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撐下去才有希望」——美國華人小企業疫情中艱難求生

2021-01-10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只有撐下去才有希望」——美國華人小企業疫情中艱難求生

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文/高路)「餐館營業額只有疫情前的兩三成,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還要照常支付,真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美國休斯敦連鎖中餐館老闆莎莉深深嘆了口氣。

如莎莉一樣,成百上千家美國華人小企業在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中遭受重創。掙扎在經濟損失和安全擔憂的雙重重壓下,一些人被迫放棄,一些人咬牙堅持。

7月17日,位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布蘭諾市華人購物中心裡的一家美食坊,疫情期間這裡顧客稀少。(田丹 攝)

「營業額為疫情前兩三成」

莎莉經營餐館已有十多年,此次疫情帶給她前所未有的危機。3月中下旬,美國疫情惡化,各地紛紛停止商業活動,控制疫情蔓延。隨著休斯敦所在的德克薩斯州頒布「居家令」,莎莉的連鎖餐館不得不停業。

「關門就意味著沒有收入,可還要交付房租水電費和上個月的營業稅款。」莎莉語氣中透著無奈。

在美國總統川普重啟經濟、改善就業的呼籲下,得州於4月推出重啟經濟「分步走」計劃,並於5月初按計劃實施重啟。

莎莉的餐館按照政府指引,在5月初恢復營業,並嚴格控制堂食就餐人數。為了充分保證員工和顧客安全,莎莉購買了大量口罩、防護面罩、手套和消毒用品。在口罩緊缺的休斯敦市,前來就餐的顧客可以免費領取一隻醫用口罩。莎莉說,每家餐館一周口罩消耗量高達6000隻。

「口罩和消毒用品的價格都在上漲,但是為了員工和消費者的安全,這些錢還是要花的。」莎莉說。重新開業並沒能減緩莎莉的經濟壓力,對疫情的恐懼讓很多消費者對餐館望而卻步,少量增加的外賣銷量難以彌補高額開支缺口。

「以前我們的餐館很受歡迎,周末經常要排隊。」莎莉介紹說,疫情前,她經營的每家餐館一周平均營業額為8萬至9萬美元,如今只有2萬至3萬美元,僅為疫情前的兩三成,而大量防護用品開支增加了額外經濟負擔。

得州餐飲協會估計,目前疫情已導致該州餐飲業損失70萬個工作崗位和42億美元收入。作為得州最重要的產業之一,餐飲業在疫情之前擁有130萬個工作崗位,年銷售額達700億美元。隨著一些餐飲企業倒閉,得州餐飲協會預計,行業復甦要持續至少一年時間。

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

疫情中倒下的絕不止餐飲業。在休斯敦從事商業印刷行業多年的鄭成楠告訴記者,他的印刷公司業務從3月至今下跌了近九成。

鄭成楠的公司主要承接宣傳冊、海報等商業產品印刷業務。疫情迫使眾多企業處於停業或半運營狀態,鄭成楠的訂單隨之驟降。「我的商業合作方也處於半營運狀態。機器開動率不到往常的五分之一,損失自然更大。」

鄭成楠估計,疫情對產業的影響至少會持續到今年年底。對於他這樣的小企業,如果無法渡過眼下難關就意味著倒閉。

在美國,成千上萬小企業主與莎莉和鄭成楠有著相似經歷。根據美國商會與大都會保險公司6月公布的調查結果,有五分之一的美國小企業報告已關門或即將關門。隨著經濟重啟計劃的實施,近八成受訪小企業表示已在逐步開放商業。儘管如此,仍有55%的受訪小企業表示,美國商業環境至少需要6個月到一年時間才能恢復如常。

5月發布的最新一期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美猴調查公司小企業調查結果表明,小企業信心指數跌至2017年該數據發布以來的最低點。這份對2000多家美國小企業所做的聯合調查顯示,只有18%的受訪企業認為自己的經營狀況「良好」,而43%的企業則認為經營狀況「糟糕」,近四分之三的小企業主認為新冠疫情會對企業產生永久性影響。

小企業在美國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根據美國小企業管理局去年發布的報告,小企業在美國經濟活動中佔據約44%的份額,創造了三分之二的新增工作崗位,是美國經濟的「生力軍」。在新冠疫情陰影籠罩下,小企業紛紛陷入困境,對美國就業、稅收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艱難時期與員工共進退

為扶助受困企業,美國小企業管理局推出一系列救助計劃,莎莉和鄭成楠都申請了其中的「薪酬保障計劃」。

莎莉告訴《參考消息》記者,這筆援助款項暫時緩解了她的燃眉之急,「至少不至於因為付不起房租和員工工資而關門」,但是短期援助仍無法徹底讓企業走出困境。

鄭成楠表示,比起一次性的資金援助,他更希望政府提供寬鬆的低息貸款,讓小企業獲得更長的喘息時間。

與莎莉和鄭成楠相比,在得州經營房地產業務的邵小明要幸運一些,疫情對房產經紀和房產管理公司的業務影響相對較小。疫情引發失業造成拖欠房租的情況時有發生,邵小明公司的工作量不降反升。「員工們要緊跟各種政策發布,與房東、租客充分溝通,工作十分繁瑣。」

