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不僅僅能夠通過探究自己的心理來更了解自我,還可以通過一些技巧更好的幫助他人。
在生活中總是會有不如意的時候,需要別人的安慰和開導才能順利走出困境,所以有效的安慰很重要。
不想讓自己的安慰變成火上澆油,這四大心理學的安慰技巧一定要學會。
正確的傾聽
想讓自己的安慰聽上去更加貼心,而且有效。那麼必須要清楚了解他人所處的情況和心態,所以就需要正確的聆聽。
這種聆聽並不是簡單用耳朵聽。而是通過用眼睛去觀察他人的表情、眼神、動作,用耳朵去聆聽他人的言語、聲調、語氣等等方法去獲取必要的信息。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懂得他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情緒狀態,有良好的了解基礎,才能在後面的安慰中做出正確的反應。
不過度介入
過度的語言或行為幹預並不能讓你的安慰效果變得更好,過多的介入不僅僅會打亂他人的思維,也會讓自己陷入不良的狀態。
實際上,每個人都應當為自己所遇到、所做的事情承擔後果,負面情緒也是一樣,安慰並不是去幫他人承擔結果或是解決問題。
我們需要做的是給他們一個時間去感受和認同他們所處的困境和情緒狀態,並且幫助他們更好的發洩自己的情緒。
別肆意決斷
安慰不是出謀劃策,更不是肆意決斷。我們不能主宰別人的人生,所以我們也沒有資格去幫他人進行判斷,不要越過這條界限。
而且被安慰的人其實也並不需要有人幫他們判斷然後下決定,更多的是希望安慰者能夠給予自己客觀的理解,和真誠關心。
當安慰的過程中出現「你需要這麼做,這麼想,你不應該覺得、你得怎麼想」這些看似建議性的話,其實安慰者已經開始判斷並給出自己決斷了。
這些好像是為了被安慰的人好的話,其實某種程度會阻礙安慰順利有效進行,因為沒有人喜歡他人過多的決斷自己的事情。
承認無力感
沒有人可以處理好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也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心理學可以幫你更好的了解一個人,卻不能幫你完全看清一個人。
所以有時候面對被安慰的人,他的處境,他的情緒,你可能會有無力感,但是你怕影響到他,你會掩飾自己的無力感。
所以在安慰的過程中就會出現兩個人相對無言,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沉默,或是隨便找話說,不僅達不到安慰的目的,反而起到相反作用。
其實你可以承認你的無力感,比起沉默和亂說,你可以說「我無法理解你的感受,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但是我希望你知道我很關心你」。
在心理學上,對安慰有個詞叫療效對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起到了平復他人情緒的想法,所以你做不到的時候,表達自己的情感會比無效的話更有利安慰的進行。
每個人都有需要安慰的時候,當你處於被安慰者的位置時,把你最想要聽到的話說給你以後安慰的人。
感同身受雖然很難做到,但是盡力做到你能做的最好程度,就是最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