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商務範
《三十而已》裡,王太太大手一揮,把莫奈的《睡蓮》搬回家,直接看呆了上樓送蛋糕的顧佳。雖然是買贗品充門面,但把世界名畫掛餐廳的騷操作,還是讓人覺得......很土......
名人富豪買畫並不稀奇。為了心中的繆斯,有人成為蘇富比常客,有人混跡藝術圈,還有人直接開美術館放藏品。至於到底是為藝術砸錢,還是上演砸錢的藝術,就見仁見智了。
今天範主準備和大家扒一扒,大佬、明星們買畫那些事兒~
----------我是很貴的分割線----------
大佬買畫:投資收藏兩不誤
無論中外,在財富累積到一定程度後,大佬們就會紛紛踏上收藏之路。認知度、藝術價值、市場價值「三高」的作品,不僅讓大佬們在收藏界一鳴驚人,還能在數年後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
梵谷、莫奈、畢卡索這類大家的名作,自然成為了大佬收藏的首選。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創始人萊昂·布萊克,就曾出價1.199億美元,成為《吶喊》的買家。
淨資產48億美元的喬治亞商人&前總理Bidzina Ivanishvili ,在2006年以9500萬美元天價拍下畢卡索的《多拉·馬爾和貓》。
王健林也是畢卡索粉絲,萬達集團不僅買下了畢卡索的《兩個小孩》,還有《戴帽女人》。
2015年,萬達又以2041萬美元買下了莫奈的《睡蓮池與玫瑰》。
港商劉鑾雄則是以3920萬美元買入高更在大溪地完成的作品《清晨》。
國外媒體曾經做過統計,認為大佬的收藏通常佔他們資產的10%左右。而中國頂級藏家的收藏,也許可以參考大劉的「200億港元?當然不止這個數」。
名畫買回家,不同的大佬,有不同的操作。
比如劉鑾雄在2003年,以180萬「撿漏」了一副Jean-Michel Basquiat的塗鴉,掛在華置的辦公室。
現在這幅作品價值上億,但大劉當初見到它時「相逢恨晚,就像見到美女,不做女朋友不行」,所以堅決不賣。
另一副在2006年用290萬英鎊購入的《水花》(此作是霍克尼水花系列的第二幅,最大尺幅的《更大的水花》由Tate Britain收藏),今年在倫敦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周上,以2410萬英鎊成交。難怪大劉要說,買畫有時候比買樓划算。
「不務正業」的王中軍,也是收藏大家,他認為「如果你有了大HOUSE,擺放無數的家具,不如掛幅名畫」。
2004年,王中軍在股市套現5億元,轉手在紐約蘇富比以3億多人民幣拍下梵谷的《雛菊與罌粟花》。第二年,又拍下畢卡索的《盤髮髻女子坐像》。
高光時刻,王中軍在北京建了松美術館,17年美術館首展就是「從梵谷到中國當代藝術」。
不過在去年,王中軍就自爆賣畫救華誼了。據他說,當年嘉德夜場一半是他的畫。不知道今年的影視寒冬,HOUSE裡的收藏又少了幾幅?
北有松美術館,南有龍美術館。上海龍美術館的創始人,是比王中軍更壕,有「上海最大隱形富豪」之稱的劉益謙。
劉益謙曾以超過10億人民幣的天價,拍得《躺臥的裸婦》。
大明永樂年御製刺繡紅夜摩唐卡、王羲之的《平安帖》、明代吳彬的《十八應真圖卷》,也都被劉益謙收入手中。
但他最引人非議的,還不是名畫,而是用花了近3億港元買下玫茵堂珍藏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喝茶......
看來買名畫和懂藝術之間,差了不止200億港元~
明星買畫:搞軟裝、混圈子
和身家幾十上百億的商界大佬相比,明星買畫就要「寒酸」許多。他們通常會選擇國內外的當代藝術作品,買了就往家裡掛,增添藝術氛圍。人緣好的,再結識結識藝術家,混混圈子。
當年唱《愛情鳥》的歌手林依輪,就算明星中的收藏大家。林依輪90年代在北京投資房地產,早早實現財富自由,2000年左右開始做收藏。
他北京500平的大別墅裡,放著劉野的《莫扎特》。
客廳是周春芽的《綠狗》,據說只花了200萬就買到了。
餐廳則是潘德海的《胖子》。
林依輪在藝術圈「廣結善緣」的秘訣是好廚藝。比如性格內向的畫家尹朝陽,就為吃林依輪的滷大腸,克服「社恐」,主動結交。還有國內藝術家中的頂流曾梵志,為喝蓮藕湯,又是主動打電話,又是送名畫......
劉嘉玲也愛買畫,和王中軍一樣,她也有關於收藏的名人名言:「沒有藝術品的豪宅,就是一堆建材展覽市場。」
她在香港專門租了一間房子,用來放畫,方便「家裡掛的畫需要經常更換」。當年她為了得到周春芽的桃花系列,苦苦等了兩年,不僅飛到成都去周春芽在藍頂的工作室拜訪,還在桃花盛開的時候,給周春芽發信息,問她的「桃花」何時開。
國外明星喜歡收藏當代藝術的,就更多了。小李子作為歐美明星中的收藏達人,遠到畢加、達利,近到村上隆都有收藏。
布拉德·皮特則喜歡在藝博會上,去買一些新銳藝術家的作品。2009年,他在巴塞爾買了一副德國先鋒藝術家尼奧·勞赫的《Etappe》。
總的來說,明星買畫不如大佬那樣大手筆,但對於國內外的明星大咖來說,買幾副名家作品,也完全能hold住。
買畫翻車:買到贗品、價值暴跌
講完了投資收藏兩不誤的大佬,也說了下把現代藝術當軟裝的明星。接下來,範主準備說說買到贗品和價值暴跌的翻車收藏。
英國王儲查爾斯名下基金會總部的鄧弗裡斯莊園畫廊,就被爆有三幅贗品——莫奈的《睡蓮》、畢卡索的《無題》、達利的《耶穌受難》。假畫藝術家Tony Tetro還認領了他的這幾幅作品......
在紐約,最古老的畫廊之一的諾德勒畫廊,直接因為賣出去60多幅天價假畫,惹上官司,關門大吉。受害者名單裡,竟然還有蘇富比拍賣行的董事德·索爾......
德·索爾夫婦在2004年,用830萬美金,在諾德勒畫廊買了一幅馬克·羅斯科的畫,送給女兒當禮物。12年過去,站在原告席的業內人士,才知道自己上當了。
而這些贗品,竟然是出自一位名叫錢培琛的上海畫家之手。錢培琛聲稱自己並不知道自己的仿品,被人拿來當正品賣之後,離開了美國......
王健林很少買市場上流行追捧的古畫,也是礙於仿品太多。萬達的收藏團隊在接受採訪就說到,「古畫贗品太多了,連乾隆皇帝都收藏了那麼多假畫,而且假的鑑定專家比假畫還多,造假者水平比鑑定專家還高。」
除了贗品,「真跡」縮水的也有不少。比如趙忠祥的《五驢圖》,就在2016年的一場拍賣會上,以89.6萬元港元的價格成交。後來趙忠祥去世後,部分畫作跌破700元也沒人買。
不過範主認為這樣的「名作」跳水,也算正常。大佬隨便畫幅畫,拍出幾百上千萬的不少,買單者不是熟人就是朋友。既然賣的人情,人走茶涼也就見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