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傳統紋飾系列——魚藻紋

2021-01-11 曉茶知書讀古風

魚在在藻,有頒其首。

王在在鎬,豈樂飲酒。

魚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鎬,飲酒樂豈。

魚在在藻,依於其蒲。

王在在鎬,有那其居。

魚何在,在乎藻。

這首描繪魚藻的詩篇,源於《詩經》,詩中描繪了魚遊於藻類蒲草中的悠然動態。

魚,諧音餘,傳統文化的寓意有富貴有餘,年年有餘。

再有魚的繁殖能力,由此,又多見於古代勞動人民喜愛的年畫中。

愛吃魚的文人喜歡鱖魚肥,求功名讀書人的喜歡鯉魚運。

誇名聲,又可以鰱魚譽。

江南採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東南西北。

今天,曉茶陪朋友們接著聊古典傳統紋飾系列——魚藻紋。

藏於故宮博物院

魚藻紋,魚與藻類蓮葉水草等配著用的紋飾圖。

魚戲蓮藻,生動,有意趣,最能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魚紋作裝飾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古陶器文化。

以圖為意,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與對圖騰與自然的崇拜。

魚藻紋作裝飾瓷器用,出現於宋代。

明宣德時期,興以鯖鮊鰱鱖四魚為飾用,寓意清白廉潔。

明萬曆五彩魚藻紋蒜頭瓶,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御窯瓷器,亦多用魚藻紋。

除仿明代同類瓷器外,魚藻紋的畫面用色等更豐富了。

藏於故宮博物院

魚藻紋,一般通過魚的形象不同,來表現不同的審美。

誇張的造型,流暢的畫面,典雅的端莊,線條的流暢……

這些不同的技藝術,又凸出了各朝魚藻紋瓷器的不同之形。

用色簡潔,豔麗,繁多,緣於魚類的純淨,絢麗,豐富之多。

見瓷,亦見山川湖海的風景。

魚,遊於蓮葉。

魚,遊於藻草。

魚,遊於江河湖海。

藏於故宮博物院

非魚,固不知魚之樂,不知藻之青綠肥。

臨窗,見魚於苑,嬉遊蒲中覓食。

近池,見魚於湖,逆流溯遊直上。

品茶,見魚於手,掬水弄花戲遊。

觀瓷,見轉瓶內魚藻蓮池畫,一轉一景,瓷與畫結合的精美之藝。

清,青花粉彩鏤空開光魚藻紋四系轉心瓶

照日見魚,遊於瓷。

微雨見魚,遊於畫。

風細見魚,遊於衣。

傳統文化中的詩詞,傳奇故事,繪畫皆愛魚。

百姓愛魚,以魚為名。

為官愛魚,拒客授魚。

女子愛魚,求佩魚婿。

賜名為魚,伯魚之譽,雖非王侯,尊禮仁義。

拒禮肥魚,清廉耿直,嗜魚不受,自持可有。

魚傳尺素,言長相思,言加餐飯,言相濡以沫。

錦鯉的光耀,鯖鰱的清廉,比目魚的愛情,魚與水,魚與民之樂,魚與江山之樂。

藏於故宮博物院

魚藻青青,隨風搖動。

魚草青綠,隨水搖曳。

遊魚歡快,遊過溪水,奔流江海,躍過龍門。

遊魚悠悠,遊過庭院,憩湖畔,待女遊覽。

女,衣繪魚藻,藻如萍隨風,人如花嬌美,行如魚歡快。

素手纖纖,輕拈魚食。

「江南江北天茫茫,相思各在天一方。」

「天邊有雁江有魚,相思為寄尺素書。」

相關焦點

  • 百窯而難求其一,故成精品|魚藻紋青花釉裡紅缸杯
    儘管上半年,浣溪的釉裡紅燒制並不那麼如意,但是在臨近年末的今年的初冬,浣溪還是努力的恢復了釉裡紅系列生產。其中魚藻紋青花釉裡紅缸杯在符合當代人的審美上創新了紋飾,使器物不僅保留了魚藻紋經典紋飾的神採,也匯聚了浣溪的風格,使用傳統燒制工藝,傳統與創新的結合。
  • 中國古典傳統紋飾系列——冰裂梅花紋
    梅花,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有氣質的花卉,凌霜傲雪,不與百花鬥豔。這點,不僅對了文人與畫家的喜歡,用於詩詞繪畫意象,包括女子亦愛梅花的清妍。南朝公主白日臥於宮苑,恰有梅花花瓣落於額,拂之,不去,宮女仿其形,稱梅花妝。若說梅花與冰雪之緣,那更是由來已久了。今天,曉茶陪朋友們接著聊,古典傳統紋飾系列——冰裂梅花紋。
  • 大飽眼福——明嘉靖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鶴為羽族之長,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傳說其跟隨神仙和道人云遊,被稱為「一品鳥」,地位僅次於鳳凰。千年化作蒼,又千年變為黑,稱為玄鶴。裝飾雲鶴紋,寓有祈盼福壽之意。因此,仙鶴紋飾所涵之寓意正好迎合篤信道教的嘉靖皇帝所求,因此大肆流行,在同時期的漆器、繡品等其它宮廷工藝品皆有清晰反映。
