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婚」,是日本當今流行的一種新的夫妻相處模式。不與對方離婚,但為了實現各自的夢想,決定分開生活。
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人口動態統計,日本離婚率達30%左右。此外,有一種特殊的夫妻模式正在流行,他們雖然維持婚姻關係,卻分開生活
——這類夫婦的生活方式被稱為「卒婚」。
他們年齡以40~69歲為主,大多以「追求獨立自由的生活」為由,分開生活。
01
「婚姻」已捆綁不住「夫妻」
在東京獨居的作家山下秀(65歲)已「卒婚」7年。
在30多歲時,她同公婆住在丈夫的老家,後因壓力太大得了白細胞減少症,開始頻繁掉頭髮,身體也日漸消瘦。
山下秀。攝影:葛西亜理沙(下同)
因自己與公婆守舊的價值觀不和,東西隨意擺放佔用空間,所以她在臨近40歲時,搬了出去。
此後,她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改變,2018年前後,她作為「斷舍離生活」的倡導者,在日本國內備受關注。
「在夫家時,由於是私家診所,丈夫身為口腔技工需要長時間工作,我則負責財務,每個月也有工資。但我真的不擅長算帳,後來也就沒有繼續下去,乾脆就甩手不幹了。」
兒子也是名大學生了,又正值「希望父母不要再管束自己」的時期,所以教育上也放寬了不少。
「此後就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吧!在做出這個決定後,丈夫卻是意外地爽快,並以旁觀者的角度對我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後來,我投身於斷舍離的擴散活動和媒體採訪,每天都十分忙碌。由於在東京住旅館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我在7年前租了自己專用的別墅。這便是我, 『卒婚宣言』的契機。」
「對我來說,卒婚是我將斷舍離概念帶入自己生活後摸索出來的產物。夫妻不再滿足於社會需求或精神需求時,雙方就會有分開生活,保持距離的想法。每當想起這點時,我們就會覺得選擇卒婚是個明智的選擇。」
「若是拋開被婚姻制度捆綁的『同居=夫妻』想法,夫妻間也許會更自由快樂。」
山下自己也越來越能感覺到這點。看著旅遊時買的裝飾品以及心儀的家具,在談話全程都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我稱丈夫『阿潤』,現在關係也很好。我是一名行動派,經常會來回飛,而阿潤則喜歡在老家石川縣穩定的生活,但對於我們二人來說這樣的距離是正合適的。
阿潤自己會做飯,偶而還會邀請朋友參加他的『山下居酒屋』。但他不太擅長打掃洗衣,所以在去年我買了臺全自動洗衣機作他的生日禮物。」
「丈夫痴迷養狗,有時山下回家,他還會開玩笑地說『差不多厭了吧,你回東京也沒關係』。」
「見也好,不見也罷。不束縛,也不受束縛。我們這樣的關係就是理想的。因此,我認為卒婚是種超越婚姻制度的理想夫妻關係。」
「卒婚」,是日本2004年出版的《卒婚的建議》一書中提倡的新型夫妻關係。作者是杉山由美子。
「撫養孩子長大後,夫妻該如何度過漫長的後半生才能越活越好?於是在開始採訪有這類想法的中老年人時,『卒婚』一詞誕生了。」(摘自靜山社文庫《卒婚的建議》終篇)
「卒」在日語中有結束、畢業之意,「卒婚」也就是「畢業了的婚姻」,意味著二人從世俗看法的婚姻中結束,進入了一種全新的夫妻關係。
當今社會,「卒婚」在電視、媒體界一時間成為熱門話題,日本地方政府主辦的非正式「卒婚」主題講座也增加了。
例如,2019年6月,川崎市男女共事開發中心在「50歲後的生活方式講座」中,舉辦了以「辭職後夫妻相處方式(卒婚、交流)」為主題的非正式講座。擔任講師的是日本精神升華輔助機構的代表理事·大野萌子,她說本次會場座無虛席。
「據悉,大多媒體報導卒婚的年齡段是50歲~69歲,但在同我交談的卒婚意願者大多是40歲~59歲。卒婚的決定因素是經濟上、精神上的獨立。40歲~59歲的夫妻在相互扶持的同時,早做卒婚準備的心情也會越強烈。」
02
離婚與卒婚有何區別?
