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連綿的陰雨天暫歇,天空露出久違的笑臉。見天氣不錯,文登區葛家鎮西宋格村黨支部書記、新晉「主播」林樂傑支起手機,前往村民的櫻桃種植基地開始直播。
最近一段時間,幫村民直播賣櫻桃,已成為林樂傑的「新營生」。「業務」雖新,水平不賴,剛開播不久,後臺便收到不少訂單。
「多虧了直播帶貨,俺村櫻桃市場一下子打開了,銷售難題徹底解決。」看著屏幕下方不斷滾動的訂單,林樂傑高興地說道。
時間倒回一周前,林樂傑可沒這般愛笑,每天都緊鎖著眉頭,為櫻桃的「出路」發愁。
進入五月,西宋格村的大櫻桃陸續進入收穫季。但受疫情影響,今年櫻桃的銷路並不樂觀。「往年3月底開始,預定電話就被打爆了,今年到現在也沒接到訂單。」林樂傑嘆了口氣。
眼瞅著大夥辛苦一年的付出要打水漂,作為村子發展「帶頭人」的林樂傑四處尋起了市場。此時,直播帶貨正興,不少村子靠著直播帶貨實現突圍。了解到直播帶貨的廣闊「錢」景,林樂傑動心了,當即決定要把這一銷售模式「搬」回村。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讓習慣了傳統銷售的種植戶觸網直播並非易事。「別說上線賣貨,咋進直播間都摸不清門道。」林樂傑不好意思地說。
正當他們準備惡補直播技巧時,文登區葛家鎮政府傳來消息——文登區商務局請來杭州雅兮文化創意有限公司的主播團隊,要在鎮上開辦直播培訓,教大夥利用網絡平臺直播帶貨,擴大櫻桃銷路。得了消息,林樂傑第一個報名,並拿出100斤早熟的大櫻桃,請老師進行實操教學。
雖做足了試播準備,但坐在主播位上的林樂傑仍緊張到說不出話。還是在主播的引導下慢慢進入狀態,打開了話匣子。
「俺村櫻桃品種是薩米脫、美棗、紅燈,從來不打藥。」「俺也給大夥送個福利,現在訂一斤送半斤。」……進入狀態的林樂傑配合著實在的講解和優惠福利,開播不到半小時,100斤櫻桃就被搶訂一空。
第一次直播就取得這樣的成績,讓林樂傑更加堅定「直播帶貨」的銷售路子。下了播,他便向文登區商務局、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借」起主播團隊,到村裡辦培訓,傳授技巧、轉變思路、擴大銷售。
5月20日,首場直播培訓在村裡正式開課,有林樂傑試播佳績兜底,報名學習的種植戶擠滿村委活動室。
「老師,這幾張產品照片放到直播間行不」「直播間裡咋能有自己的粉絲」……大夥圍著老師你一言我一語,仿佛已提前進入角色,期待自己的「熒幕時刻」。
如今,西宋格村已有十多名種植戶開設直播間,跨界當主播,累計接單近兩萬斤,有效解決櫻桃銷售難。
「雖說訂單來的遲了些,但靠著直播,大伙兒不用為訂單發愁,還有更多精力研發新品種,確保收入持續翻番。真是條生金的路子。」林樂傑笑著說,接下來,西宋格村將引導種植戶做好櫻桃季直播的基礎上,提前為7月桃子的銷售預熱、打市場。
林樂傑說,下一步,會加大培訓力度,爭取在種植戶中培養幾名「直播主力」,組建西宋格村特色農產品「直播帶貨」團隊,「標籤化」運作,營造抱團發展的良好態勢,讓村民人人都能搭上直播的快車,共同發展、共同致富。
記者手記
農業轉型新銷售 農民一個不掉隊
「線上經濟」「直播帶貨」這樣的熱詞走進尋常農戶家,會產生出怎樣的新動能?面對貨難賣、賣貨難,文登區主動牽線搭橋,手把手引導農民「上線」,讓手機變成農民手裡的「新農具」,數字成為新農資,直播成為新農活,不僅解決了眼前的銷售問題,還開闊了農民思路,引導當地農業加快形成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直播帶貨光靠「臺前熱鬧」不行,單靠幾場「流量直播」並不能成為的「萬靈丹」。想把短期流量變成長期效益,政府、企業、農民還得把功夫下在「幕後」,靠品質和服務來說話。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政府部門要帶頭聯繫直播平臺為村鎮、企業送去培訓服務,建立常態化聯席機制,多替村鎮、企業算好長遠帳、服務帳,及時解決直播中的各項問題,做好落實的文章,讓老百姓真正從直播中找到發展突破口。村黨支部則應巧解直播平臺,倒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提升特色農產品的質量,做好從質檢、發貨再到售後的「一條龍」服務,確保每個環節都不掉鏈子、不拖後腿。只有這樣,才能保障直播帶貨不是「一陣風」,真正成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農業轉型發展的新引擎。(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文思/文 朱春曉/圖 通訊員 王軍憲 丁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