邵小明說,疫情初期,為保證員工安全,他安排30多位工作人員居家遠程辦公,位於達拉斯市的公司總部只留一名值班人員。

他坦言,疫情讓員工們擔心失業,但他承諾不辭退、不減薪。「我知道一旦在這個時候被裁員肯定找不到工作。我們是負責任的企業,所以和員工說不會裁員,請他們安心工作。」

莎莉同樣選擇在艱難時期與員工共進退。除了擔心安全不願復工的員工,莎莉的餐館在恢復營業後召回全部老員工,並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合理安排工時,儘可能保證每位員工的收入。

「現在來餐館就餐的有許多老顧客,這讓我很感動。」儘管艱難,莎莉表示目前沒有關閉餐館的計劃,「畢竟只有撐下去才有希望」。

相關焦點

  • 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駐馬店網——駐馬店新聞網...
    新華社洛杉磯10月22日電 通訊:美國實體書店在疫情中艱難求生
  • 紐約布魯克林區疫情反彈 華人小商家苦不堪言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0月9日電據美國僑報網報導,毗鄰紐約八大道的布魯克林區公園(Borough Park)是全紐約規模最大的猶太裔社區之一,近期疫情反彈嚴重,被州府劃入最高級的紅色重災區,所有非必要行業即將面臨又一次停擺
  • 美國一面天堂一面地獄!富人財富激增萬億,小企業遭「斷糧」危機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媒體10月的一項調查也與中國基金報有同樣的結論,該項調查顯示,美國最富有的50人的個人身家接近2萬億美元,與最貧困的50%(約1.65億人)擁有的淨資產總額2.08萬億美元相當。基於此,該媒體還以「50=1.65億」來描述這個現象。富人為何能在疫情中「如魚得水」?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 【國防工業】疫情對美國小企業的影響
    文章指出,美國防部認為國防工業基礎的健康狀況不僅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健康的發展,也將對美國軍力建設和國防實力造成長遠影響,而其中作為參與美國國防工業平臺建設和影響創新能力發展的小企業由於承受風險能力不足,在疫情影響下往往面臨生存考驗。
  • 撐下去,你才有未來!
    聽過這麼一段話,生活從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永遠都到不了的遠方跟詩。在想,生容易,活也容易。可惜,這二者組合到了一起卻就變得不容易,因而,你要學會撐,撐下去了,你就能擁有未來,也才能去渴望那也不知,能不能到得了的遠方跟詩!
  • 歐洲多國疫情反覆,中餐店主開拓「藍海」、艱難求生
    在疫情的反覆中,海外中餐館也經受了一輪又一輪的考驗,不得不在艱難中勉力維持。中餐業者們各出奇招,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尋求生機,期盼迎來海外中餐業的復甦。一位華人店主告訴《歐洲時報》記者,自己的餐廳每年暑假都會接待大量來自國內的遊客,他們在奧地利旅遊吃膩了西餐,迫切希望用地道的中餐換換口味,納旭市場的華人餐廳正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而今年,迫於疫情,遊客數量大幅減少,只有少量當地華人還會前來店裡用餐,為了維持收支平衡,店主已經解僱了所有跑堂,只有自己和老公維持店面,希望能等到恢復正常的一天。
  • 撐下去,一切才有可能!
    撐下去,一切才有可能。 撐下去,才會有後來的一切,人生需要撐下去。 人的一生,難免會遭遇各種困境,人生低谷時,會覺得心力俱疲,甚至是想放棄,撐下去,需要我們熬過無數自己安慰自己的夜晚,扛過無數個無眠的黑夜,堅強努力過無數個白天。
  • 美國疫情蔓延衝擊小企業,賴特米爾斯說需要很長時間恢復經濟
    今年3月初,國會和川普政府批准向受疫情影響的小企業提供70億美元災難貸款。這個項目幫助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的美國各個州的企業貸款高達200萬美元,並在30年內以低於4%的利率償還。國會參議院眾議院都在考慮額外的救濟措施,其中包括超過3000億美元的小企業貸款計劃。
  • 美國「冰與火之歌」:一個州三分之一小企業永久關閉!但網購銷售額...
    美國「冰與火之歌」:一個州三分之一小企業永久關閉!美國奧多比分析公司市場營銷和客戶分析副總裁約翰·科普蘭:推動今年線上銷售額增長的部分原因是,全美各地的許多實體店不允許消費者進入,它們的運營力嚴重下降。此外,由於疫情的原因,消費者希望在家裡購物,在家裡他們感覺更安全、更舒適。事實上,我們從今年3月開始就見證了電商的迅猛發展。  據了解,美國消費者今年「網絡星期一」購買最多的是節日禮品和生活必需品。
  • 疫情下的西班牙華商:處境艱難,但不會輕言放棄