岡野敦子
夫妻婚姻關係顧問,岡野敦子(65歲)女士說:「早在2、3年起,卒婚相關的電視雜談或雜誌採訪便開始鋪天蓋地地宣傳。人們常常會問道『離婚與卒婚的不同』?」
2018年,元貴乃花和河野惠子離婚風波時,「卒婚」這一說法就早已是熱門話題。但有人認為卒婚只是美化離婚的言辭,也有人指出「離婚和卒婚是兩個完全不同概念」,兩派爭論持續不下。
「離婚的原因是精神壓力,雙方相互厭惡,就財產分割來說也容易引發矛盾。
但卒婚是經濟、精神獨立的夫妻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前提下,各自選擇自由且積極的生活方式。也正是如此,憧憬卒婚的女性居多。」
但事實上,那些因為無法忍受丈夫的生活態度或言語行為,大多沒有勇氣提出離婚的女性,也都選擇和丈夫分居。
「若理由消極,失敗的可能會很大。由於從分居到離婚的例子也不少,所以厭惡一起生活而分居的情況不能稱之為卒婚。」
此外,即使是最初以積極理由實施卒婚的夫妻,當彼此的心漸行漸遠時,也很有可能以離婚收尾。長時間的分居,不論是誰想離婚,離婚都會變得「順其自然」。當對方出軌,走法律程序追究其責任也會變得難上加難。
「我離過2次婚,嚴重受挫,離婚帶來的陰影也還很大。所以當有人找我聊起婚姻問題時,要是沒有金錢上的經濟矛盾,比起離婚我更建議修補夫妻關係。作為手段之一,我也建議分居段時間,只有分離了才會意識到對方的重要性。」
03
用卒婚改善夫妻關係
「試著分開後,我才第一次懂得夫妻的重要性。」
說出如此真實感受的,是在5年前左右卒婚的某名企女職員·橋本(化名/51歲)。她卒婚後和2個孩子住在東京。
「在同丈夫分居後感覺特別舒心。不用操心家務、孩子,也就沒了『做這做那』的煩惱,丈夫不會幹涉我的工作,可以隨心所欲地做著自己的事。對於獨立生活的丈夫而言可能會有些吃力。偶爾相互串門,每次幫了什麼忙也都能坦率的跟對方說『謝謝!』。」
每年逢高中和中學放暑假時,橋本都會在夫家待上1周左右的時間。橋本夫妻住在一座避暑別墅內。
「夫家的自然風景優越,環境舒適。我們在一起時,飲食、洗衣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丈夫在做。每當去丈夫那,我都會真實感受到『太幸福了』。當然,他來時我做得也很好。很開心。」
生日或聖誕節時都會互贈禮物,自結婚一來也都一直保留著這個習慣。
「由於現在家庭和美,我也會向周邊人推薦『卒婚,最棒了!』,只是男性們不能理解。我很納悶,那些只會把家裡的事丟給妻子,沒了妻子就什麼都不會的人為什麼就不能試著分開住呢?」
橋本女士笑著說道:「不能以分居為藉口逃避離婚。」由於丈夫期望獨立便辭職成了無業人士,面對面相處後矛盾也會變多。
「辭職在家的丈夫既不洗衣也不打掃,甚至不能替妻子分擔,長此以往,怨言也會堆積。在得到幫忙時還會忍耐,但隨著日復一日做著無回報的事,內心便會焦躁,厭煩。丈夫也總是擔心因工作晚歸的我,漸漸超過他承受的極限。於是,某天他對我說『我想搬出去一個人住』。」
04
離婚不是唯一選擇
橋本女士回顧起當時的情況說道,「在冷淡環境下,丈夫主動提出搬出去也是理所當然。」但二人沒離婚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大女兒極力反對我們離婚,她說『又不是厭惡至極,一起吃個飯而已,我就搞不懂為什麼非得離婚才行。』再者丈夫又不是另有所愛,在和家庭談話時我說『那就沒必要離婚了,怎麼樣?』。」
「為了重新建立彼此的生活,我們就乾脆選擇分居。」
橋本夫婦的相冊
「讓我們選擇卒婚的是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果他真的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這也是無法避免的。但這樣的話,還是離婚為好。對於只有一次的人生,正因為我們是夫妻才不希望彼此捆綁。」
「50多歲的年紀還是希望自己多享受些自由,即使這樣的生活不是永遠的也好。我想要是能在70歲退休,然後和丈夫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也是很愜意的。」