  • 民國瓷器之動物紋飾鑑定
    如鄧碧珊所繪魚藻設色柔和,筆法工細人微,具有明顯的日本寫實畫風。又方雲峰的鹿、貓,工而不板,於傳統筆墨中加入西洋素描技法。再張志湯的馬,用筆工整,雖多仿郎世寧而別有新意。他們的作品,代表了民國時期瓷器動物裝飾的最高成就。
  • 大飽眼福:清代道光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頸部前後繪纏枝寶相花託「」紋,瓶底部飾變體蓮瓣紋,圈足牆外以回紋裝飾。腹部主題紋飾繪寶相花託「囍」紋四組,配以細密翻卷的枝蔓,工藝精緻,勾描流暢。式樣佳妙,遠觀之,宛若佳人玉立,雖是素服淡妝,卻別有風韻,時有簡約淡雅而韻味無窮之感。此式松石綠釉堆白裝飾工藝為乾隆朝的一大發明,實例可參見清宮舊藏「乾隆 仿松綠石釉堆花白彩福慶寶相紋碗」(《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265)。
  • 你知道回紋、夔龍紋、拐子紋這三種紋飾的關聯嗎?
    紅木家具古典文化博大精深,雕紋樣式更是多如繁星,而且每一種紋飾都有自身存在的意義和起源。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幾種相近,卻又容易混淆的紋飾,可能在某些地方這些紋飾是相互關聯的,但又有微小的差距。回紋寶座靠背回紋型制構件雕回紋想必大家都清楚紅木家具上的回紋雕飾,這些雕紋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被人稱為富貴不斷頭。
  • 中國傳統紋飾的寓意
    最近對中國古典文化很感興趣,閨女一句話就把我帶到了789藝術區,本想找上新研究所,卻誤打誤撞地來到了一家中式禮服店。店裡精美的禮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營業員非常熱情,耐心地講解了服裝的設計理念和工藝,設計師運用了中國傳統元素,對其進行了創新改良,繡娘的刺繡讓衣服錦上添花,每件衣都服體現了藝術魅力和價值,不得不佩服中國文化的強大。
  • 大馬士革寶刀配中國傳統紋飾,這樣的中國風搭配,你喜歡嗎?
    匠人工坊大馬士革刀中國傳統文化也有自己獨特的花紋藝術。如卷草紋、博古紋、開光紋、福壽紋、席紋、寶相紋、瓔珞紋、石榴紋等等。刀匠張勇的這幾款大馬士革刀,就融合了中國傳統紋飾的元素。卷草紋,虎鯊獵刀虎鯊,是一款手鍛大馬士革/鑌鐵獵刀。刀匠在它的護手部分,雕刻了中國傳統的卷草紋。卷草紋是我們中國傳統圖案之一,由荷花、牡丹、忍冬等花草枝莖組成,捲曲連綿。這種紋飾在漢代就已經出現,而且非常典型地表現出了我們每個朝代迥異的繪畫風格。
  • 沿用千年的中國傳統如意紋,起源卻有3種說法
    如意紋的起源說關於如意紋的起源,不少學者經過研究,提出了3種說法:1、西方起源說。這種說法認為如意紋是起源於地中海及西亞的心形渦卷紋樣。心形渦卷紋樣的心形結構由棗椰紋和忍冬花瓣構成,並帶有扇形葉片和雙渦卷。2、中國起源說。
  • 回紋是回族紋飾?別傻了,會被笑掉大牙的
    想必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誤解,其實,最大的誤解就是回紋的命名,讓多數人誤會。仿古回紋珠回紋的運用歷史十分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是漢族民間稱為「富貴不斷頭」的一種紋飾。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演化來的幾何紋飾,以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的迴環狀花紋,形如「回」字,所以稱為回紋。
  • 家具世界的「最美中國風」之圖案紋飾篇,這些圖案美輪美奐
    中國風的全球流行,也帶火了家具界的設計。這是「最美中國風」系列的終章了,在前兩篇霂森為大家介紹了中國家具中的傳統工藝、造型/型制的傳承和發展,今天這篇「中國圖案/紋飾」同樣精彩,能帶我們領略到華夏五千年文化與我們現代家居的深度融合和不凡表現。中國家具圖案紋飾的發展歲月夏商周時期,誕生了燦爛的青銅文化,質樸渾厚,神秘威嚴是它們的特點。
  • 中國傳統紋樣,美得驚心動魄!
    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大眾接受中國風越來越容易。秦代的瓦當紋飾多種多樣,有動物紋、昆蟲紋、飛禽紋、植物紋等;漢代瓦當紋飾題材有四神、翼虎、鳥獸、昆蟲、植物、雲紋、文字及雲與字、雲與動物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瓦噹噹面較小,紋飾以捲雲紋為主;唐代蓮花紋瓦當最常見,文字瓦當幾乎絕跡;宋代開始用獸面紋瓦當;明清多用蟠龍紋瓦當。
