之一,是專門解釋《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訖年代與《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釋史十分簡略,而著重闡釋《春秋》所謂的"微言大義",用問答的方式解經。《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即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稱為"春秋三傳"。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同步寧夏人事考試中心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春秋三傳,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事業單位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公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