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村花李
9月16日,林俊傑新專輯主打歌《交換餘生》上線,有人說這張專輯看起來又要回到《學不會》的時代了,也不能說不好,畢竟符合大眾的口味,但在作曲方面有點落俗套,期待後面的歌曲吧,還以為JJ會有不一樣的嘗試,畢竟前兩張專輯挺創意和大愛的,一點點失望,這首和將故事寫成我們也太像了,可以說是首好聽的歌,但就是沒有什麼驚喜,而且概念和前兩張比起來真的差很多哎。個人覺得這首歌挺好聽的,前面這一段,簡直把時空轉換的畫面感完美呈現。
一隻安靜的貓咪看到了別人看不到時空(就像until,the,day,裡面的狗能夠看見已故的男主角),貓和主人公,在雷雨交加的時刻,打開了時空的開口,中間「跳進平行時空」之間的停息,仿佛就是時空靜止了,下一個平行時空開始了(這男人怎麼能唱出電影畫面,謝謝易家揚老師的加持)。聽到主歌覺得,有因你而在時期的感覺,從30秒預告經典林氏情歌曲風,就知道會有這樣的評價,一首單曲迎合不了個人追求前衛和高立意的需求,也蠻正常啦。
從微博內容來看,新專似乎有爵士朋友或許可以期待一下?他很久沒寫過爵士,而且已發單曲的概念和立意也很不錯啊,個人覺得,長時間脫離群眾的音樂容易與現實脫軌嘛,而且專輯概念還沒出來誒。不是所有個人感悟都叫做「迎合大眾」啦,他不是神仙,也會有跟大家一樣對生活對感情的領悟啦。沒必要情感一直飄在「飛雲之上」啦,但這首歌真得很有記憶點,我好久沒聽到他寫這麼有記憶點的歌了,就很「老華語」那味兒,老華語時代過來了突然就被拉回去了。就有種聽《不為誰而作的歌》那樣磅礴大氣,一氣呵成。
不同於《偉大的渺小》,人在大環境裡,試圖讀懂自我,試圖反省自我,也試圖看到自我,如果說偉大的渺小是對自我的一種剖析,那麼新歌則是寫出了「宇宙中,我因為什麼而真實存在」。這些年,JJ,在音樂的詮釋與細膩度的掌控上無可挑剔,暫且不說發的小型EP,在大型的專輯上,真的能夠讓聽者耳目一新。更偏向於探討人這一角色在社會以及精神,還有天地之間的「角色模式」,深層發掘有關「愛,生命,互助,融合」的哲學價值觀念。《不為誰而作的歌》是寫小到身邊,《偉大的渺小》是寫我和宇宙。
《交換餘生》則是寫在宇宙裡「何以存在」,我們拿什麼和宇宙「搏擊」,實在酣暢淋漓,他也漸漸的把原來「抒寫感情,我們之間存在的愛」,逐漸放到了「人世,宇宙,遙遠如銀河般的星球」,討論我們和這個世界的「留戀,期待,以及妄想」,「我們不再是為愛而愛,而是為彼此的存在,邂逅而愛」。
新歌的情緒濃到一個點,然後完美爆發出來,存積了所有的情緒,在這個時空裡,在這樣浩瀚的宇宙裡,我們之間到底是因為什麼產生了「聯結」,又因為什麼「互相交錯不分開」。有時候,音樂不僅是音樂,它也許是有關命運和生活解釋的哲學。