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部手機,如今已成為夏津縣1400餘名扶貧幫扶責任人助力幫扶聯繫貧困戶脫貧攻堅的「新農具」。
「手指一點,紓困解難」。自今年9月以來,該縣1400餘名扶貧幫扶責任人通過下載「夏津掌上網格」APP,註冊成為志願網格員,在走訪幫扶中發現的各類訴求、問題以及對扶貧工作的意見建議,均可通過「夏津掌上網格」APP反饋解決。
「收到反饋問題175項,化解率100%,群眾滿意度100%。」這是截至目前,通過網格化管理專網平臺解決反饋扶貧幫扶相關問題的數據統計。
兩個百分百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夏津縣用網格化「雲端」「織」就的一張脫貧幫扶網。
其實早在2019年6月以來,夏津縣1400餘名扶貧幫扶責任人就下沉到各村,幫扶聯繫貧困戶,助力脫貧攻堅。然而,在實際幫扶聯繫過程中,幫扶聯繫責任人反映相關問題的程序繁雜,處理結果反饋不及時;解決具體問題直接找相關單位又面臨「誰具體受理?進展程度如何督促?辦理結果怎樣?要打三四個電話,跑一兩趟腿才能辦結」的困境。
幫扶聯繫助力脫貧攻堅怎樣「精」、如何「準」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
社會力量深度參與、新技術快速普及、「網際網路+」加速應用,網格化的社會治理模式湧現出不少新亮點。
夏津縣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專網平臺以「夏津掌上網格」手機終端APP為載體,把全縣74個職能服務部門全部納入掌上網格,通過網格員線上點單提出問題、部門根據群眾需求24小時內精準解答、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等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雲端」賦能脫貧攻堅。夏津縣讓幫扶聯繫責任人上「雲端」——讓手機成為幫扶聯繫貧困戶的「新農具」。
針對此,夏津縣扶貧辦聯合該縣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分三批次對前期下沉的全縣1400餘名幫扶責任人、74個職能部門和15個鄉鎮的專業網格員開展了扶貧幫扶網格化管理業務培訓,下發《關於轉變幫扶工作督導形式的通知》,發放《扶貧幫扶問題網格化管理明白紙》,1400餘名扶貧幫扶責任人全部註冊成為志願網格員,依託網格化系統,把幫扶走訪過程中發現的需要整改或者諮詢的問題通過平臺中的「上報事件」和「百姓點單」兩個模塊,分別反饋給對應的屬地鄉鎮和行業部門,鄉鎮和部門收到扶貧事件和點單後,在規定時限內處理完畢並反饋給幫扶責任人,幫扶責任人對辦理過程和辦理意見進行星級評價。整個流程,從上報、受理、轉辦督辦、辦結、評價,在「夏津掌上網格」系統「一站式」完成。同時,為確保幫扶效果,縣扶貧辦每周調取一次後臺數據,對於問題辦理不及時的責任單位進行督促。
通過一系列舉措不僅將繁瑣的程序簡化到最佳效果、減輕了工作量,還極大地調動了各行業部門和各鄉鎮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同時,通過該軟體後臺的大數據分析技術,更加準確的掌握了各脫貧階段貧困戶具體問題或需求,特別是對於脫貧不穩定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00元的農戶,以及因疫情、因病、因殘、因學、因災、因意外等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的農戶均可由志願網格員通過此平臺提報問題,縣鄉兩級扶貧幹部接到上報案件後,第一時間入戶核實,並根據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納入扶貧動態管理名單,落實相關政策,有力、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深入開展。
德州日報新媒體出品
通訊員|鄧美平
編輯|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