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些經典建築,出自中國建築師之手

2021-01-19 建聯夜貓

都說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無聲地見證著一座城市的變遷。

說到上海的近代建築,

許多人腦海中閃現的是

鄔達克、哈沙德等外國建築師的名字。

這就常常會給人一種錯覺:

難道上海的經典老建築

全都出自外國人之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鄭時齡表示:

上海的很多老建築出自於

中國建築師之手

他們和外國建築師一樣佔據了

魔都建築界的半壁江山

下面請一起去看一看

在上海,

那些凝結著中國人設計才華的

經典建築吧!

— 百樂門舞廳 —

百樂門是老上海繁華時尚的象徵,有著「東方第一樂府」美譽,由中國本土培養建築師中的佼佼者楊錫鏐設計。

建築外觀採用美國近代前衛的裝飾藝術建築風格。建築共三層,底層為廚房和店面。二層為舞池和宴會廳,三層為旅店。

楊錫鏐設計的原上海百樂門舞廳

其中最大的舞池計500餘平方米,兩層舞廳全部啟用後,可供千人同時跳舞。

昔日百樂門夜景

舞池內獨到的彈簧地板是最大特色,這種跳舞時能晃動的地板使舞者更具激情,新穎的設計當時轟動了整個上海。

如今修繕一新的二層演繹大廳

— 上海音樂廳 —

上海音樂廳的前身是南京大戲院,是中國人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戲院,由第一代留洋美國的華人建築師範文照、趙深設計。

建築正面門樓四層,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佔地面積約138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800平方米。

在如今留存下的南京大戲院老照片中,最經典的就要數這張「泰山」:戲院外牆貼著兩層樓高的巨幅《泰山情侶》海報,畫上健壯赤膊的泰山肩扛短裙女子,戲院門外人潮湧動,可見當時的盛況。

正在上映美國巨片《泰山情侶》的南京大戲院

歐式宮廷風格的大廳,正中央的大旋梯和大理石柱廊叫人聯想起巴黎歌劇院。

所以這裡也有「上海的巴黎歌劇院」的美稱。

— 美琪大戲院 —

說到建築師範文照的另一件得意作品,便是位於江寧路上的美琪大戲院!它是許多老上海心目中的話劇演出勝地。

美琪大戲院建於1941年,至今已經歷近八十載春秋。建成之時,定名美琪,原是取其「建成之時,即定名「美琪」,被海內外譽為「亞洲第一」,是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

經過修繕,美琪大戲院已經華麗回歸

如今在戲院門廳的地面上,米色背景與紫羅蘭色放射線條組成了一個向外擴散的同心圓圖案,這正是1941年戲院落成時的原本圖案。

— 外灘中國銀行大樓 —

外灘有不少大樓均是出自世界級建築大師之手,是名符其實的「洋」樓。唯中國銀行這幢大樓與眾不同,是整個外灘建築群中唯一一幢由中國建築師設計的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建築物。

1936年,32歲的陸謙受設計外灘中國銀行大樓時,彼此的他從倫敦英國建築學會建築學院畢業才四年。

外灘中國銀行大樓是藝術裝飾主義的摩天樓造型,卻配以藍色琉璃瓦和中國傳統四角攢尖頂,在外灘建築群中獨樹一幟。

底層高達十米牌樓式石砌門框,上方鐫刻約一米二見方的「中國銀行」四個柳體大字,是當年著名銀行家、中行總稽核汪愣伯先生所題。

— 第一百貨商店 —

第一百貨商店的前身是大新公司,曾經的「上海四大公司」之首。設計者是留學美國的華人建築家關頒聲先生,參與建造的是基泰工程公司,大樓曾獲得亞洲最佳建築設計獎。

大樓高10層,總面積達1.7萬多平方米。建築物頂部的欄杆和花架採用了江南傳統圖案,使這幢當代建築具有中國式的風韻。

當時,大新百貨公司是上海最早使用自動扶梯的百貨商場,所以很多人即使不買東西也要來坐一坐自動扶梯。

80、90年代出生的上海小囡可能還記得,那時候去第一百貨商店還要從橢圓形的天橋上過。很多上海人和到上海旅遊的人都到過這座天橋看車來車往,在橋上拍照留念。

— 楊浦區圖書館 —

在楊浦區,坐落著這樣一座特別的建築。它是上世紀30年代「大上海計劃」中重點打造的舊上海市圖書館,由建築師董大酉及助理建築師王華彬負責設計。承建方是張裕泰營造公司。

這棟25米高的古城門式建築,朱紅色柱子,孔雀圖案雕梁畫棟,黃色琉璃瓦覆頂,可惜「生不逢時」的圖書館當時開放未滿一年,即逢戰火被迫關閉。

如今,圖書館大樓則經修繕改造迎來重生,變身為楊浦區圖書館新館,再度重續當年的使命,令人感慨萬千。

更多中國建築師設計建造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大樓

李錦沛設計

南洋公學圖書館

王信齋設計

(現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圖書館)

南洋公學總辦公廳

莊俊設計

(現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內)

浙江第一商業銀行

華蓋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上海中學龍門樓

戚鳴鶴設計

南京飯店

楊錫鏐設計

據數據統計顯示:

僅1930年至1939年,

上海100項大型建築中,

由外國建築師設計的佔43項,

出自中國建築師之手的則超過了43項。

上海這些經典老建築

彰顯著

中國第一代建築師的高超水平。

在上海城市地圖上,

原來也有他們的名字在熠熠生輝!

