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十強賽,國足發揮極為出色,最終提前兩輪小組第一出線,晉級2002年韓日世界盃。多年後,不少沒看過那屆比賽的球迷會說這是運氣,不然根本出不了線,誠然,抽籤結果確實很好,但在阿聯、烏茲別克斯坦、卡達、阿曼這樣的小組8戰6勝1平1負(僅有的一場輸球還是最後一輪客場對陣烏茲別克斯坦隊上了大量替補),這樣的成績現在的國家隊能打出來嗎?
那屆國足不僅鋒線很強,後防線更是堪稱亞洲頂級,那時的陣型主要還是442陣型,但後腰只有一人,中場配備兩名邊前衛和一名後腰,雖然防守是全隊的事,但防守重任還是後腰+後衛+守門員,我們具體分析下這幾個位置。
守門員:江津,身高1米98的江津,人高臂長,門線技術出色,高空球防守出色,他曾當選過2000年亞洲杯最佳門將,在2001年十強賽上發揮極佳,第二輪客場對陣阿曼隊撲出的那個點球至關重要。雖然有著中國門將習慣的弱點,比如只會門裡摔,不敢出擊,腳下技術一般,但不可否認的是那時的江津在整個亞洲守門員中是能排上號的。
中後衛:範志毅+李瑋鋒,範志毅擁有亞洲BUG級別的身體,無論是速度還是對抗都是亞洲頂級,他的正面防守能力很強,還有一腳遠射和任意球技術,頭球能力就更不用說了,那時的亞洲明星聯隊,範志毅基本每次都能入選,還擔任過亞洲明星聯隊的隊長,範志毅與洪明甫被公認為當時亞洲兩大最強中衛。
那時還很年輕的李瑋鋒,算得上是範志毅的跟班小弟,但他的正面防守能力同樣很強,身體同樣強壯,頭球功夫更是不弱於範志毅,更難得的是李瑋鋒身上的戰鬥精神,不是其他中國球員能比的。
右後衛:孫繼海,身體素質出色、速度快,最要命的是技術好,孫繼海的天賦可以一眼看出,他不僅防守出色,還屢屢獻出妙傳,客場對陣卡達一戰,由於畏懼孫繼海,卡達隊居然全場只進攻中國隊的左路。
左後衛:吳承瑛,風格與孫繼海相似,能攻善守,還有一腳遠射功夫,要知道當時的國足任意球高手如雲,但右路的任意球和角球,卻幾乎都是吳承瑛來主罰。需要說明的是客場對陣卡達一戰,吳承瑛因傷缺席,當時的左後衛是楊璞。
後腰:李鐵,2002年中國隊首次打進世界盃,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打進世界盃,這也是件大事,各國主流媒體都進行了報導,而他們報導的主要人物就是李鐵。李鐵外號「跑不死」,一個人可以當兩個人用,搶球功夫了得,但傳球失誤很多,射門就更加離譜了,所以當時很多中國球迷並不喜歡他,但從戰略眼光來看,李鐵太重要了,米盧也盛讚李鐵:「上帝給中國足球的最好禮物」。可以毫不猶豫的說,這屆國足後防線,堪稱史上最強,個個都是亞洲頂級,甚至讓日韓鄰居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