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節。你有沒有感覺,年味兒,似乎一年比一年淡了?
面對這問題,客廳裡打瞌睡的老人家,抽菸聊天的中年人,或是一旁低頭專心刷手機的晚輩們,大概都會點點頭,「對啊,過年確實挺沒勁的。」
儘管手機裡不斷有春節相關內容的推送;儘管集五福、搶紅包等活動不停地「造出」看似熱鬧的氣息;儘管大大小小的商家推出各式新春促銷……
都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年味兒還是舊的好,兒時度過的春節,真讓人懷念。
曾經,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關於過年的「快樂清單」。
1、穿上期盼了很久的新衣服。
2、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年夜飯。
3、除夕夜,又怕又愛地點燃煙花爆竹。
4、走親訪友,到處拜年討紅包。
5、每天被各種美食撐得心滿意足。
6、用壓歲錢買喜歡的玩具。
......
而這一連串「快樂」的開場,是由除夕那場爆竹煙花盛宴開啟的。
除夕夜,趁著零點鐘聲還沒敲響,大人們會匆匆忙忙穿上厚厚的棉襖走上樓頂,把事先囤好的煙花爆竹拿出來擺好。
一家人一邊聊天,一邊等待著零點的到來——在這個時刻燃放煙花爆竹迎接新年,是每年春節的重頭戲。
總有等不及的人家,在夜裡11點多的時候就點幾個小煙花預熱一下,驚起一片小小的笑聲和歡呼聲。這樣按捺不住的激動心情,大家都有。
終於到了零點整,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聲音——「砰」,煙花極速升上天空,在空中綻放;又很快散開,變幻成各種美麗的形狀。
放眼四周,家家戶戶煙花盛放。爆竹聲中,孩子們拍手叫好,大人們互道祝福,整個世界沉浸在狂歡的暖流中。
一年到頭,大概只有這一刻,大人們才會舒展眉頭,變成和孩子們沒什麼區別的開心鬼,又是歡呼又是蹦跳,甚至笑得比小孩還瘋。
在煙花爆竹聲中,每個人互道「新年快樂」,舊年的煩惱都過去了,而已經到來的新年,如煙花般充滿希望。
一場煙花爆竹帶來的聲光盛宴,是每個中國人潛意識深處的精神歸屬。
煙花爆竹的氣味,就是「年味兒」
知乎上有一個提問,「什麼是年味兒」?
高贊回答是:「所謂年味兒,就是硝酸鉀、硫磺和木炭燃燒後的味道。」
硝酸鉀、硫磺和木炭,是煙花爆竹的不完全配方。這些化學元素,讓煙花爆竹燃放之後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味——「前調」有些刺激,「後調」則緩和許多,像是「大地被烘烤之後的焦香」。
這是每個中國人都曾經無比熟悉的味道。
魯迅在《祝福》一文裡,就曾經提到過春節這一天的特殊氣味:
「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裡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
關於春節的記憶,總是與煙花爆竹緊密相連。
平常再節衣縮食的人家,到了除夕這一天,也會大手大腳起來,買上幾捆煙花爆竹慶祝。
在我的家鄉閩南,人們默契地認為,除夕這天的煙花爆竹放得越多、越響,來年的運氣就會越旺越好。以至於這場慶祝的盛宴甚至會一直持續到大年初一凌晨兩點多。
伴隨著電視機裡熱熱鬧鬧的「春晚」節目,一家人吃著零食、拉著家常,說說笑笑,過年的快樂時光,似乎也因此延長了。
隔天醒來,空氣裡仍舊留有微微的火藥香,就像昨天的快樂還沒散去。
大型的煙花爆竹一般由大人操控,玩具煙花爆竹——則是小孩子的專屬。
還記得有一款叫做「年年有魚」的小煙花,包裝盒上是一隻紅色的魚,嘴巴朝上張開著。這款煙花真的會生出魚來嗎?
