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快到了,帶孩子到哪遊玩更有收穫?今天(6月30日),2020年金華研學旅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磐安舉行,一批具有學生視角、地方特色的研學旅行基地、營地和課程出爐,給學校、家長和孩子豐富的課外拓展新選擇。
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志身,金華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樓偉民,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黨委書記、局長方憲文出席儀式。
此次活動是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聯合金華市教育局共同舉辦的第二次研學旅行系列活動。據悉,今年金華的研學旅行系列活動,旨在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鼓勵學生到空曠的場地進行研學示範教育,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質,宣傳推廣金華豐富的研學旅行種類,助推全域旅遊復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在磐安櫸溪孔氏家廟內,傳統入學儀式「入泮禮」正在進行。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整理衣冠,古人有云:「蒙童之學,始於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正衣冠是明事理的第一步。莊重的儀式感,重現了古代學童入學前的傳統禮儀,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儀式的歷史韻味,同時也受到了老師和家長們的熱烈推崇。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研學旅行是教育活動和旅遊體驗相結合產生的一種「寓教於行」的新興遊學形式。2016年,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委聯合發文,突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重要地位並將其納入必修課程。2018年,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旅遊局等10部門聯合發文,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中小學在校生人數超過兩億,根據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現狀,中國研學行業的市場體量即將達到千億元水平,並在未來5年保持30%到50%的增速。
金華搶抓研學旅行的風口,提出打造「研學旅行高地」。近年來,金華在研學旅行開發建設方面成效顯著,開發了一批研學旅行課程,建設了一批研學旅行基地、營地,建立了一套較為規範的研學旅行工作機制,初步形成了研學旅行發展體系。截至目前,金華共有國家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8個、營地3個,市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46個、營地7個。去年,浙江研學旅行研究院落戶金華,首批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和基地向遊客開放,一年多來,金華市教育局、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等10部門共同出臺了《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全方位推進金華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工作,為素質教育提升和全域旅遊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金華市文化廣電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金華研學旅行系列活動將實現縣(市、區)研學旅行資源交流,促進研學項目合作,壯大研學旅行產業,把金華打造成更專業、更具影響力的研學旅行新高地。
啟動儀式上還公布了第二批金華研學旅行基地、營地,他們分別是:22家基地——金華農耕文化園、詩畫巖頭非遺文化研學基地、喻斯生態旅遊景區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浙江木版年畫研學基地、錦林佛手文化園研學基地、九峰牧場科普教育研學基地、金華酥餅博物館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缸窯村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熊之家農業文化產業園、新天地農耕文化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蘭湖旅遊度假區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東陽市虎鹿鎮蔡宅村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國木雕博物館、永康方巖風景區、永康市公共安全館、上山考古遺址研學教育基地、薛家戶外拓展基地、武義縣兩館(博物館、城市展示館)教育研學基地、駱駝九龍黑茶文化園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碗鋪青蛙童話村研學基地、玉山古茶場、藍蓮研學遊學基地;3家營地——越溪白鶴農事研學營地、武義清水灣研學營地、橫店圓明新園研學營地。
6月29日,第二屆金華研學高地建設高峰論壇舉行。浙江研學旅行研究院院長張建珍教授在論壇作了題為《研學旅行課程開發: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的主旨報告。論壇還發布了金華研學旅行高地規劃,規劃內容涵蓋區域課程體系建設、基地體系建設、研學共同體建設,金華市環城小學校長王偉文、藍蓮舫研學基地負責人韋育珍、武義縣碗鋪村隨園總經理戴俊等研學旅行方面的大咖,則向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金華市研學旅行典型案例,大家還圍繞《疫情之下的研學旅行應對策略》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