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4月22日是第48個世界地球日,世界地球日的宗旨在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進而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今年主題為「節約集約利用資源 倡導綠色簡約生活——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新推出的BBC自然記錄片——《地球脈動II》,這部BBC花費10年精心製作的紀錄片絕對堪稱大片,講述我們的地球故事!
《地球脈動》是由英國廣播電視中心公司製作的紀錄片,2006年第一季出現後,立刻贏得了幾乎所有紀錄片的大獎以及全世界人民的極大認可。
10年之後,第二季在騰訊上同步開播了。
第二季耗費2089天,用了42位攝影師,去了40個國家117個不同地區。
目前已在騰訊播出《島嶼》《山脈》和《叢林》,點擊量7331.6萬,豆瓣9.9分。
▼
這部作品剛一開場就上演了一幕:生死時速——幼蜥大逃亡。
代號小公子的幼蜥,剛剛突破蛋殼包裹的暗黑世界就要開始在沙灘蛇窟中奔命,小公子與群蛇鬥智鬥勇上演了一段自然界中的生死時速。
群蛇埋伏,待小公子出洞。
小公子充分利用遊蛇不識靜物的特點,以靜制動。
待敵方切實逼近時,便縱身一躍,憑藉速度優勢脫身。
群蛇一計不成,便採取大規模的「群蛇出洞」戰術。
小公子一個趔趄,被群蛇纏住,你道如何,一招金蟬脫殼,再次衝出重圍。
登上海巖,尚有一蛇賊心不死,跟著上去,不料小公子一腳蹬下,復縱身一躍,直上巖頂。
最終,家人團圓,對方深情一吻,小公子害羞了!
就這經歷,除了長得醜一點,否則絕對可以在曹營之中喊上一句「我乃常山趙子龍!」
▼
轉眼之間,我們來到了企鵝大陸。看完這一段,真的想說一句,「寶寶,想說愛你不容易!」
上有飛鳥盤旋,下有驚濤拍岸,覓食不易,養娃更難。
小企鵝出生後,必須由父母輪班守候,一個出海打魚,一個帶娃防鳥。
求生從來不易,何況浪急巖堅。
借浪攀巖,看似容易,可一不小心也會披紅掛彩。
回來後,還要走上好幾裡地,並在茫茫鵝海中,辨音識聲,尋找自己的家人。
每一次夫妻相會,都是劫後重逢,令人百感交集。
「爸爸,快給我,我要吃。」
「小企,你就這麼迫不及待,哈哈哈……」
接下來,換班,由媽媽出海捕食。
夕陽下的背影似乎訴說著無止境的輪迴,屬於他們的命運,每一天都在和死亡較量。
▼
科技的革新終於能讓製作團隊實現了第一季未完的夙願——拍攝青藏高原雪豹。
把攝像機放在絕壁上雪豹可能經過的各個角落後,他們守候了整整幾個月。
這次的主角是一隻帶著女兒獨自生活的母雪豹。
春秋兩換,女兒漸漸長大,豹媽有意重組家庭。
於是她到處蹭巖撒尿,留下氣味,發情嘶吼,以便吸引雄豹與自己交配。
雄豹來了,可惜是兩隻。
對於小女孩兒,他們沒興趣,可對象又只有一個怎麼辦,只得大打出手了。
不過,在那之前,他們在自然規律的操縱下,要一致剷除並非自己親生的小豹子。
浴火縱然焚身,奈何舐犢情深,豹媽怎麼能眼睜睜看著女兒在面前死去。
於是她集中生智,翻滾發情以吸引兩隻雄豹,美人計成功,兩隻雄豹被她迷住。
小豹子趁機逃走,期間三顧回首,最終母親放棄交配,趕走了雄豹,拖著受傷的身體和女兒團聚。
一個月後,小豹子踏上了獨立的徵程,在他前面等著的將是大自然給予的關乎生死的嚴酷考驗!
▼
總共6集的紀錄片,全班人馬竟歷時五年,才拍攝完成。
攝影師們蹲點數周,拍下幾十個小時的鏡頭,最後能被剪輯用上的……可能只有5分鐘。
然而每個5分鐘都是金石雕玉般的精彩片段。
棕熊蹭樹萌不萌!
為了拍極樂鳥開屏的瞬間,要花300個小時。
雪峰之巔,兩隻金雕為一死狐而舉翅揮爪,真正是大鵬展翅、鷹爪功啊。
初冬,南山絨兔出來曬太陽,呆呆的。
還有在冰河上踏著魔性舞步求偶的火烈鳥,麥可.傑克遜如果活著,也會嘆為觀止的!
