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集楊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
最新的ACM傑出科學家榜單,出爐了!
今年,共有64位科學家上榜,其中華人學者入圍26位,佔據榜單4成之多!
其中便有貝殼找房葉傑平、清華大學崔鵬等知名學者。
ACM傑出科學家(Distinguished Member)評選從 2006 年開始,意在表彰在計算機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或產生巨大影響的ACM會員。
要入選ACM傑出科學家,要求入選者至少有 15 年的專業經驗,並且在過去10年中至少5年具有ACM專業會員資格。
而評選比例,ACM 傑出科學家不超過 ACM 會員的10%。
此外ACM共會從三個方面評選出傑出科學家,分別是表彰其在計算機領域中的教育、工程以及科學上的傑出貢獻。
這次,26名華人學者的分布中:工程傑出貢獻有1位,科學傑出貢獻的有25位。
葉傑平
貝殼技術副總裁、首席科學家葉傑平,因為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入選了今年的ACM傑出科學家。
葉傑平,本科就讀於復旦大學數學系,復旦大學畢業後,他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深造,在海外一待就是18年。
1999年,葉傑平獲得計算機碩士學位後去了美國,在明尼蘇達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選的是機器學習方向。
博士畢業後,他加入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工作了9年5個月,從助理教授到了副教授。2015年1月,葉傑平被密西根大學聘為終身教授。
葉傑平主要從事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大數據分析領域的研究,獲得過KDD和ICML的最佳論文。
Google Scholar上顯示,他一共發表了470篇論文,被引用次數超過了22000次。此前,他入選為2020年IEEE Fellow。
在加入貝殼前,他曾在滴滴出行任職,擔任副總裁、研究院副院長、AI Labs負責人。今年9月,葉傑平宣布從滴滴離職。
崔鵬
△圖源:新華網
清華大學副教授崔鵬,同樣也是因為在科學上的傑出貢獻,入選了今年的ACM傑出科學家。
崔鵬,2010年在清華大學取得了博士學位。目前他是中國科協全國委員會委員,併入選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萬人計劃)。
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因果規則機器學習、網絡表徵學習和社會動力學建模等方向。
目前,在數據挖掘和領域頂會和期刊上發表了論文100多篇,並先後獲得7項國際會議及期刊最佳論文獎。
此外,崔博士的研究還獲得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電子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等諸多獎項。
2015年,他獲得ACM中國新星獎。
2018年,獲得「CCF-IEEE CS青年科學家獎」,以表彰他在網絡表徵學習、社會感知的多媒體計算框架和模型等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同時,他還擔任IEEE TKDE、IEEE TBD、ACM TOMM、ACM TIST等三個國際頂級期刊的編委。
何奇
何奇,LinkedIn工程高級總監,ACM CIKM執行委員會,是榜單上中唯一因為傑出工程貢獻入選的華人。
2008年,何奇在南洋理工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從事了兩年的博士後研究。
2010年開始,其在IBM Almaden研究中心工作了三年,期間從事公司、專利搜索,異構信息網絡和社交網絡分析等。
2013年,他加入了LinkedIn,歷任研究員、工程經理、工程總監等至今。
目前,其領導著一個由150多名專家組成的團隊,通過創建標準實體詞彙、識別實體、建立實體關係來標準化領英數據和構建領英知識圖,並使用這些數據為整個領英生態系統服務。
此外,他還是ACM CIKM的董事會成員,並擔任2013年CIKM大會主席和2019年CIKM籌委會主席。
同時,他還獲得了2008年SIGKDD最佳應用論文獎和2020年WSDM 10年時間測試獎。
迄今為止,他發表了70餘篇論文,引用次數超過5500次。
華人學者榜單
26位華人學者完整榜單整理如下:
2020年ACM傑出科學家完整榜單,請戳官網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