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在駐廠員幫助下,江蘇愛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序復工。
圖②:豪牛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大棚內,工人正在對移栽後瓜苗澆水。
圖③:配套火神山醫院的興緣高溫線纜生產線在生產。
圖④:統之幸生產車間工人正忙碌。顧佳 趙璐 徐洪 日升 顧海燕供圖
一手抓防控疫情,一手抓復工復產。連日來,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全市各地開始有序復工復產,努力降低疫情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穩定經濟運行。
靖江
政企攜手,護航工貿企業
2月8日,位于靖江市西來鎮的三江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東正大空調設備有限公司、永昊高強度螺栓有限公司、順達模具廠等規上企業迎來了特殊的「指導員」——1名鎮黨政領導和1名鎮機關工作人員。
為助力企業復工,西來鎮派出50多名「指導員」赴規上企業,指導企業辦理復工手續,幫助企業協調解決復工面臨的重點難點問題。「多虧了有指導員,僅一天就完成了復工報備材料。」華東正大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青松直豎大拇指。
斜橋鎮為轄區企業列出了7條復工材料清單,同時組織工作人員對企業原材料情況、產業鏈上下遊情況(合同訂單)、配套情況、物流情況等進行評估,確保復工企業在疫情期間有足夠的生產能力。該鎮還成立衛生防疫專家組,現場評估復工人數在200人以下企業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能力,確保企業按照規定有效、安全、規範復工。
針對企業反映的《返崗人員身體狀況證明》辦理困難的問題,靖江市城南街道辦事處經發科明確專人進行返崗名單分類篩選,並向村(社區)開具《身體狀況證明協辦單》,督促村(社區)第一時間辦理到位。
截至目前,靖江市工業企業累計開復工企業208家、獲得身體狀況證明的上崗員工13586人。
泰興
大數據比對,助八成以上重點企業復工
2月14日晚10時許,泰興市政府14樓,燈火通明。該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企業防控組13個成員單位的30多名工作人員,通過大數據比對等手段,反覆核實申請復工企業的人員健康信息、企業防控措施等基礎材料。
把符合條件的員工篩選出來,是企業復工的重中之重。泰興充分運用人防加技防、線上加線下,摸排人員底數和信息。該市聯合三大通訊運營商,利用大數據、信息漫遊等科技手段,對企業申報的返崗職工情況一一核查,審核通過的人員名單源源不斷發往企業。
2月9日晚10時許,濟川藥業兩批共11名技術人員從河南、內蒙古、山東等地回泰興上班。在進入泰興境內下高速出口時,該市啟動「大數據」對比,核查返泰人員近30日內旅居史,醫護人員根據公安「大數據」和現場體溫檢測,11名職工很快「過關」。
據統計,近10天來,泰興市已運用大數據系統核查100多家企業的近3000名返崗職工信息,助力在產工業企業766家復工,其中,重點企業復工率86%。
興化
綠色通道,保防疫物資企業快開工
「剛剛才將一車高溫線纜發給順豐速運。」2月17日下午4時許,記者連線到興化張郭鎮興緣高溫線纜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忠良,聽得出電話那頭的吳忠良風風火火、忙碌碌的樣子。
2月6日,興緣高溫線纜公司接到瀋陽市工信委的委託,為當地重點醫療器材企業加工一批高溫電纜線,特供武漢火神山醫院等各地醫院。為保障物資供應,支援抗擊疫情,興化市迅速為公司開通綠色通道,特事特辦。2月7日,興緣公司正式復工,啟動三條生產線。為保障供貨,17名本地員工每天上班9個小時,每三天發一次貨。
除了特事特辦,針對復工後,不少企業遇到的用工、運輸、原輔材料不足等困難,興化市進一步加大協調服務力度,著力解決好融資、企業復工面臨的重點難題。該市工信局建立疫情防控協調機制,成立由主要負責人為隊長、分管負責人牽頭的企業防控突擊隊和5支小分隊,積極幫助企業協調復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海陵
工廠農場,入駐服務一個都不能少
2月15日早上7點半,江蘇愛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員工陸續到廠上班。駐廠員李同光開始對當日到崗員工進行體溫測量、詢問登記。登記冊上,員工進廠時間、上下班體溫、領口罩籤名,一應俱全。
「駐廠員最大的工作就是幫助企業有序復工,不因小事誤工誤產。」李同光說,每天檢查,他都像第一天一樣細心,發現問題及時記錄下來,隨時和企業負責人溝通。
