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中國敘利亞之戰應該講是一場輸不起的比賽。縱觀裡皮帶領下的新國足一路走來,大勝馬爾地夫和關島兩個弱隊,貌似給沉悶的中國國足帶來些許的快慰,也讓那些熱衷歸化和開展足球「洋務運動」的少數人看到了足球振興的希望,但與菲律賓一戰被瞬間打回原形,我們又看到了國足還是那個國足,歸化球員也只是願望而已。
昨晚的中敘之戰一開始,我們的心就被一直被糾著。國足不見了往日的配合,只有長傳高吊,但也是失誤頗多,讓我們怎麼也看不出有勝利的可能,只能祈願老天幫忙了。
開場後被進球後,武磊又扳回一球,讓我們多少有些安慰。但後來的烏龍球徹底粉碎了我們天真的幻想。這個天價的烏龍球直接導致了裡皮的下課,也讓我們冷靜地思考中國足球的未來。
試想如果沒有烏龍,如果武磊那個單刀能進球,如果武磊那個右側攻門傳給埃克森,或許我們可以贏球。但那只是假設而已。
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中國足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歷史該結束了。世間從來沒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中國女排、桌球、女足也沒有規化球員,怎麼就能贏呢?
我是一名70後,記得曾幾何時,那時我們還是亞洲一流球隊,目標是進入世界盃,那時的日本足球還看我們的臉色。可過去這幾十年,我們淪落為亞洲2、3流球隊了,連衝出亞洲的口號都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我們怎麼了?
我們當年的甲A、後來的中超,廣州恆大、北京國安、上海上港、山東魯能,這些球隊看似也成為了亞洲強隊,但那是真我嗎?顯然不是,那是燒錢請外援燒出來的虛假繁榮。
輸球之後,新華社發了評論說:須臥薪嘗膽,要有坐20年冷板凳的定力。文章指出:曾經多少次,我們把輸球歸咎於主教練不行、國家隊管理體制不順、後勤保障不力等等原因,但當我們請來了世界盃冠軍主教練,國家隊管理採用主教練負責制,給予了國際一流的後勤支持,更破天荒地開啟了「歸化」大門時,結果卻仍然讓人失望。將圍繞國家隊的方方面面做到極致,本身無可厚非,但其中的核心——中國足球人才的匱乏和體系的孱弱,卻讓一切外圍工作變成空中樓閣。拋棄幻想吧!我們要承認這就是中國足球實力的真實體現,我們無法指望一個大牌教練和幾個歸化球員就能把國足扛進世界盃。捫心自問,在中國足球開啟改革大幕之後,真正有多少部門和多少人做到了不計短期得失,而期久久為功?一聲長嘆之後,中國足球需要真正的臥薪嘗膽,要有坐十年、甚至二十年冷板凳的定力。按照足改精神的指引,擴大足球人口,完善青訓體系和推進職業聯賽市場化改革,一步也不能停歇。」
醒醒吧!那些為了國足而急功近利的官員們;加油吧!那些為了國足而拼搏的人們。作為球迷,我們不擔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時間,那只是早晚問題。我們期待著!儘管我們也快熬成了白髮,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信心和真的改變。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