點看看就知道。原來一點燃引線,張開的魚嘴裡就會迅速跳出亮晶晶的「魚」來。
雖然這個「魚」需要自行「腦補」,但看著往上不斷噴出的火花,就已經快樂無邊了。
最令人無法自拔的是一款類似仙女棒的小煙花,一盒五毛錢,一共有十根。手持點燃即可變身「瑪麗蘇」,被閃閃發光的煙花環繞,夢幻而又短暫。
因為輕巧,還能在夜空中劃出若隱若現的金色線條,在空氣中自由作畫。
當手中花火快要滅掉的時候,就要馬上借著微弱火光再點燃一支——如果快樂也能這樣永遠閃耀、永不中斷就好了。
膽子大一點的孩子,喜歡更有挑戰性的。比如一點燃就會在地上亂竄的鑽地鼠,或是摩擦點火之後、快速扔出去的「刮炮」。
玩「刮炮」要眼明手快,像擦燃火柴那樣點燃扔出去只是常規操作。
半斜著劃炮,一頭抵住外盒上的擦燃區,巧妙稍微用力向下劃,聽到「滋」的一聲,快速放手讓它自己飛出去才最拉風,會博得小夥伴們又驚又嘆的叫好聲。
小時候的我們,正是在煙花爆竹的氣味裡,模模糊糊地懂得了「年味」。
為什麼我們如此熱愛煙花
火藥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最初,我們的祖先用火藥製作了炮火,用來抵禦敵人;製造爆竹,則是用來驅趕各種猛獸和「鬼魂」。
同樣是用火藥製造出來的煙花,卻並不那麼「務實」。它的發明,也許來自於人類浪漫的本能。
一開始,古人們只是偶然在燃放爆竹時,看到了爆竹頂部噴出來的點點星火,忍不住感嘆:「好像流星呀。」(根據史學家推測,古人正是在爆竹噴出的火光中,找到了製造煙花的靈感——專著《湖南花炮》)
也許是出於好奇,也許是為了複製流星之美,人們最終在爆竹的原型之上,創造出了最早的煙花。
自南宋起,煙花就成了官方慶典的寵兒。
在《武林舊事》一書中,記載了南宋燃放煙花的情景:「宮漏既深,始宣放煙花百餘架。於是樂聲四起,燭影縱橫,而駕始還矣。」
燃放煙花的同時還配合有器樂歌舞表演,華麗的場面好似一場燈光音樂煙花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詞人辛棄疾在觀看了一場煙花之後,寫下了動人的名句。
幾千年後,時代日新月異,人們對煙花的喜愛始終不變。
每逢春節、元宵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煙花盛會總能將氛圍推向高潮。
在我小時候,每逢重大煙花盛會,家鄉的人們便會集體出動,來到煙花觀賞地點,把場地圍得水洩不通。為了搶個好位置,有的人甚至提前幾個小時趕來。
到了煙花真正開始燃亮、升空的時候,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一片寂靜之中,突然,一聲巨響!煙花在半空中聚成一片火光,很快展示出壯觀的造型,照亮半邊天空,綻放著,極盡所能地美豔著;然後,隨著沙沙的響聲,晶晶亮亮的花絮緩緩飄著、輕輕搖曳,最後一點點降落……
人們被天空中的美麗震撼著,隨著煙花發射的聲音發出一聲聲驚嘆。情侶們擁抱著彼此,目光炯炯,一同感受著這份浪漫;頑皮的孩子坐在大人的肩頭,手舞足蹈,開心亂叫。
我轉頭一看,旁邊的女孩眼角亮閃閃的——被這轉瞬即逝的壯麗感動得眼眶溼潤。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煙花帶來的那種原始的暢快感,洗滌了在場所有人的疲憊與各種無意義的執著,讓每個人都回到了最天真無邪的孩提時代。」
看一場煙花,就像做一場美夢,短暫卻美麗。
煙花,有時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催化劑。
在根據漫畫改編的日本電影《女主失格》中,古靈精怪的女主角松崎羽鳥問寺坂利太:「明天,去看煙花嗎?」喜歡山崎賢人的她,選擇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愛情。
邀請一個人去看煙花,大概跟「今晚月色真美」有異曲同工之妙。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曾教在語言課堂上問他的學生「我愛你」這句話怎麼翻譯,學生們給了許多答案,他都不滿意。最後,他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的翻譯——「今晚月色真美」。
是啊,對於含蓄的東亞人來說,借著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表達自己的情感,再好不過了。和喜歡的人一起看一場浪漫的煙花,濃情也不知不覺升溫了。
煙花的催化劑作用,不僅僅止於情侶之間。
中國人放煙花,總愛選擇隆冬時節。
喧鬧的煙花爆竹聲中,大人小孩齊聚一處,寒冷被趕走,大家的心,也變得暖烘烘的。
煙花爆竹會消失嗎?
