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古箏初學者在學習古箏初期身體總是處於繃緊狀態,從演奏姿態來看,總是給人彆扭的感覺,為達到理想的彈奏效果,在舞臺演出時,彈奏者的儀表形象也是古箏彈奏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們習箏者在日常練習過程中也要十分注重古箏彈奏的姿態,做到典雅、從容、端莊。
要做到古箏彈奏姿態典雅,儀表端莊、彈奏從容,也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需要時間的沉澱和技術的沉澱。
從時間上來看,從開始學習古箏的生澀到彈奏古箏的出神入化,總體上需要一年多的天天訓練。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克服手指僵硬階段。我們初學古箏,大指、食指、中指進行勾託抹劈彈奏,手指是僵硬的,我們一方面通過每日的基本功訓練來強化手指的靈活性,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彈奏一些指法簡單的曲目來提高指法的綜合運用,同時,會彈奏一些古箏曲目,也會有成就感,提高學習古箏的興趣。
第二階段是克服手臂僵硬階段。這個階段的典型代表是搖指的訓練。搖指對手指、手腕、大臂、小臂的綜合協調能力要求比較高,也是比較難練的一種古箏技法。因此,要有足夠的耐心,根據個人自身的條件,選擇合適的搖指技巧,保證每一次的託劈都聲音飽滿、圓潤、顆粒感強。不要好高騖遠,看到別人搖指得心應手,自己就急於盲目加快速度,那必然欲速則不達。我們要通過託劈訓練形成肌肉記憶,達到手型自然,手腕靈活,小臂放鬆,大臂放鬆。
第三階段是克服整個身體僵硬階段。我們古箏初學者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身體是處於僵直狀態的,就好像我們剛剛開始駕駛汽車上路一樣,渾身都是處於緊張狀態,這個是正常現象,人人都一樣,都必須經過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過程。要達到身體和古箏的完美融合,首先,需要我們把古箏的各種指法技法都練嫻熟,這是身體放鬆的基礎條件;其次,我們要習慣於唱譜子、打節奏,要曲不離口,隨時隨地都哼唱幾句,做到譜子熟爛於心,節奏融入身體,這樣我們在彈奏古箏過程中就不會慌張;第三,我們要深刻理解樂曲表達的思想內涵,要準確把握樂曲意境風格。
這裡,我們以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慢板部分為例,來具體談談古箏彈奏的放鬆訓練。
我們能夠進行到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的學習,說明我們勾、託、抹、搖指、刮奏以及左手的按弦都積累相當的功底,當進行浙江箏曲《高山流水》的學習時,我們先不要急於上手彈奏,要先對《高山流水》的歷史典故、藝術背景、人文內涵進行文化層面的薰陶,培養出彈奏的思想情感和典雅氣質。
然後我們針對雙八度的大撮+雙託這個新的技法進行單項訓練,先把指法技法練得爐火純青,為彈奏浙江箏曲《高山流水》做好技術上的準備。
接著我們要進行唱譜子、打節拍。打節拍可以先用手打節拍,節拍打準後要轉移到用腳大節拍,目的在於當我們雙手彈奏古箏時,在不能用手打節拍的情況下,我們依然可以用腳來提示樂曲的節拍,同時也有利於整個身體的放鬆。
這些功課都做紮實了,我們再上琴彈奏。要注意坐姿端正,坐於琴凳前部1/3處,不宜超過琴凳的1/2處,便於在彈奏過程中整個身體的調整。
在浙江箏曲《高山流水》慢板部分每一音節的第一個」雙八度的大撮+雙託」彈奏時,我們身體不能像電線桿子一樣僵化死板,要根據古箏彈奏技法需要,進行自然地身體前傾,同時根據樂曲陽剛渾厚的藝術表現需要進行整個身體都要驟然發力,然後手指手腕手臂肩部頸椎和脊椎都自然恢復常態,達到短暫放鬆,再進行運氣為彈奏下一個音符做技術上準備。
這樣,當我們的身體融入到樂曲中時,我們的身體就自然而然隨著音符的流動而收放自如,也就慢慢達到人琴合一的自然境界,給人以剛柔並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