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爺爺告訴我「贛江是用金箍棒一棒打出來的!
贛鄱大地是豬八戒用九齒釘耙耙出來的!
耙子打到的地方成為了平原,沒有打到的地方成為高山
唐僧的碎碎念變成了贛江上刮的風
贛江的沙石則是沙僧漏出來的
..
作為在贛江邊長大的江西人
從小就在思考一個問題「贛江從哪來的?」
百度百科早已不能滿足一個中二少年的獵奇心
這下真是漲知識了
定海神針不止可定海
還可造江
對悟空哥哥的崇拜
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贛江之濱,攝影@小項
就在我沉浸在神話故事裡YY自得的時候
千萬贛鄱之子擼胳膊抹袖子
一邊罵我沒節操一邊打算用唾沫星子教我做人
在被唾沫淹死之前,我先在唾沫裡學到了正解
遠者說歷史
「贛」字早在N+1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山海經·海內經》裡已經出現「贛」字
而且都與江西一帶有關
古代贛江名字可多了
秦朝時叫楊漢
漢朝叫湖漢
現代叫贛江
那麼,贛江為什麼叫贛江呢?
老師說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章貢合流,章水和貢水在贛州匯合為贛江
另一種說來就比較高深了,是來自於《山海經·海內經》中的「贛巨人」
晉郭璞注《山海經》:「今有贛水,以有此人,因以名水」
這起源之早,豈是孫猴子的金箍棒能打出來的?
四部叢刊本《山海經》
近者說發源
贛江水龍頭叫貢水,發源於贛州市石城縣石寮崬,
全長766公裡,流域面積83500平方公裡
佔鄱陽湖流域面積的51.5%。是鄱陽湖流域5河之首
流域面積居長江八大支流的NO.7
水量則僅次於岷江、湘江、沅江居NO.4
單位面積產水量則居八大支流NO.1
水連起來可以繞地球好多圈
沙僧漏下的沙石遇到這千裡奔騰的贛江
估計只剩下一個字:浪~
鄱陽湖流域,攝影@山江源
這一浪,就不僅是皮一下的事兒了
那就是幾千年的與世沉浮,依江而生
創文化,據天險,成霸業
在「大眾創業,萬眾跟隨」的先進理念發揚光大的先秦時期
江西老表們依託贛江,刀耕火種
創造出了絕世牛批的青銅文化,驚為天人
89年新幹大洋洲商代遺址面世,出土的480餘件青銅器
品類之多、造型之奇...
不僅在江南排名第一,在全國也是少見的
與同時期的殷墟青銅群、廣漢三星堆古遺址
並列為中國青銅文明的三大發現,不得不說祖宗創業很成功
隨便拎出一件帶回家,馬上就可以退休回家葛優躺了
當然,想想就得了
2015年——沉睡將近2000多年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
終於露出了神秘面紗,舉世矚目
在贛江幾千年的稱霸之路上
不得不說,贛江簡直是主角光環圍繞
拍照絕對站C位,出道直接走花路
於是在航運界實力開掛,威風凜凜幾千年
當年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於鄱陽湖(贛江注入之地)
為的就是以傾國之力爭贛江的黃金位置
好比大清朝的皇太極與攝政王多爾袞
無所不用其極,爭奪美人大玉兒般
主角贛江則表示,這種戲碼我見多了...
逆襲助攻,左右國運
贛江腰杆子如此硬朗,後臺也是相當可以的
王勃來南昌參加party的時候曾感慨道
「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
贛江水道,複雜龐大好比盤絲洞
一張巨大的水網,連接山脈及各省的天然隘口和通道
贛江恰好處於此網中間,這也使得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除了元末的這一場決定帝國走向的大戰外
清朝太平軍起義之時
石達開的西徵軍與曾國藩的湘軍也是在贛江邊上幹架的
相比於太平天國的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曾國藩死守江西,依靠贛江之地利
最終終於完成逆襲
贛江以天生的地理優勢,成為左右中國歷史走向的關鍵要素
一把包袱一把傘,就是「幹」
贛江雖然以航運和天險稱霸,但好在沒有太驕傲
而是踏踏實實努力幹活,為天下人做出了貢獻
江右商幫的興盛繁榮,江西成為「天下糧倉」
得虧了有贛江這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江西人組成的江右商幫是全國最早的商幫
憑藉贛江——鄱陽湖航道
和江西老表耿直的熱心腸以及老實巴交做生意的優良品質
走南闖北持籌九州,廣獲天下之利
湖廣一帶由此流傳著「無江西人不成市場」的民諺
江西老表遍天下
也是受益於贛江航道,北人南下之後江西人口激增
人多了,勞動力也就多了,糧食自然大豐收
考上「清華北大」的秀才也多了
還是其他農副產品,都開始騰飛
走出江西,邁向「世界」
開荒運動緊接著浩浩蕩蕩的開始了
大規模的水利工程也開始出現
著名文學家曾鞏說江西——
其田宜秔稌,其賦粟輸於京師,為天下最
輸送給朝廷的糧食在兩宋時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
有錢任性
一躍成為帝國的「糧倉」和「錢倉」
流布各地的萬壽宮是江右商幫的精神寄託
贛江之子,睥睨天下
俗語有云,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贛江除了在航運界稱王稱霸
養育一方水土也是盡職盡責的
身為江西人的母親河
贛江也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優秀的子女,連起來可從贛江頭排到贛江尾
唐宋八大家中,江西獨佔三家——歐陽修、曾鞏、王安石
黃庭堅創立文學史上第一個詩文派別——江西詩派
晏殊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祖
晏幾道被視為北宋小令大師
楊萬裡創誠齋詩體
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南宋四大家
姜夔創立騷雅詞派,與辛棄疾豪放派齊名
被曾國藩與蔣介石奉為齊家治國圭皋的
心學大師王陽明
其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光都在江西(1510—1521)
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湯顯祖開創臨川派
其享譽世界的「臨川四夢」——
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與南柯記
至今仍保留在崑劇的舞臺上
明朝更是不得了
開「人大會議」時,人大代表60%都是贛江之子
從明初吉安人解縉開始,到明嘉靖年間
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
基本都由江西人擔任內閣首輔
一時有「朝仕半江西」之說
可以說,沒有一個圈子是我們江西老表玩不轉的
時不時還能夠當一把奠基人什麼的
老豬的釘耙即便能耙得出高山平原
怕是也耙不出贛江人的滿腹才情~
滕王閣,攝影@化油器中士
萬米贛江,千年歷史
無論是荒誕派的神話故事,還是現實派的歷史事實
無論是輻射全國的影響,還是涵養一方的精粹
一切,皆是
因 江 而 生,為 江 而 來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