    中新網10月14日電 據《歐洲時報》西班牙版微信公眾號「西聞」消息,西班牙住著約25萬華人。這次疫情中,很多人都受到了影響。西班牙的大多數華人早早就通過微信了解了疫情的信息,從3月開始,許多華人就已選擇暫停營業。如今,他們又復工了。不少華商的生意都陷入艱難的境地,但都在努力堅持。
  • 調查:逾80%的美國小企業預計疫情影響將持續更長時間
    來源:新浪美股北京時間5月11日消息,據路透社報導,全球支付網絡公司Veem周一表示,接受調查的美國小型企業中,有81%預計新冠疫情將在未來12-16個月影響它們的業務,近90%的企業正準備迎接經濟放緩。
  • 5位紐約華人,親歷美國疫情真相
    目前美國的口罩還是完全短缺的狀態,我覺得至少90%的物資都是從中國進口的,因為無論是普通醫療物資還是專業N95口罩,只有中國才有這麼大的生產力給美國提供這麼大的需求。紐約州州長也說過,阿里巴巴給美國捐贈了100萬個口罩,還有其他企業的捐贈。因為疫情,紐約的犯罪率上升了。
  • 疫情未過山火又來 美國華人:啥時候能熬出頭啊?
    美國西海岸的數十起山火持續肆虐!儘管當局派出超過3萬人奮力搶救,仍難控制火勢。有人說,這感覺好像到了「災難片場」,他們被迫逃離家園,忍受高溫、灰塵,經歷恐懼、不舍、也有感動…… 中國僑網報導,北聖荷西的華人張露驚嘆,自己也曾待過有霧霾的地方,但是還從來沒有看過這種情況。 「從窗外看出去的天空,遠處是橘色,另外底下又隱約有一些灰色。」
  • 撐下去,一切才有可能
    撐下去,一切才有可能 熬,是一種堅持,一種考驗,更是一種升華。 人生如粥,越熬越有味。人,生來就是有用之材,要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就得在不溫不火的生活中慢慢地熬,熬出頭才能出眾。
  • 快過節了,美國的華僑華人你們還好嗎?
    不少當地的華商,尤其是中餐從業者都表示:「生意做不下去了。」舊金山「康年海鮮酒家」老闆李彪在加州實施最新「居家令」之後便表示,難得可以恢復戶外用餐一段時間,效果也不錯,本來希望可以繼續經營下去。然而,因為防疫新政,目前他也只好接受暫停戶外用餐。單純依靠外賣業務維持餐館營生很艱難,實在不行,他只能考慮暫停營業。
  • 小企業、「小巨人」:為什麼能成為美國經濟中的一道風景線?
    在各自巨大的差異中,它們有一個共同點:追求發展質量遠遠超過追求發展速度。小企業、小巨人現象是美國發達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的風景線,美國是它們成長的天堂,目前美國幾乎所有的大企業都成長自小企業,政治人物也經常在各種場合稱小企業為國家脊梁。往往經濟越強的州,小企業數量越多,企業平均規模越小。地圖中淺藍色區域,是美國經濟最發達地區。
  •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戰「疫」華人醫生
    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戰「疫」華人醫生中新社北京6月10日電 題: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戰「疫」華人醫生作者 吳侃日前,在美國明尼蘇達州St.John's Hospital,明尼蘇達州華人醫生協會主席、神經科醫生李英傑也在其中。可還沒等患者離開,她就又被急診科叫走了。美國暴發疫情以來,明尼蘇達州華人醫生協會的醫生們,始終執守在抗疫最前線,夜以繼日地拯救生命。「這名孕婦患者剛到醫院時呼吸困難,經過大家努力治療,才終於成功挽救了兩條生命。」李英傑說。
  • 華人醫生Jason美國戰疫日記:希望和樂觀是應對驚濤駭浪的良藥,華人...
    來源:國際金融報從3月20日陸蓓與Jason醫生合作發布第一篇日記到現在,華人醫生戰疫日記即將「滿月」。它已成為夏洛特華人在疫情生活中關注的一項重要內容。3月16日,在美國東南部北卡羅來納州的最大城市夏洛特,華人醫生Jason結束了第一天的抗疫工作。
  • 被歧視的美國華人 連一間洗衣店都撐不住了(2-2)
    香港作家亦舒有部小說《潔如新》,正好說的就是洗衣店數代人的家庭故事,當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在洗衣店長大的孩子都已經離家,全盤接受美國文化,似乎這些就跟代表傳統中國文化的洗衣店格格不入了。畢竟新一代的華人移民更懂得,要想真正打破這層天花板,得靠高等教育才能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首要的第一步,就是職業的更新迭代。
  • 疫情寒冬裡,海外中餐業怎麼「撐」下去?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11日電「疫情一再反覆,我們經營一天就虧本一天,實在難以為繼。」日前,美國舊金山華埠最後一家大型中餐館康年海鮮酒家老闆李彪宣布餐館結業,這家有著百年歷史、能容納千人就餐的老店最終沒扛過疫情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