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詩琪
近日,有網友發現微信年度帳單功能已經上線,用戶打開後可通過「我 >支付 >錢包 >帳單 >統計 >年帳單」進行查看。在這裡,用戶可以看到2020年的各種支出、收入和個人資金流轉情況。
需要注意的是,微信年帳單只是一個匯總統計表,而非可視化報告。如果用戶想更了解自己一年來的詳細收支情況,可以點擊帳單部分的支出和收入構成。
每到年底與次年初,各類APP都會推出基於用戶數據的年度報告,其中,支付寶與微信最受眾人關注,常常引發全民討論。
以2019年為例,支付寶的年度帳單會統計用戶使用市場、去了多少家線下門店交易、去過的城市、使用支付寶乘坐公共運輸的次數等,還包括了用戶其他運動、生活等行為數據。
不過,這些數據也引發了用戶們對數據隱私的擔憂。
關於數據報告涉及到的個人隱私爭議,人民網在2018年曾發文批評:支付寶帳單需要用戶同意將個人數據授權給平臺方,但並沒有明顯提示,而是以灰色小字、默認勾選的形式出現。支付寶方有意不突出呈現服務協議的具體條款,或有套取個人信息之嫌。
對於網上非議,支付寶當時回應稱已經調整了頁面,取消默認勾選,同時還給出了取消授權的支付寶客戶端操作提示,並表示「不過度採集,更不會濫用數據。」這一行為也延續到了2019年。
推薦閱讀:
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丨支付寶微信:與數字人民幣如何競合
【編者按】今年數字金融的最熱關鍵詞,非數字貨幣莫屬。從頂層設計到各地試點,過去一年來,數字人民幣進展如何?用戶認知度有多少?如何影響市場機構?存在何種難點與挑戰?在12月8日,由北京商報社、北商研究院出品的《解碼央行數字貨幣》正式發布,從地方試點篇、監管篇、個人篇、支付篇、機構篇、場景篇、資本市場篇、清算篇、跨境篇、全球篇等10個維度出發,全景解碼央行數字貨幣,並對後續走向進行分析預測。
」
「數字人民幣由指定銀行參與兌換,不與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直接競爭」,自10月25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數字人民幣進行了全面回應和解讀後,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等機構的關係進一步明晰。不過,公眾仍存疑惑的是,在第三方支付已經足夠便捷的情況下,央行為何還會推出數字人民幣?對第三方支付又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使用數字人民幣和使用微信、支付寶有何不一樣?這一系列話題也引發業內熱議。
市場競爭將更加充分
因數字人民幣線下掃碼支付作為一種和行動支付類似的支付方式,且可控匿名、安全性強,並具有法償性和價值特徵等優勢,因此業內一直有疑惑提出,數字人民幣有沒有可能替換掉第三方支付服務,是否會對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支付巨頭造成衝擊?
10月25日,針對市場高度關注的數字人民幣對微信、支付寶等機構的影響,穆長春也首次給出了回應。簡單來說,微信、支付寶是金融基礎設施,是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支付工具,是錢包的內容。
不過,因為支付機構不得經營和變相經營貨幣的兌換和現金存取等業務,不具備為M0定位的數字人民幣提供兌換服務的制度基礎。因此,按照現行法律制度要求,只能由商業銀行向大眾提供兌換數字人民幣的服務。穆長春進一步稱,因為微信支付、支付寶各自的商業銀行也屬於運營機構,因此同樣和數字人民幣並不存在競爭關係。
由此看來,數字人民幣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支付工具並非處於同一維度。穆長春進一步補充道,儘管支付機構不可參與兌換,但數字人民幣流通的服務仍舊可以由支付機構和其他商業銀行來承擔。
也就是說,數字人民幣與支付機構實則存在合作關係。蘇寧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孫揚稱,儘管在數字人民幣生態中,支付機構不控制數字人民幣帳戶,但可發揮場景優勢,提供數字人民幣App場景對接、商戶對接、客戶和商戶增值服務等。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指出,央行「條碼支付互聯互通」與數字人民幣是兩個一脈相承的項目,二者在統一支付相關的技術規範、安全標準上均起到關鍵作用,如若真正落地施行,屆時支付寶、微信支付等長期合作的線下收單商戶或將面臨更為豐富的選擇,市場競爭將更加充分,最終會降低整個資金流轉過程中的運營成本。
打破零售支付壁壘
儘管二者本身非同一維度,但由於面向的是同類型用戶,多方觀點認為,數字人民幣也會對第三方支付產生一定衝擊。
例如在零售支付場景下,數字人民幣和第三方支付之間會有某種相互替代關係;此外,數字人民幣的可控匿名性,也極有可能使第三方支付機構喪失部分用戶及交易信息優勢,從而影響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服務。
正如支付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所稱,第三方支付機構業務主要有支付業務、金融科技業務和信用評估與風險管理服務三類。儘管支付寶、微信支付和數字人民幣不存在競爭關係,但是,數字人民幣可控匿名性等特點,極有可能使第三方支付機構喪失部分用戶及交易信息優勢,從而影響針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服務。