圖文轉自建築師雜誌,如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建築師與我的祖國|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在上海的建築實踐
    ▲中國留學生在西雅圖轉車▲賓大學子畢業照 後排左二:童寯據不完全統計,至40年代,歸國的建築師共計有70多人,70%的歸國建築師,也就是50人左右選擇了上海作為事業的基地。可以說,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是在上海發展起來的。當時比較知名的由中國建築師自創的事務所有基泰工程司、華蓋建築事務所等。
  • 古往今來山西人 ▏山西建築熠熠生輝,出自哪些能工巧匠之手?
    古往今來山西人 ▏山西建築熠熠生輝,出自哪些能工巧匠之手?這些歷史文化瑰寶浩如煙海,燦若繁星,承載了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文明,見證了天人合一的建築文化,封存了用心傳承的工匠精神。12月9日,遊山西 讀歷史——「古往今來山西人」文旅融合系列直播活動第七期節目上線。
  • 這些明星的服裝,都出自長寧這位設計師之手……
    這些明星的服裝,都出自長寧這位設計師之手…… 2020-09-27 15: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經典電影旋律,原來都出自同一人之手
    淘妹為大家整理了一批出自巴赫之手的經典電影的經典配樂,當光影的血液注入那些計之深遠的旋律時,是否會喚起你新一層的情愫。 電影 | 愛在黎明破曉前 音樂 | 哥德堡變奏曲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上海
    導覽活動現場此次的城市行走分成了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外灘建築群、南京路的商業娛樂建築及江陰路上的老宅四條路線,為市民上了一場生動的城市行走課程,希望通過專業的建築師和建築學者帶領參與者閱讀建築開始,用4次不同主題不同線路的城市行遊
  • 從大興機場到「山之廁」,這些獲獎建築引領了中國潮流
    據悉,在今年的獎項中,中國建築獲得了29個大獎,其中包括扎哈·哈迪德設計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這些建築以其直觀的視覺衝擊,讓人看到中國建築的多樣性可能。以下為部分獲獎作品。3%Arabica coffee上海建國西路店 除了高聳入雲的大型建築,Architizer也沒忘了這些小而美的設計。
  • 畫家何多苓對話建築師羅珂 怎樣對藝術和建築「做減法」
    9月11日,由成都市文聯主辦的大型公益類《經典藝術名家講壇》第十一期在成都經典匯.藝術劇場舉辦。著名藝術家何多苓先生與新銳建築師羅珂舉行了一場關於建築的對話。兩位在各自領域建樹頗豐的人用他們的經驗和智慧,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告訴上百藝術迷,當建築遇上藝術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何多苓是中國當代抒情現實主義油畫畫家的代表。1977年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業學習,1979年入油畫研究班,畢業後在四川成都畫院從事油畫創作,現居成都。
  • 上海交大設計學院與上海市建築學會聯合成立「上海國際建築與設計...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聯合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RIBA,美國建築師學會AIA上海分會共同主辦主題論壇「CONNECT|城市·聯結:如何與城市共生——國際建築師論壇」,邀請上海市建築學會理事長曹嘉明、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中國委員會榮譽副會長Peter Marshall、美國建築師學會(上海)副會長Hugh Whitmore,以及Chapman Taylor、Gensler、MVRDV、PCPA、華建集團華東建築設計研究總院
  • 上海第六屆鄔達克建築遺產文化月閉幕 「鄔達克建築」系列網絡科普...
    四位建築專家以紮實的學術研究、宏觀的歷史思考,再讀這些經典建築,不僅講述了這些鄔達克建築的原貌及建築風格,更講述了讓這些歷史建築在今天重放異彩背後,在文物修繕過程中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從而加深了市民對城市建設和歷史保護的理解。系列講座受到市民熱捧,每場講座預約都被秒殺,場內座無虛席,有的觀眾索性在前面席地而坐。
  • 上海建築奇蹟回歸,在這裡咖啡下午茶看戲,時髦了快一個世紀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歷時一年半的修繕這座上海百年老建築重新開放哪怕不聽音樂會它也歡迎你去看展、喝下午茶說起上海的老洋樓建築,大家熟知的大多還是出自塢達克
  • 日本著名建築師仙田滿作品:東南e館
    這座館所出自日本建築師仙田滿的手筆,或許在中國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不像他的同僚好友隈研吾安藤忠雄磯崎新這樣聞名遐邇,但在日本,還是相當著名,曾榮獲由國際奧委會體育設施協會即IOC/IAKS頒發的金獎和銀獎,國際建築學會即 IAA頒發的最優秀獎,以及日本的都市、建築、園林等所有設計領域的最高獎,還曾經擔任日本建築學會的會長。
