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功夫的實戰能力,現代大部分人持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認為中國功夫毫無實戰能力,純屬花拳繡腿;而第二種人則過分神話中國功夫,認為中國功夫天下第一。很明顯這兩種說法太片面了。這主要是因為建國後國家對武術的態度造成的。咱們今天簡單聊一下套路武術。
套路武術
什麼是「套路武術」?這麼說吧,我們常聽到某些明星說,他獲得了連續幾屆的武術冠軍,好像有多麼厲害似的,其實這些人練得就是套路武術,也就是國家提倡的競賽套路,有全國比賽。這類武術的典型代表就是長拳和太極拳,當然其它流派為了適應形勢,拿到名次,也都相繼地「編」出了自己的「武術套路」。
這些武術有這麼幾個特點:1.好的套路要求姿勢優美,舒展大方,簡單地說就是要打得漂亮;2.有對練,但都是提前編排好的;3.沒有實戰對抗。
過去的傳統武術有一句話叫作「醜功夫,俊把式」。真功夫不好看,好看的是那些花拳繡腿。以前的武術講究「快準狠」,套路武術提倡「高難美」。花拳繡腿能打嗎?所以說套路武術能不能實戰不言自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武術呢?
套路武術出現的原因
這種武術出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我認為最大的原因是建國後國家對待武術的根本態度發生了改變。傳統武術技擊才是根本,健身養生的功能只不過是「副作用」。建國後和平年代來臨,國家來了個本末倒置,將健身養生的功能放到了首要地位,不提倡技擊。於是乎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武術套路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比誰的套路複雜,比誰的動作難度大,比誰的姿勢漂亮,可謂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這樣的武術其實就是所謂的「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
用這樣的武術在各個國家到處表演,這直接造成了外國人輕視中國武術的現象。所以老外一提起中國功夫,想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李小龍。要不是六七十年代一代實戰派武術家李小龍的橫空出世,現代中國功夫的臉可就丟大了。先前不提倡搏鬥,後來國家看西方搏擊運動搞得挺好,於是又分出了一個「散打」。散打的出現加速了武術的兩極分化,弱的越弱,強的越強。
套路武術造成的影響
隨著這種現象的愈演愈烈,好多真心習武之人一個個慕名去到武術學校,學了一大堆漂亮的套路,一個個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有多厲害,結果一遇到事,發現自己學的東西根本打不了人,結果就悲劇了,這才明白自己上當了。這就是打不了人的套路武術。
本人自小喜歡武術,所以深知套路武術的弊端,除了能鍛鍊身體之外,一無是處。小時候不明白,一見到某些體育書上有套路武術,就迫不及待的去模仿著學,什麼少年拳,健身拳,簡化太極拳,形神拳,見什麼學什麼,都一個個學得像模像樣,得意非凡,可惜中看不中用,白白浪費時間。這些東西打架的時候根本就派不上用場,練得再好,打得再漂亮也沒用,真的,不騙你。
近些年,傳統武術屢戰屢敗,你以為他們大部分人練得是什麼,其實就是「套路武術」。
其實套路武術和散打本是一體,正宗的傳統武術必是先練基本功,當然包括套路,最後階段才是散手,也就是散打。傳武講究循序漸進,割裂開了,一個徹底淪為表演,一個變成體育運動。
體育運動強身健體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實戰能力,可是表演就尷尬了,要知道「練為用,不為看」。武術畢竟不是「舞術」。真不知道「套路武術」有什麼存在的必要。你要說鍛鍊身體,跑步和健身哪個不比動輒一百多式的套路武術簡單又高效。
真是不希望老祖宗留下來的國術淪為老外嘲笑、國人貶低的「舞術」。希望有朝一日國家能夠徹底取締「套路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