  • 中國傳統紋樣!(漲姿勢,25種中國傳統紋樣圖鑑 )
    雲雷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從漩渦紋發展而來。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經比較少見,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紋硬陶、原始青瓷上,雲雷紋仍是主要紋飾。有拍印、壓印、刻劃、彩繪等表現技法,在構圖上通常以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式展開。
  • 服飾藝術|中國傳統紋樣!(漲姿勢,25種中國傳統紋樣圖鑑
    sdfd 中國傳統紋樣,指的是由歷代沿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主源於原始社會的彩陶圖案,已有6000~7000年的歷史。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民間和民俗圖案、少數民族圖案。
  • 牆面圖案常見類型,傳統古典紋樣,以及新中式風格常見的牆面
    傳統古典紋樣分為歐式古典紋樣和中式古典紋樣,指的是由歷代沿襲下來並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紋樣。歐式古典紋樣中常見的有佩斯利紋樣、朱伊紋樣、大馬士革紋樣、莫裡斯紋樣等。佩斯利紋樣是歐洲非常重要的經典紋樣之一。
  • 中國紋,美的驚魂
    >讓無數能工巧匠信手拈來卻嚴謹傳神那來自東方美的想像力凝聚在纖細又迂迴的紋路裡從屋頂上的瓦鐺到朱門上的老鎖從精美的瓷器到充滿韻味的古典家具再到織錦摺扇從記載自然之事到文化意志的敬仰由簡入繁的紋樣讓古老的中國更加神秘所謂天人合一
  • 中國紋,很美很中國!
    白地織金胡桃紋錦 清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這些紋路,有作為器物整體表現的主體紋飾,也有作為填充式使用的紋飾。其中,錦地紋就是作為一種地子、底紋來使用的。其構成的圖形可以是十字、卍字、回字、花卉、幾何圖形等,其中幾何圖形構成的錦地紋通常結合多種圖形構成,如五角形與十字形、六角形與梅花形、圓形與十字形等組合。 另外它還可以添加花卉紋、動物紋等,構成更精美細緻的紋飾圖案。
  • 木棉道 | 中國紋,穿在身上的中國文化
    中國傳統紋樣,指的是由歷代沿傳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藝術風格的圖案。主源於原始社會的彩陶圖案,已有6000~7000年的歷史。可分為原始社會圖案、古典圖案、民間和民俗圖案和少數民族圖案。雲雷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從漩渦紋發展而來。至商代晚期,雲雷紋已經比較少見,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紋硬陶、原始青瓷上,雲雷紋仍是主要紋飾。▲
  • 中國傳統紋樣——十二章紋
    十二章紋是中國古代帝王禮服上繪繡的十二種紋飾: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 通稱「十二章」,是中國帝制時代朝服的服飾等級標誌。繡有章紋的禮服稱為「章服」。十二章紋圖案皇帝穿著的繡有十二章紋的龍袍象徵最高權力,相傳從堯舜時就有應用,《尚書·益稷》載:「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繡,以五採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雖然章紋在歷代均被帝王使用,但是把十二章紋全部用於服裝上卻很少,也許當年沒有嚴格要求要把十二章紋全部用上的規定。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紋飾的用色、對稱與均衡
    苗族的紋飾,有的地區是日趨寫真,形同生色折技花,但多數地區以對稱均衡的幾何圖案效果較為突出。苗族蠟染紋飾和其他紋飾,主要分紅(青)和藍兩種色彩,從裝飾上看,是大對稱小均衡,袖口及裙的圖案,有的成為一幅獨立完整的畫面,它表現的主題,重點為歌頌祖先和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