……
《地球脈動2》的成功,音樂功勞不小,或震撼,或溫情,或糾結,或魔性,一切都恰如其分,好萊塢也不過如此。
因為他們請的都是知名電影配樂人——漢斯·季默(Hans Zimme)、雅各布·謝伊(Jacob Shea)和雅沙·克勒貝(Jasha Klebe)。
主持拍攝的是已經89歲的大衛·阿滕伯勒公爵,他是英國生物學家、博物學家、英國廣播公司電視節目主持人及製作人。
他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孩子不喜歡大自然中的風景,所以耗費畢生精力拍攝所有恢弘壯麗的自然。
最後給大家講講《地球脈動II》幕後故事——執導人大衛·愛登堡。他是英國「國寶」,被譽為「世界自然紀錄片之父」。
而他也曾被起重機吊起在雨林上空,曾被眼鏡蛇噴過毒液,曾被蘇格蘭松雞扇倒……
耄耋之年,他仍能乘坐熱氣球,飛越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還能吊在樹上,講解飛蛙。
愛登堡與自然的結緣起於7歲,那時的他已經開始對自然痴迷。
▲1958年1月4日,愛登堡向查爾斯王子和安妮公主介紹鳳頭鸚鵡
在BBC任職期間,他瘋狂大補自然歷史知識。28歲這年,由他擔任製片人的《動物園探奇》問世,攝影團隊才得以走出演播廳,去往全球各地拍攝各樣的野生動物畫面。
對於BBC和愛登堡來說,這部紀錄片是裡程碑式的存在。因為它,BBC建立了自然歷史項目。現代自然紀錄片拍攝有了準則:在野外要遠距離拍攝野生動物。此後,有了《人類的攀升》、《文明的軌跡》、《植物私生活》……
愛登堡的腳步從不停歇,離開BBC後。作為一名自由作家,開始撰寫和製作電視節目。
《與愛登堡向東進》記錄了在印度尼西亞的人類學研究,《部落之眼》探尋世界各地的部落藝術。
▲在澳大利亞紐幾內亞,愛登堡的團隊們給當地的部落送去禮物
如果沒有他,有些完全與世隔絕的部落,根本就不會被人所知。為了將自己完全沉浸部落中,他和原始人一樣,除了一塊腰布,其他什麼也不穿。
☞而他真正的巔峰在50歲:《生命的進化》
為了這部紀錄片,愛登堡的團隊幾乎走遍全球,運用了當時最尖端的攝影器材,讓世界範圍內的野生動物影像,出現在每戶家庭的電視機上。那一年,5億觀眾知道了這麼一個名字:大衛·愛登堡。
儘管年數已高、載譽無數、名聲正盛,他依然選擇五年磨一劍。全心投入高清巨製野生動物紀錄片《地球脈動》。
而如今,十年寶劍又出鞘,紀錄片作品採用了最先進的攝影器材。但事實上,愛登堡可不是一位科技發燒友。
他不會開車,連用手機接電話都感到困難。然而,客廳裡卻擺著一臺50英寸的三維電視。他說,雖然自己被科技束縛,但卻熱切希望能通過科技向公眾展示奇蹟。
如果沒有愛登堡和他的團隊的堅持,也許很多人一輩子,也看不到這些珍稀生物。
他說,感謝這個時代能實現他們心中所想。
從冰天雪地的兩極到炙熱的火山口;從荒蕪的撒哈拉到生機盎然的雨林,愛登堡的足跡似乎無處不在。年齡的增長似乎並不能阻止,他熱情洋溢,將這個絢爛的世界呈現給公眾。
▲年過8旬的大衛挑戰9301英尺海拔和極寒天氣,拍攝《冰凍星球》
如今他已步入90高齡,歲月似乎沒有留下過多痕跡。他的身上透出一股親切而充滿活力的氣息。
愛登堡的一生是大寫加粗的傳奇,他創造了很多個「最」:2014年,他被投票選為英國最值得信賴的公眾人物。他是可記載的旅行路程最長的人,他是登上北極中的人最年長的……
☞愛登堡說,如果人們不了解自然,那麼就不會去拯救自然。
▲2015年愛登堡和歐巴馬見面,討論氣候問題
這部作品堪稱自然史詩,男女老少皆宜,不論國家民族。
因為他的存在,不只是為了娛樂和視覺,而是試圖解釋生命與自然這一世界上最偉大的課題,並呼籲全球人民一同保護地球自然生態,為後世子孫留下了解這個時代的廣闊風景。
目前在該紀錄片可以在騰訊、愛奇藝等各大視頻網站付費觀看,當然在網絡上也可以輕鬆下載觀看!還沒有看過的小夥伴還不快去欣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