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論頌疏》講解(七)
這個時候,有圓暉上人者,圓暉上人是玄奘大師的再傳弟子,玄奘大師在印度跟戒賢論師學。印度當時佛法最興盛的地方就是那爛陀寺,幾萬人在那學佛,戒賢論師是那爛陀寺的主講。那麼戒賢論師跟誰學的?戒賢論師是跟護法論師學的,護法論師是唯識的大德,護法論師又跟前面的大德學,一代一代傳下來,就這樣。
那麼玄奘大師從印度回來以後,他的弟子很多,當然神泰、法寶、普光這下面再傳下弟子就是圓暉上人。「上人」就是有德之人叫上人。慧炬熾然,戒珠融朗。「慧炬」就是智慧就如燈光一樣熾然向上。這個「熾然」,這個「慧」,所以這個名詞多少好!你看,我們的智慧在那地方用「聰明」,很死板的,遇到環境以後死板得不得了,不叫智慧;「熾然」是一點呆板都沒有的,一點執著亦沒有。
非常自然,如燈光一樣,你看那燈光,油多了它就滅了,油少了不能著,恰到好處,這點油滅了,馬上上去了,這邊油還沒有完,那邊油馬上就升上來了,這燈光一點也不斷截,熾然向上,沒有呆板和執著,這叫「慧炬熾然」。我們現在,你要學法,在那地方,越學越死板,眼睛發呆,坐在那裡人盛飯了也不知道,等飯盛完了以後去,這個智慧就不叫智。
戒珠融朗,他的智慧很大,持戒怎麼樣?所以佛教裡頭,最重要的就是持戒,一個要有智慧,另一個要持戒。有智慧,你不持戒就談不到智慧,所以要持戒!「戒珠融朗」的「融」是很融合的,圓融!而我們持戒,「我就要是這樣子的」,在那地方一犟子一塊的(「一犟子一塊」是山西土語,表示這個人就跟犟牛一樣,性格固執倔強,不會融通),雖然他持戒了,卻不理解戒的真實含義,不叫「融」。
「朗」,就是如水晶一樣,裡頭沒有夾雜。怎麼不夾雜?我們持戒就是清淨的、無我的、涅槃解脫的,不要夾雜「我」。外道就是這樣的,有些「我要閉谷了」、「我要不吃飯了」、「我要打餓七了」,或者他認為正確的這些,那雖然也叫修行,但那裡頭不「朗」,夾雜有其它的思想,你的知見不一定正確。
後來之美,在玄奘大師以後的三個大德的後起之秀,沒人再比得上他了。先達所印,前面好多的高僧大德也都印證的,他確實是了不起的,不是我一個人說的。幼好斯文,上人從小就好學,特別喜歡《俱舍論》。這個從小喜歡,就如我剛才說的,雖然你這一生當中聽不懂,只要你堅持好好去學,聽下去。
種下這個種子了,下輩子一聽到這個《俱舍論》就喜歡,從小就喜歡這個《俱舍論》。你喜歡,將來就能通達。長而獨得,長大了對《俱舍論》的見解有獨到之處,什麼叫獨到之處呢?就在你內心當中有證的,現量地證的《俱舍論》當中的見地。嘗因暇日,見為討論。
我經常有閒暇的時候就與上人坐到一起,向上人求學,討論《俱舍論》。餘時迫俗塵,「餘」就是我,賈曾自己是大官,世俗的那些塵事太多了,倦於周覽,沒有時間來周遍地學習這八千頌的《俱舍論》。我雖然很喜歡,但是沒時間學習,乃求略釋,這個就是緣起,就這個原因,我求他作略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