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也不爭春
——記河北滄州市計量測試所質量部部長張雪瑩
□ 張肖微
她是河北省技術能手,河北省質監系統「十佳技術女標兵」,滄州市質監系統「十佳技術標兵」,河北省質監系統技術大比武電子汽車衡檢定項目第一名,她還是會「挑刺」的「質量官」。她,就是滄州市計量測試所質量部部長張雪瑩。
1994年,張雪瑩從燕山大學檢測技術與儀器專業畢業後,到滄州市計量測試所從事衡器計量檢定工作。憑藉著大學打下的紮實理論基礎和勤學好問的品格,她很快就熟悉並掌握了衡器的檢定與維修,成為計量所一名年輕的技術骨幹。
在衡器室工作的10年間,張雪瑩刻苦鑽研技術,不斷提高理論、技術水平,兢兢業業,不怕苦,不怕累,為企業解決了不少實事。孟村縣一家企業購進一臺二手地中衡,當地計量所無法安裝,向滄州市計量測試所衡器室求援。當時剛工作一年的張雪瑩查閱資料得知,該秤槓桿為非標尺寸,且與計量箱不配套,按正常情況處理自然無法安裝使用。經過計算,張雪瑩截去部分槓桿重新打眼安裝刀子,改變傳動比,同時調整計量箱,改造成功後,企業終於能正常使用。滄興建材僅有的一臺地秤因貨運車輛超載損壞,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改造,張雪瑩經過慎重考慮,決定通過加固秤臺、槓桿,減少變形來保證傳力均勻,同時更換計量箱、改變槓桿臂比,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將稱量範圍擴大20%,改造時間短、效果好,受到企業好評。
上世紀末,電子汽車衡發展迅速,但由於售價較高,且安裝時土建及養護需要一定時間,很多企業在資金和時間上難以承受。為解決企業後顧之憂,張雪瑩把注意力轉向了技術改造。她在機械秤計量槓桿受力端加裝稱重傳感器,再連接顯示儀表,成功把機械秤改成機電結合秤,把成本由10萬元降低到了2萬元,為水利局倉庫等4家單位減少了30餘萬元的費用。不僅如此,經過標定,稱量變得更加直觀。
隨著電子產業的發展,傳感器和顯示儀表的使用更加普遍,技術改造內容也發生了變化。為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張雪瑩廢棄傳統的機械槓桿,選擇量程、準確度適宜的傳感器和性能可靠的顯示儀表,將一臺設備的成本降低了6萬元,這樣的改造,深受那些業務繁忙、場地有限的企業歡迎。一時間,錦旗、感謝信紛至沓來。
2004年,張雪瑩調至總工辦,從事計量管理。如果說在衡器室從事的是「一專」,那麼在總工辦就需要「多能」。為適應工作需要,張雪瑩又當起了專職「學生」。她一個科室一個科室地跑,一個人一個人的請教,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了計量所全部檢定項目的基礎內容。為做好實驗室認可工作,張雪瑩承擔起了《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的編寫。但在此之前,計量所的這項工作幾乎為「零」。毫無頭緒的張雪瑩便一邊學習一邊整理,對規則不熟悉,她就去請教國家計量院的一位退休總工,參加專業培訓班,到處查詢資料。編寫、徵求意見、修改,如此循環往復。當問她這個過程中有沒有想過放棄,她很堅決地搖搖頭:「沒有,從來沒有,我認準的事就必須去完成。當年我給自己定過目標:完不成就不回家過年!」憑著這股韌勁,經過6個月的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30餘個章節、12萬餘字的《質量手冊》《程序文件》「橫空出世」,順利通過審核後成為滄州市計量測試所質量體系運行的指導文件。
在此過程中,她還承擔了衡器室、核子室技術資料的編寫、整理,先後獨立完成了數字指示秤、核子溼密度儀、水錶等5個項目的操作細則、操作規程和測量不確定度評定報告等13個作業指導書。同時,獨立完成了各項認可申請資料的編寫。在專家現場評審時,張雪瑩積極配合專家組工作,及時制定、落實整改措施,編寫整改報告。2005年9月,滄州市計量測試所順利通過中國實驗室認可國家委員會的評審,成為河北省首家獲得CNAL認可的市級校準/檢測實驗室。
2009年起,張雪瑩開始全面負責計量所的質量體系運行。制定、落實各項質量計劃,監督檢查質量活動,一項新的艱巨任務正在等著她。「如果把計量所比做一個企業,那麼檢定報告就是其出廠的『產品』,如果這項『產品』總是出問題,肯定會受到別人的質疑。」於是,張雪瑩就擔起了這個「企業」的「首席質量官」,審核作業指導書、檢查記錄、證書就成了她履職的首任。每年抽查檢定證書幾百份,小到把溫溼度監測記錄22.0℃寫成22℃,大到證書有錯誤的問題,都逃不過張雪瑩的「法眼」。2016年,滄州市計量測試所組織開展了隨機抽查檢定證書,明確提出發現錯誤的檢定證書扣500元錢。這樣費力不討好、得罪人的事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張雪瑩卻無所畏懼,冒著「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危險勇挑重擔。有一名檢定員在證書中用產地名代替製造廠的名字,把檢定地點寫成了「該公司」、「該廠」,張雪瑩發現後毫不留情地指出來,不料,雙方起了爭執,檢定員認為「這是小事,沒什麼的,能過就過去吧。」張雪瑩卻立場堅定,拿出了相關的要求,逐條逐字地與檢定員對照解釋,直至對方承認確實存在錯誤,最終心服口服。「她太較真了,近乎苛刻,但是她不求名、不求利,始終踏踏實實,我們挺佩服她的。」她的同事這樣評價她。
「科技要發展,計量需先行」。聶榮臻元帥提出的這句話在張雪瑩心中已銘記了20多年。她知道,計量科學不斷發展,管理目標也在不斷改進,作為一名基層的計量人,任重而道遠。「我也沒有什麼宏偉目標,就想把我學到的,把我掌握的用到工作中,為計量事業奉獻出力量。」如今,她每周都及時了解最新計量動態,下載新的認可文件,並將所學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指導計量所各部門的質量和技術管理工作。就像毛澤東的詩詞:「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