  •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的第三屆亞洲建築師協會國際城市論壇在線...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主辦的第三屆亞洲建築師協會國際城市論壇在線上舉行 來源: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   時間:2020-12-11  瀏覽:
  • 全球著名知名十大建築公司|建築設計院排名 :閃耀著藝術之光的建築...
    全球十大建築設計事務所之:磯崎新事務所  成立於1963年,由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先生創辦,設計風格以強烈的主觀精神、矛盾衝突、自我意識和探索性著稱,榮獲了包括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金獎、日本建築學會獎、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在內的許多大獎。
  • 隨筆崑山:大師大器,臺灣建築師楊維楨的崑山之悟
    他喜歡引用建築大師的語言和作品來佐證現代人的現代生活。他說,所有建築名家或者大師的作品可以稱為「大器」,人們生活期間就是享受其給我們帶來的滋養。也有大師大器,但好似被埋沒了,最為經典的當屬一處稱為「壹山賦」的地方,是臺灣建築設計師楊維楨的經典「復刻」作品,問他為何稱為「復刻」,他笑而不答,頗為神秘……後來我百度查過楊維楨先生,雖然信息寥寥,但信息含量頗豐,他竟然是上海湯臣一品的設計師,更有香港、臺灣及國內會昌古城、烏鎮文化復興等諸多名作。
  • 日本建築師平田晃久:在蝴蝶、螞蟻、雨滴中發現建築的新形式
    建築師平田晃久是日本的新銳建築師,曾師從伊東豐雄,受其對於人、建築需要與自然環境建立連結主張的影響。近日,平田晃久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題為「新之發現」的講座。對他而言,所謂的「新發現」就是從自然著手,將建築和其中活動的人群視為一個整體的生態系,就像蝴蝶、花朵、枝葉之間彼此交融又各自留白那樣,平田晃久認為建築要融入自然,他從蝴蝶、螞蟻、河流當中找尋建築的新形式,又通過這些新形式構成的建築來試圖喚醒人身上的動物性。平田晃久平田晃久1971年出生於日本大阪,師從日本著名建築師伊東豐雄,2005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 貝聿銘:傳奇百年精英人生 締造現代建築經典(上)
    而他長達一個世紀的精英人生,源於中國。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和上海。1935年留學美國,並成長為當代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在2012年出版的《貝聿銘全集》序言中,他寫道:「離開中國八十多年了,七十多年的建築生涯大多在美國和歐洲,應該說我是個西方建築師。我的建築並不刻意去中國化,但中國文化對我影響至深。
  • 你能認出這些建築都在哪裡嗎?
    「當抽象概念與建築碰撞時,會誕生哪些神奇的傑作呢?」舉世聞名的建築師高迪可謂抽象建築界的鼻祖,每一個去巴塞羅旅行的遊人都會把聖家堂、米拉公寓加入打卡清單。怪異、荒誕、突破想像,後來被稱為現代主義建築的風格被高迪運用的出神入化。當代也有不少優秀的建築師,他們和高迪一樣,擅於運用色塊和線條,當這些抽象的概念與建築碰撞時,會誕生哪些神奇的傑作呢?
  • 廣特播報報導上海電視臺播出—上海睿舍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近日2020年度上海市優秀工程勘察設計項目獎公示,上海睿舍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參與的「濟寧市美術館」榜上有名。上海睿舍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合伙人/總工程師朱懿範說道:「由於中日文化差距,特別是建築方面設計方面的一些理念的區別,那麼通過我們團隊的努力,把日本的設計師的一些設計概念,通過甲方和中國的施工單位的一些配合,完成一個落地。最後是也將近一年半的時間在現場進行常駐,包括日方的大量的翻譯工作和一些協調工作,最後還是能按甲方的要求完成這個項目,我們覺得非常榮幸。」
  • 【專訪】策展人童明:認為中國現代建築就是向歐美看齊 這是個極大...
    范文照家屬供圖在他看來,中國第一代建築師在1937年以前已經就這個話題有過非常深入的討論與實踐,可惜在那之後就由於種種原因而中斷。中國第一代建築師普遍認為,現代建築不是模仿和搬抄,而是由自我的本源生長出來的結果。「從國外回來,照搬一個好像很先進的建築樣式,恰恰是最不現代的做法。」然而目前效仿借鑑之風盛行,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中國社會距離成熟的現代化還有不小的距離。
  • 「建築界」經典記憶!上海這些老建築改造後也是「自帶流量」
    上海的老味道都藏在這些歷經百年風雨的老建築,尤其是那些經過改造、修復,既保留昔日風採,又體現出當下生活風採的老建築。接來來讓我們看看那些被改造的老建築們。綠之丘,上海楊浦菸草倉改造這是一座建成時間在30年左右,既缺乏工藝價值,也不具備明顯建築特點的六層鋼筋混凝土框架板樓。由於有規劃道路穿越,加上其自身巨大的南北向體量橫亙在城市與江岸之間,嚴重阻擋了濱江景觀視線,這座建築的拆除似乎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