截至2月15日24時,海陵區復工(含連續生產)工業企業111家,其中規上企業78家,復工總人數19000多人,現有「駐廠員」111名,實現了復工企業「駐廠員」全覆蓋。
工業企業需要「駐廠員」,農業企業也離不開「駐場員」。近期,農村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陸續復工。面臨春耕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涉農企業勞動力多,人員密度高,疫情防控難度增大。為此,蘇陳鎮創新設立「駐場員」,選派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狀況熟悉,精通種植養殖技術的網格員,協助抓好疫情防控,指導開展春耕工作,確保防控春耕兩不誤。
截至目前,蘇陳鎮已選派10名網格員擔任「駐場員」,分別到全鎮10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地開展工作。
高港
細化方案,完善疫情防控機制
「不好意思,麻煩轉個身,後面也要消毒……」「大伙兒注意,有序排隊領取飯盒,一人一桌,同向而坐。」近日,江蘇匯福糧油公司的工人們有點不習慣,感覺公司多了好多「規矩」,進門要「量一量、噴一噴」,吃飯要「洗一洗、分一分」。
這些「規矩」都是匯福為了更好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公司負責人王振山介紹,該公司復工前就提前建立了應急預案,健全完善了相關制度。所有員工上崗前都進行了生活調查登記,體檢合格才能進入生產車間。公司還設置了人員進出單一通道,開闢了外來人員接待專區,儘量減少人員接觸。
在統之幸食品(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東坤最近也多了個任務,每晚7點到8點,要通過視頻會議向公司董事長匯報當天疫情防控情況,研判分析形勢,部署相應舉措。
作為食品企業,統之幸本身在安全衛生管理上極其嚴格,現在更是採取了嚴之又嚴的防控措施。制定了人員車輛入廠、辦公樓、生產車間、食堂作業就餐等4個防控方案,工人要通過疫情防控知識考核測試方可上崗。公司還建立了獎勵制度,職工對公司防控中的不足提出建議,一經採納予以300元的獎勵。
目前,高港區已有189家企業復工復產,均儲備了充足的防護物資,建立了完善的疫情防控機制。
姜堰
智能化生產,車間人少產量高
2月12日,江蘇神王集團鋼纜有限公司復工。與以往不同的是,250多名職工分成3班,錯峰上崗,減少員工額度和人員接觸頻次。記者來到神王集團,經過出示證件、測量體溫、換戴口罩、全身消毒等程序後,胸口貼上了綠色標籤,才走進機聲隆隆的生產車間。47歲的員工徐尚波不時按動著紅綠相間的按鈕,只見一根根鋼絲多股入機,捻成鋥亮粗壯的鋼繩。徐尚波說,車間裡都是智能化機器,生產線上人不多,可是個個幹勁足、產量高。
神王集團公司總經理黃瑋頡介紹,企業手頭訂單已排滿上半年,綜合考慮,目前集團還是先安排本地250多名員工錯峰上崗。另外,公司核心團隊和設備工程師自春節以來,放棄休息,改進工藝,提高多臺套設備的智能化程度,減少操作人數。
據悉,截至2月17日,姜堰已有338家規上企業復工復產,佔全部規上企業的62.7%。
高新區
「一表三檢測」,打好復工防護戰
「兩肺野清晰,正常。」「肺部無明顯陰影。」12日晚,泰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醫務人員走進緯創,為該企業返泰員工進行胸部影像學(DR)檢查並現場分析解讀。
為指導企業做好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準備工作,醫藥高新區創新開展「一表三檢測」工作,協助企業做好所有返泰員工體溫測量和健康狀況調查,嚴守防輸入的防線,全面保障戰「疫」期間企業安全穩定運行。
「『一表三檢測』包括個人信息登記表、體溫測量、肺部影像學檢查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有利於及早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等潛在的傳染源,做到早查早控。」醫藥高新區衛生局局長朱葉青表示。
為幫助企業儘快復工復產,醫藥高新區成立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小組,重點就企業落實防控主體責任、衛生防疫措施、防疫物資儲備、全員培訓開展以及應急處置預案制定等事項,上門對照標準逐一開展嚴格審核。園(街)區、鎮(街道)全天候巡迴企業做好復工復產防疫指導,充分發揮「駐廠員」作用,積極幫助企業協調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泰州日報記者 朱敏麗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