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科技綜合報導】1月7日,由阿里研究院主辦的「遠見2046—第二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以「遠見2046」為主題,聚焦未來,圍繞「2046,技術將如何發展,商業將如何演化,治理需如何創新?下一個顛覆在哪裡?」等話題,來自海內外的120多家智庫機構、800位思想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
在大會上,「中國遠見智庫論潭」宣布成立,來自北大、清華、社科院、國研中心、阿里研究院等10家頂級國家和民間的智庫機構,共同發起並在大會現場舉行啟動儀式。這是我國首家新經濟領域的智庫聯盟,旨在促進各有專長的智庫間跨界交流,凝聚各家智庫的真知灼見,形成共同關注的前瞻性戰略研究,並與國際知名智庫進行研究接軌。
未來新科技:下一代人機互動是什麼樣子?
世界經濟論壇(WEF)人工智慧委員會主席、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賈斯汀·卡塞爾(Justine Cassel)和大家分享了「人機互動的未來」,她認為下一代人機互動界面具有兩個屬性:通過對話和肢體語言進行自然互動;採用社交模式而非任務模式。而人機互動的最大突破點是,語言的使用讓界面變得更加直觀、自然,這主要依靠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算法和自然語言來實現。
那麼,人機互動未來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卡塞爾認為,未來的人機互動會將人類囊括其中,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將各類人群納入設計。我們從真實的人群中得到諮詢建議並不斷迭代,直到實現設計的實用化、理想化並令人信服。
未來新經濟:平臺經濟體將取代跨國公司成為主導者
1998年,美國商業部發布《浮現中的數字經濟》研究報告,揭開了數字經濟1.0的大幕。經過近20年的技術進步、應用滲透、商業創新和生態演化,數字經濟的發展正在邁入以網際網路平臺為載體、以數據為驅動的2.0時代。
大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研究院院長高紅冰發布了《數字經濟2.0報告——告別公司,擁抱平臺》。
報告認為,數字經濟1.0時代,跨國公司藉助IT技術走上了巔峰。數字經濟2.0時代,基於DT技術誕生了一塊全新的大陸——平臺經濟體。僱傭關係、8小時工作制是跨國公司就業的關鍵詞。自我僱傭、靈活就業是平臺經濟體就業的關鍵詞。
阿里研究院預測,未來20年,八小時工作制將被打破,中國高達4億的勞動力將通過網絡自我僱傭和自由就業,相當於中國總勞動力的50%。
由於進入門檻高,技術性強,目前80-90%的國際貿易都被跨國公司把持。平臺經濟體會提供國際貿易基礎設施,破除這些壁壘,小企業/個人都能參與全球貿易並從中獲利。未來30年,80%的全球貿易將由小企業/個人主導。
未來新就業:2035年中國數字經濟就業容量超過4億
以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數位技術,將對就業生態帶來革命性改變。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在大會上發布了《邁向2035:4億數字經濟就業的未來》報告。BCG 預測,2035年中國整體數字經濟規模將接近16萬億美元,數字經濟滲透率48%,總就業容量達4.15億,其中,阿里巴巴平臺生態就業規模將超過1億。
數位技術的發展為中國製造帶來了向新製造轉型的契機。BCG認為,新製造在短期內並不會大規模縮減整體就業需求,反而會創造更多、更廣、更具價值的就業機會,並倒逼就業人群技能提升。同時,新製造能帶動產業升級、刺激行業競爭、降低工業品價格、創造更大的市場,從而間接創造就業機會。
BCG報告認為,機器智能化及平臺就業使就業者的身體素質、所處地域不再構成制約,不論是身處偏遠地區的個人還是小型化組織都將無差別地接入全球性的工作機會。
未來新治理:網際網路經濟治理四大核心問題
新技術帶來新經濟,新經濟呼喚新治理。為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經濟治理的研究,2016年,在政產學研等10多家機構共同參與下,中國信息社會50人論壇發起了《網際網路經濟治理手冊》重大研究課題。
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薛兆豐發布並解析了《網際網路經濟治理手冊》階段性成果。課題組認為,網際網路經濟治理有四大核心問題:誰的資產?誰的責任?誰來試水?向誰看齊?對此,薛兆豐教授提出三大主張:網際網路經濟治理,應按照「社會總成本最低」的總原則,踐行「放水養魚、讓子彈再飛一會」的推進路線圖,重點發現並推廣治理創新的最佳實踐。他特別提到,2010年工商總局49號令,明確了自然人向網絡平臺提交姓名和地址等身份信息,就可開展網上經營。這是中國在網際網路經濟治理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也是對全球網際網路經濟治理的重大貢獻。」
未來新智庫:我國首家新經濟領域智庫聯盟啟航
智庫作為重要的智慧生產機構,是一個國家思想創新的泉源,隨著智庫在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事務的處理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發展程度正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為此,建設高水平、國際化的智庫已經成為一個全球化趨勢。
在大會上,隆重舉行了中國遠見智庫論潭成立儀式,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國研中心資環所、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華為戰略部、京東方產業研究中心、信息社會50人論壇、華夏基石諮詢公司、阿里研究院、競爭力智庫10家發起單位的代表嘉賓共同上臺,共同見證了這個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首屆輪值主席為清華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表示,我們致力於將這一論潭打造成匯聚原創性技術思想、開創性商業模式、以及將創意設想轉化為創新價值的正能量中心與國際化平臺。首批發起機構為10家智庫,第二年將吸納更多的中外智庫,擴展為30家。
會上,中國智庫大數據報告課題組組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朱旭峰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智庫大數據報告》,該報告通過對智庫及專家言論在社交媒體中的大數據分析,推出了年度中國智庫大數據排行榜。這是國內智庫評價機構首次通過社交大數據的方式進行評價排名。
根據綜合得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入圍智庫排行前三甲,其他入圍TOP10的智庫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盤古智庫、中國與全球化中心、中國金融40人論壇、第一財經研究院、瞭望智庫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