橋本從丈夫得到的禮物
05
也有被迫選擇卒婚的人
現實中也有些被迫選擇卒婚的人,他們不像橋本那樣,在夫妻雙方同意的條件下卒婚,而是因為現實情況不得不如此。
在長野縣獨居的工藤先生(化名/60歲)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在30年前結婚,在10年前繼承了夫親的建築公司。但是,因為長期公司不景氣的原因,收益額、員工急速減少,經營維持不下去,只好宣布公司倒閉,帶著家人從東京搬家,換了工作。
「在經營公司時,一到月末就面臨各種煩心事。但生活還在持續,在走投無路時,我去應聘了常去的信州鄉下小鎮的博物館館長。我畢業於美大,又有博物館研究員的證書,說不定還能用上以往的工作經驗。於是就瞞著家人去應了聘,我運氣很好,就拿下了這份工作,只是妻子和女兒仍然不支持我。」
「但我還是決定跟家人傳達我的想法,我要辭去現在的工作,到信州的小鎮上當博物館。同是美大畢業的妻子卻說『去做這工作的是不是就你一個人?』『那誰去帶Cookie(愛狗)散步?』
但我認為,在公司經營困難時,還是選擇穩定的工作比較好,我這樣想著。女兒當時正準備中考,雖然很抱歉,沒能在非常時期陪伴她,但我還是在12月搬去了工作地的鄉下。」
工藤在鄉下住的房子
一直以來都讓妻子操辦家務的工藤,在鄉下開始了獨居生活。
「搬家時正是寒冬,非常冷,就在房間裡搭著帳篷,睡在睡袋裡。廚房裡什麼都沒有,現在用的是露營專用的卡式爐和餐具。現在也是露營式生活。」
工藤家的廚房
「我和家人分開後,每個月都會回2次東京的家。但開車單程要4小時,要是沒什麼要緊事就沒必要花錢回去了。所以慢慢也就疏遠了。最近每年會回6、7次東京,在擔任打底設計師的妻子的小畫室裡放上睡袋,和狗住在一起。」
工藤的女兒步入社會開始獨居後,意味著妻子也開始了獨居生活。但工藤表示「她從未來這裡看我。」自結婚以來,從未向彼此吐露工作和生活的2個人,即使到了東京,一起度過的時間也不多。
工藤的妻子以前曾在義大利留學,不論是行動力還是進取心都十分旺盛,由此創作出了不少新作品。在她眼裡「作家很厲害,也非常令人尊敬,但銷售量堪憂。」雖然很擔心,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另一方面,對自行車旅行和戲劇感興趣的工藤,在當地也交了不少玩伴,田園生活也十分愜意。租金和物價都很便宜,當地農民還會送來不少蔬菜,生活費比東京要便宜許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每個月他還能給妻子寄去一定的生活費。
工藤在家搭起的帳篷,他對戶外生活情有獨鍾
最後,工藤表達了自己認為卒婚需要滿足的條件。
「就算再不擅長家務,生活有多不便,是否能按自己的方式活得有趣?
卒婚不適合總是抱怨的人。其次就是夫妻間要有足夠的信賴,且不會相互幹涉。
不論是哪一方依賴對方,這種精神自由的特殊生活都無法實現。」
根據最新數據,日本人的平均壽命為男性81.25歲、女性87.32歲,打破以往最高水平。
在漫長的婚姻生活裡,卒婚也不失為一個讓自己無悔度過人生的新選擇。而這也許就是卒婚的意義。
本文由日本通編譯整理
https://www.517japan.com/viewnews-111505.html
日語原文來自yahoo.jp,作者:樺山美夏,攝影:葛西亜理沙
翻譯:湯佳妮,編輯:橘貓
- 完 -
小通薦書
點擊圖片購買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日] 吉野源三郎
入選日本教科書
一本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的小說
宮崎駿同名電影正在製作中
當你懷疑和迷茫時
這部經典小說一定可以幫到你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後臺回復【投稿】即可見詳情
點擊圖片閱讀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