孫揚則指出,第三方支付有其歷史使命,但現如今發生了變化,如第三方擔保交易已經退出歷史舞臺,銀行卡支付體驗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已經相差無幾,網聯的出現讓支付匯聚對接銀行機構的必要性蕩然無存。
在孫揚看來,目前最需要數字人民幣的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被支付收單機構壟斷的零售商戶,他們通過數字人民幣收單,可降低交易手續費成本,獲得和支付機構更多的議價能力。繼備付金利息的取消、斷直連之後,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和推廣定會讓第三方支付市場發生深刻變化。
針對支付壁壘,穆長春也曾明確,數字人民幣應該堅持央行中心化監管,實現支付即結算,提高商戶資金的周轉率,提升貨幣政策的執行效率。此外,也有利於打破零售的支付壁壘和市場分割,避免市場扭曲。
穆長春稱,在堅持央行中心化管理的過程中,後續要統籌管理數字人民幣發行額度;制定統一的業務標準、技術規範、安全標準和應用標準;統籌建設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基礎設施,實現跨運營機構的互聯互通,保證不會出現支付壁壘。
應用推廣難題仍存
今年以來,央行數字人民幣試點全面鋪開,試點腳步明顯加快。正如深圳派發千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5萬公眾齊揭數字人民幣神秘面紗,此外北京也推進數字人民幣冬奧會試點應用,探索跨境支付、零售支付等創新應用。
不過,儘管頻上熱搜,但數字人民幣離落地仍存在一定距離。在多位分析人士看來,相比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方式,數字人民幣推廣仍存在不小的挑戰。
正如蘇筱芮指出,一是設備方面的挑戰,數字人民幣錢包無論是硬體錢包還是軟體錢包,均需基於移動端設備使用,如何與不同設備契合、偏遠地區如何普及等,存在困難與挑戰;二是意識方面的挑戰,數字人民幣使用的意識還沒有普及,有一些民眾從理念上還未接受數字人民幣的存在。
同時,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院宋嘉吉團隊談到了用戶端和商戶端使用動力不足的問題。其中,在用戶端,數字人民幣不計息, 「更安全」帶來的加成可能沒有銀行存款「計息」的吸引力大。另在商戶端,深圳公測未向商戶收取POS機改造費用和支付手續費,POS機改造相關費用由四大行承擔。宋嘉吉團隊認為,未來如果數字人民幣落地,交易量增大,此種收費方式或將有所改變。
此外,聚焦跨境支付場景的數字人民幣,還將在面臨跨境支付打通過程中各國央行如何協作涉及的標準制定問題。
聯儲證券研究員易碧歸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各國央行的標準設計將會影響協作進程,又比如央行數字貨幣採取批髮型還是零售型,是否付息,與現有金融帳戶和電子支付體系之間的銜接,以及如何支持跨境同步交收等都有待進一步探討。
加速終端設備智能化
業內認為,數字人民幣是數字經濟時代一場關於貨幣的革命,但同樣也會引發支付生態的巨變。
在蘇筱芮看來,數字人民幣的流通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此過程將帶來支付生態的變革,其中影響最為顯著的就是「數字錢包」體系。現階段看,數字錢包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消費者日常接觸的、以App形式存在的軟體錢包,另一種則是基於晶片等存在的硬體錢包,例如近期華為推出的Mate40系列,主打「數字人民幣硬體錢包」功能,引發了市場熱捧。
「推出此類帶有硬體錢包功能的智慧型手機,不但能夠增強手機廠商自身的競爭力,還能夠對數字人民幣的落地運用起到普及推廣的作用,使數字人民幣能夠通過更廣泛、便捷的渠道來觸達終端用戶,後續或引發更多手機廠商效仿。」蘇筱芮稱,但不論有多少參與主體,最終目的都是相互促進、共同服務,一言以蔽之,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也好,手機廠商、錢包系統供應商也罷,各方找準定位,通過競合促進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才是這場數字革命的初心。
此外,王蓬博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數字人民幣的後續推廣試點,將會推動商家收款終端設備的更新換代。央行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聯網POS機具數量增長有所放緩,2019年甚至出現負增長,其背後是智能POS機的滲透率逐步提高而產生的替代效應。數字人民幣的出現無疑會加速終端設備智能化進程。
記者丨嶽品瑜 劉四紅
編輯丨胡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原標題:快看 | 微信支付可查年度帳單,朋友圈又要開始花式「凡爾賽」了?)
(責任編輯:程磊_NN5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