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一個人翻越桃花嶺,站在高崗上俯視山谷,看群峰競秀,雲捲雲舒,讓人爽心悅目。在桃花嶺南面的山谷裡有一個湖,像山谷裡的一個巨碗,巨碗裡盛著清水,綠波盈盈。這個湖叫月亮湖,它還有另一個名字,叫秦山水庫。
從秦山水庫繼續往下走,有一個村子,叫秦山村。這個村子以前叫秦夾岙,現在可是一個網紅村,村子裡風景優美,還有不少特色民宿,被稱為美學生活,是長三角遊客熱衷的天然氧吧,每逢周末來這裡遊玩和打卡的人絡繹不絕。
從村前的公路往南走,可以一路走到鎮海區汶溪村,也可以通到慈城。那時我不知道,以為這裡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只好決定折返,那次我走的是秦山村西邊的山路,這條路彎彎曲曲,時有時無,一路通到慈城金沙村。這條山路兩旁的風景像沒有打磨的璞玉,帶著原始的風貌,十分秀麗。
自那次與秦山村不經意間的邂逅之後,時隔一年才有機會再去那裡遊玩。那一次我是從汶溪村邊的入口進入的,在路上又遇到一個水庫。這個水庫叫三聖殿水庫,比秦山水庫大很多。
昨天我利用調休的機會,再次去了秦山村。這一次我照例從汶溪村拐入汶秦段,沿著三聖殿水庫邊的公路進入秦山村。畢竟是冬天了,湖畔的樹木大多都只剩下光禿禿的枝椏,或者留下幾片葉子在風中飛舞。湖邊的風景沒有夏季那般青蔥,甚至現出些頹意來,不過我卻覺得恰到好處,有一絲略帶粗獷的美。
因為是工作日,秦山村裡沒有遊人的打擾,安靜了下來。幾位老人坐在各自的房前曬太陽。看著他們享受靜好歲月的樣子,我有幾分羨慕。
這次我是來尋訪村子裡的傳奇古橋——秦山洞橋的。秦山洞橋是鎮海區級文物保護點,它建成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大概是建於明清時代。寧波幾乎所有的古村都是建在山溪旁邊的,秦山村也不例外,一條小溪從村子裡緩緩流過,秦山洞橋就建在這條小溪上。
秦山洞橋為單孔石拱橋,橋身全部是用大小不一的鵝卵石築成,在沒有水泥混凝土的時代,不得不說是一個創舉。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一點不比現在差。
這座橋的橋面中間微微拱起,略呈弧形。由於全橋用鵝卵石砌成,從橋腳往上看,像大魚的魚鱗,橋頭腰窄底寬,像一個魚尾。這座橋曾經是村民們出村的主要通道,即便是現在還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這麼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實際上很低調,如果不是特意尋訪,我幾乎找不到它。很多歷史古蹟都是這樣,無論你有沒有注意到它,它都安靜地呆在某個角落。倒是秦山洞橋旁邊的一棵柿樹,十多個吊紅掛在枝頭,似乎有些張揚。
洞橋下面的溪水有些單薄,聊勝於無的感覺。在這條溪坑裡有一棵樹,滿樹黃葉,午後的陽光打在它們身上,發著亮麗的光。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流動的時光,和跳動的塵埃。
旅遊小貼士:
門票信息:免費
自駕或者騎行:用手機搜索「秦山村」或「三聖殿水庫」
公共運輸出行:可以乘坐382路支線號線,在秦山公交站下車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