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防控保障措施有力。第一時間部署全員返崗,啟動糧食應急預案,消除跟風搶購,同時組織動用應急大米,協調企業提前復工,應急網點敞開供應,調入糧食保障供應,連續7天向全市各防控站點供應應急物資,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全市糧油市場量足價穩、疫情防控一線物資充足。3月9日,獲市委組織部通報表揚為首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先進集體。
(二)糧食安全考核連創佳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工作,2016年國務院實施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以來,在市直各有關部門和各縣(市)區政府、糧儲局共同努力下,我市連續三年考核獲全省第一,實現「三連冠」,市政府予以全市通報表揚。
(三)成功舉辦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10月19日至21日,第三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海峽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全國31個省(市、區)政府代表、院士專家,2600多家涉糧企業、1.5萬名專業觀眾,展區面積7.5萬平方米,總參會人數超12萬,總成交金額361.7億元。我局成立工作專班和6個專項工作小組,牽頭落實全市籌備工作,圓滿完成大會組織籌備、運行保障、疫情防控等任務,向全國展示福州糧儲系統良好精神風貌,得到了國家局、省委、省政府和參會來賓的一致肯定。大會期間,我市籤訂糧食購銷項目93個,與甘肅省定西市、廣東省韶關市建立糧食戰略協作關係。
(四)糧食儲備體系更加完善。全市地方儲備糧總規模歷史最高。儲備糧輪換均通過糧食批發市場公開競價交易,確保「儲得進,管得好,調得動,用得上」。推廣糧面溫控、低溫儲糧、氣調儲糧、生物防治等綠色儲糧技術,促進優糧優儲、常儲常新。完成政策性糧食庫存數量和質量大清查任務,進行全覆蓋檢查,摸清庫存實底,得到國家局充分肯定。
(五)糧食產銷協作全面拓展。立足保供應、穩價格,深化糧食產銷合作,推進「引糧入榕」,組織企業參加全國糧食交易大會、福建糧洽會等。修改完善扶持政策,鼓勵糧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增強糧食安全綜合保障能力,推動省外產區糧食生產基地建設。突出福州糧食批發交易市場作為保供穩價主載體作用,進一步提升市場功能,確保全市糧食安全。
(六)糧食質量監管持續加強。強化執法監管,被國家局評為首批全國糧食流通執法督查創新示範單位。市糧油質檢中心作為國家局指定的糧食質檢第三方試點機構。全年組織治理「餐桌汙染」、建設「放心糧油」供應網絡等專項檢查。推進「福建省原糧追溯體系」平臺建設,開展「一品一碼」追溯體系建設情況專項督查,實現源頭可溯、去向可查。
(七)糧食企業轉型發展步伐加快。市稻花香米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東北建立糧食生產基地,採取基地+訂單模式,建立起育秧、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取得良好的市場效益和品牌效益。市麵粉公司與中糧集團正式籤約,雙方設立合資公司,總投資3.8億元,擴大產能,全國首創「先合作再合資,先試產再投產」合作新模式。
(八)物資儲備管理逐步規範。成立市應急物資儲備有限公司,制定《福州市救災物資儲備管理辦法》《福州市救災物資調撥管理暫行辦法》等規章制度,規範提升物資儲備管理水平。2020年4月,成為市級醫療物資儲備常態化管理的主體單位,進一步提升全市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深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堅持年度考核與日常考核相結合,認真補短板、強基礎,強化問題整改和結果運用,形成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全市糧食安全保障質量和水平。
(二)著力提升保供穩價水平。堅決貫徹「六穩」、「六保」工作要求,繼續鼓勵糧食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擴大省外產區糧食生產基地規模,會同交通運輸部門完善糧食運輸協作機制,構建種植、儲存、加工、調運、供應的整體運行機制,進一步增強我市糧食應急調控和保障能力。
(三)推進組建「福州市糧食集團有限公司」。整合系統資源,提升管理效益,按照國有糧食企業政策性職能和市場化競爭經營進行剝離,引入現代化管理機制和運營理念,建設產權明晰、主業明確、競爭力強的區域性大糧企。
(四)開展「效益管理年」行動。結合市級糧庫搬遷建設,將儲備糧集中管理,增加管理規模,減少管理人員,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管理收益,推動局屬企業提質增效。提高資源利用效益,爭取利用資產徵遷補償資金實現改行轉業或購置不動產,盤活老舊廠房設施用於改建,挖掘潛力,增加企業資產收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企業可持續發展。
(五)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開展「項目建設年」行動,推動應急大米儲備、市軍糧綜合應急保障服務中心,東郊糧庫、洪山糧庫、禾福油庫遷建五大項目建設走上快車道。規劃在福清元洪國際食品產業園劃撥380畝用地建設糧食產業園,構建糧食儲備、加工、交易、物流一體化,解決從儲備到加工到供應「最後一公裡」問題。
(六)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結合新時代我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展的現實需求,統籌布局糧食生產、流通、儲備、加工、供應等體系建設,謀劃打造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的重點項目,推進東西兩翼產業集群。一是以閩侯縣杜塢片區為主導,依託福州糧食批發交易市場,積極引進糧食加工、貿易、倉儲等企業,形成產業集群。二是以長樂松下、福清元洪片區為主導,利用空港、海港、鐵路、公路等發達交通網,建設糧食貨櫃碼頭,建設成為國家東南沿海重要的糧食集散地。
(七)統籌推進信息化建設。向浙江等先進地區學習,下力氣抓好隊伍建設,儘早促成全市糧庫信息化建設一體化,增強應急指揮調度能力,努力實現省級、市級、縣級平臺共建、資源共享、數據互聯互通。
(八)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推動「稻花香」大米申報全國馳名商標,加強維權打假,發展大米全產業鏈,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佔有率。利用中糧集團管理、資金、營銷等優勢,推動市麵粉公司與中糧集團合資公司做優做強。推動「禾盛糧油」連鎖大力發展新業態,布局線上電商平臺,重點解決配送問題,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九)創新執法督查和監管方法。加快完善面向糧食和物資儲備各類業務的監管辦法,聚焦熱點難點,切實防範和化解風險隱患。創新監管方式,健全問題線索發現機制,繼續用好12325全國糧食流通監管熱線,積極受理群眾舉報,強化突擊檢查和暗查暗訪,及時發現各類問題。
(十)強化物資儲備管理機制。按照「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採儲結合、節約高效」的要求,規範物資儲備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物資儲備效能。健全協調聯動機制,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應急演練,特別是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切實增強應急處置能力,保障儲備物資調得動、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