「煙花易冷」,在城市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方便的現代社會,煙花真的冷了嗎?
自上世紀90年代起,許多城市基於安全和環保的考慮,將城區設為煙花爆竹禁放區。十多年過去,煙花爆竹禁放的地區越來越多。
在割捨不斷的傳統情感中,人們不得不面對其帶來的負面效應——空氣汙染、噪音汙染、安全隱患等問題不斷浮出水面。
放,還是不放?多年來,關於這個問題,大家很難達成共識。支持者認為這是千年的文化傳統,不應該一禁了之;反對者認為安全第一、環保第一,這種習俗應該禁止。
當我們仍對這個問題爭執不下的時候,有一個事實值得注意。
據統計,全球煙花爆竹的消費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而中國則是全球煙花爆竹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
2010年,我國煙花爆竹佔全球產量的90%;出口額達6.08億美元,佔全球的80%——也就是說,全球絕大部分的煙花爆竹,都靠中國供應。
這應該歸功於國外苛刻的煙花爆竹進口要求。
在湖南出入境管理中心(湖南省是全國最大的煙花爆竹出口省份),有一本厚厚的《國內外煙花爆竹標準彙編》手冊。
其中囊括了美國、英國、加拿大、巴西、俄羅斯、歐盟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煙花條例和標準技術要求,還包括苛刻的註冊或認證要求。
極其嚴密的規格和產品質量標準,使得我國煙花爆竹的出口質量,正在不斷提高。
而當中國人在討論該不該燃放煙花爆竹時,世界各地卻都在放鬆燃放禁令。
2019年12月31日上午,紐西蘭全國各大城市開始燃放煙花爆竹,在首都奧克蘭市中心的天空塔上,近半噸重的煙花從高空灑向整個城市,使美麗的奧克蘭城更加璀璨奪目;
當天晚上,澳大利的100多萬民眾聚集到雪梨中心廣場,一起觀看異彩紛呈驚豔至極的跨年煙花盛會;
英國倫敦,大批狂歡者擠在泰晤士河畔、「倫敦眼」下方,欣賞英國脫歐前放的最後一場跨年煙花秀……
為什麼在中國地位尷尬的煙花爆竹,在世界各地成了跨年的主角?
因為煙花燃放的安全問題,在嚴格、規範化的監管下得到很大的改善。
以美國為例。早在1986年,美國每10萬人中就有6.6人因燃放煙花而受傷。自1986年以來,受傷人數穩步下降。2008年,這一比例降至2.3人。
而其受傷率下降的原因,很大方面還來自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的參與和監管。
該組織根據《聯邦有害物質管理法》,對美國境內的煙花爆竹燃放實施有效管理;同時,對煙花爆竹的製造商提出了更高的生產標準。
例如有缺陷的引線會造成事故,有些引線燃速過快,會導致消費者來不及反應。有些燃速又過慢,會誤傷燃放者。
據此,該委員會要求所有的引線,必須在點火後的3到9秒裡燃著,否則便是不合格產品。
而煙花爆竹另一個飽受爭議的環境汙染問題,也不是沒有改進的可能。
前陣子有新聞報導稱,湖南某煙花爆竹研究室,製造出了一種硝化竹纖維素製備的火藥,真正做到「在燃放的過程無煙、無味」,可以降低燃燒過程中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在產品的規範和科學監管的雙重加持下,煙花爆竹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大大降低。
時代在變,環境也在變化,儘管生活越來越好了,家家戶戶住上了高樓,越來越多的人過上了都市裡的富足生活。
但由煙花爆竹帶來的簡單快樂,卻越發地令人懷念。
要知道,幾千年來,煙花爆竹用它豐富的光影、色彩、氣味、聲音,陪著我們一起辭舊迎新,這樣的場景,幾乎成了我們內心深處最五光十色的一段記憶。
在年味兒記憶消失之前,煙花爆竹會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